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鼓励内地企业到香港投资发展,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日前推出“投资香港一站通”,为企业提供免费服务,协助其到港投资。  相似文献   

2.
祈福中华集团(Pray China Hoidings Ltd)是一家在香港注册的大型企业,2002年在广州创办了一家全新的主营佛饰品的大陆分公司。公司创办人——著名企业家陈泰之先生,是100名优秀转业军人企业家之一。陈先生的创业经历极具传奇色彩,他成功地创办了“美媛春”、“老蜂农”、“国药公”、“保健一生”、“故乡”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品牌,现在他又向一个全新的领域前进。  相似文献   

3.
李溯婉 《大经贸》2004,(10):10-17
投资双轨化,说白了就是“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延伸,但这已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政府实施的具体行动。为了鼓励企业走出去,我国政府近年来陆续出台一系列支持鼓励政策和便利化措施。最近成为新闻焦点的“企业自由行”,是政府的新尝试,将为企业“走出去”铺建一条相当便利的通道。可能,“自由行”不是让企业绝对自由地通行,但这条正在紧锣密鼓地铺建的道路将尽量减少关卡,路自然好走得多了。道路的另一头是香港,内地企业可以沿着这条路走进香港这座自由的天堂,而作为国际都市的香港的另一边又无形地连接着世界。对一些内地企业来说,香港也许不是他们走出去投资的终极目标,而是迈向世界的一个起点,有了“自由行”这条通道,他们更愿意先到香港练兵,借助香港的金融资本和人才,逐步在