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调整放养结构(1)池塘放养品种应利用杂食鱼清除残饵,肥水鱼净化水质的功能,调整吃食鱼、杂食鱼和肥水鱼的放养比例。(2)鱼种放养时,选择规格大、体质健壮、鳞片完整、抗病能力强、生长迅速的优良品种。(3)冬放鱼种到春季水温上升时应提早投喂饲料,使鱼很快进入生长期,提高其抗病能力。坚持“四定”投饵原则(1)定质:所投饵料要新鲜清洁,不投喂腐烂变质和不易消化的饵料,推广使用颗粒饲料。(2)定量:在“大麦黄”、“白露心”两个变温期的发病高峰期,应以精料为主,辅以青料。投饵以2∽3小时吃完为度,不吃隔夜食。…  相似文献   

2.
<正>一、调整品种结构,增加优质鱼放养比例。改变传统的以"肥水鱼"为主的养殖方法,增加受市场欢迎的鲤、鲫、青、草等优质鱼的放养比例,养成规格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有条件的可混养套养鳜鱼、翘嘴江鲌、鳖、花鱼骨、鳝鱼、泥鳅、河蟹、青虾等名特优水产品。  相似文献   

3.
一、调整养殖结构。即利用杂食性鱼清除残饵的功能和肥水鱼净化水质的功能,调整吃食鱼、杂食鱼、肥水鱼的品种和比重。例如:草鱼、团头鲂等吃食鱼因摄食量大,其残饵和粪便能肥水,为鲢、鳙等肥水鱼提供大量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反过来,肥水鱼滤食活动,又使水质不致过肥,为吃食鱼维持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而鲤鱼、罗非鱼等杂食性鱼类作为中底层鱼类,它们的活动又清除了残饵,改善了池塘的卫生条件。  相似文献   

4.
<正>一、调整品种结构,增加优质鱼放养比例。改变传统的以"肥水鱼"为主的养殖方法,增加受市场欢迎的鲤、鲫、青、草等优质鱼的放养比例,养成规格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有条件的可混养套养鳜鱼、翘嘴江鮊、鳖、花鱼骨、鳝鱼、泥鳅、河蟹、青虾等名特优水产品。二、投喂配合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投喂单一饲料,鱼类生长所需的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不够全面合理,浪费损失较大。如果将各种饲料按科学的比例配合成颗粒饲料后喂鱼,可使一些不能直  相似文献   

5.
<正>在保证农业灌溉的前提下,对小(一)型和小(二)型水库调整渔业生产结构实行高产高效模式化养殖,平均亩产达300~330千克,亩效益达900~1000元,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一、放养品种为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对品种、养殖结构进行调整,全部实行多品种、高密度、大规格高产、高效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 河蟹的池塘与湖泊围拦养殖发展较快,技术经验积累颇多。为不断优化大水面养殖品种结构,提高品质与效益,于2000年在沅江市小黄家湖常规鱼放养品种、规格、密度与1999年相同的基础上,进行了河蟹增养殖对比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因地制宜选好养殖模式,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主要混养,投入较少,粗放经营,产量及经济效益较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养殖生产水平的提高,一种新型的高产高效养模式-80:20主养模式已经出现,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确定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为主养品种,另外搭配一定的肥水鱼类以滤食水中的浮游物,控制水质肥度,养殖期间基本不施肥,主要投喂全价配合饲料,以满足主养鱼的产量占总产量(一般亩总产500公司以上)的80%的比例投放,主养鱼放养规格应尽可能一致,个体大小差异不超过20%,肥水鱼则按占产量的15%-20%的比例套养,同时还可按占总产量的5%的比例套养某种肉食性鱼类(如乌鱼,鳜鱼,鲶鱼,黄颡鱼,鲈鱼等,放养规格以不伤害主养鱼为准),这种主养模式可以根据主养品种的营养需求投喂适宜生长的全价配合饲料,以保主主产鱼快速生长,同时套养的肥水鱼和肉良性鱼既控制了水质又增加了鱼产量的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正> 一、改善传统养殖方式,保证鲜活水产品均衡上市 一是改善鱼种投放结构。首先是根据轮捕轮放的要求,每年冬季放养一定比例接近上市规格的鱼种,以便在水产品销售淡季投入市场;其次,按大品种以小规格上市,小品种以大规格上市的要求,放养不同规格的鱼种;再次增加草鱼、鳊鱼和鲫鱼放养量,降低  相似文献   

9.
<正>生产实践证明,对于垂钓池塘的成品鱼放养,每年的冬至到立春是投放的最佳时机,一方面此时成品鱼大批量上市出售,市场价格相对较低,品种规格齐全,可供挑选的余地较大,另一方面,选择此时放养,鱼体壮实,鳞片紧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特种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传统"四大家鱼"养殖业受到巨大冲击。特别是"四大家鱼"苗种繁育场面临生存危机,目前在浙江地区白鲢、花鲢、草鱼的"水花"鱼苗售价在10-12元/万尾,而上世纪八十年代鱼苗价格为15-18元/万尾,专养"四大家鱼"亲鱼塘已无效益。2017年德清瓜山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尝试在青鱼尾;放养翘嘴红鲌冬片鱼种4500尾,规格140-160尾/kg,亩放养150尾;放养银鲫冬片  相似文献   

11.
<正>黄颡鱼是极具市场潜力的养殖品种。黄颡鱼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慢于鲤科鱼类,但对该品种本身而言生长较快,当年繁殖的鱼苗当年能达到商品规格,且群体产量较高。池塘养殖黄颡鱼,大致有主养和套养  相似文献   

12.
<正> 一、重点改善传统养殖方式,保证鲜活水产品均衡上市。 一是改善鱼种投放结构。首先是根据轮捕轮放的要求,每年冬季放养一定比例接近上市规格的鱼种,以便在水产品销售淡季投入市场;其次,按大品种以小规格上市,小品种以大规格上市的要求,放养不同规格的鱼种;再次增加草鱼、鳊鱼和鲫鱼放养量,降低  相似文献   

13.
<正>鱼种放养模式决定着采取不同水质管理技术措施,水质管理措施是围绕着主养鱼来进行。加强水质管理,创造良好水质环境,改善池水溶氧条件,有利于提高池塘载鱼能力,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原来池塘放养模式主要以鲢、鳙鱼(肥水鱼)为主养鱼,搭养草鱼、鲫鱼、鲤鱼等,池塘中"肥水鱼"的产量约占池塘总产量的60%~80%。肥水养鱼主要围绕着"肥水鱼"来进行,  相似文献   

14.
<正> 1、团头鲂鱼苗培育放养前有哪些准备工作要做? 答:鱼苗是指鱼的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的胚胎发育过程刚孵化出膜的幼嫩个体,也即是所谓的“水花”。培育鱼苗,放养前必须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一、选择适宜的鱼苗池。鱼苗池最好是长方形,东西向,面积以1—3亩为宜,若太大,水质不易掌握且易风浪冲击,对鱼苗生长不利;若太小,水质和水温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变化太快,不易控制,也对鱼苗生长不利。鱼苗池水深最好能够控制,随鱼苗的生长逐渐加深池水,最后能达到1—1.5米。另外鱼苗池还要求进出水方便,利用调节水质;池堤平直整齐,牢固不漏水;池底平坦且有2—3寸深的淤泥利于肥水。  相似文献   

15.
<正> 黄颡鱼苗、鱼种培育是指从刚孵化出膜的带印黄囊的仔鱼开始,直至能进行商品鱼放养的大规格鱼种为止的整个生产过程。依据黄颡鱼苗种阶段的生物学特性及对生态环境条件要求、生长速度等特点,从仔鱼开始至大规格鱼种分为三个培育阶段:第一个培育阶段,指从刚孵化出膜至混合营养转向外营  相似文献   

16.
万年县齐埠供电所职工方新庭,2003年与好友宋来福承包一座小型水库养鱼,当年投放鱼种虽有6.7万尾,但放养鱼类品种少,规格较小,成活率较低,加上饲料不足等,所以,库区产鱼不多,养殖效益只获得薄利。2004年在认真总结2003年水库养鱼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推出绦措施:一是减少鱼种投放量,改投放小规格为大规格鱼种。  相似文献   

17.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1、研究材料本研究用鱼是从国家级罗非鱼良种场挑选出奥尼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三种鱼的越冬鱼种,规格力求整齐,平均规格在40尾/kg,于5月10日放养在底质为泥底,(淤泥20cm左右),面积600m2的水泥池中饲养三种鱼饲养于同一池塘内,每种鱼的放养量相等,均是200尾,按照正常的饲养方法,每日投饵两次,饲料品种为麸皮,并有微流水的存在,透明度控制在25cm左右溶氧维持在5mg/L以上。2、研究方法研究用鱼经过一个月的饲养,规格达到50g左右时开始采样,每次随机取鱼样10尾,并在现场用5%的甲醛溶…  相似文献   

18.
<正> 一要“试水”下塘。鱼苗放养前一天,取几尾鱼苗放在鱼池网箱中,观察6—8小时,若鱼苗活动正常,即可放苗。如发现鱼苗活动异常或出现死亡,则说明清塘药物毒性未完全消失,应待毒性完全消失后再放苗。 二要肥水下塘。肥水下塘的标准是,鱼苗入池时池塘中轮虫正处于繁殖高峰期,保证  相似文献   

19.
1.选购优质鱼苗。要到诚实守信的场家购买鱼苗,买苗时要多次打样以缩小误差值。保证鱼苗数量足、质量优。同时,运输途中要加强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远距离运输,装袋时每袋可溶入青霉素40万单位.以抑制袋里的鱼苗耗氧和代谢,确保运输成活率。最好选择孵出4~5天后、鱼膘充气游泳能力强、规格整齐的优质鱼种放养。  相似文献   

20.
<正> 水库实施化肥养鱼是水库渔业高产高效的有效途径。其技术要点如下: 一、鱼种放养 1、投放品种:施放化肥的目的是肥水,繁育浮游生物,故水库以投放花白鲢、白鲫等肥水性鱼为主,适当搭配草、鳊、鲤、青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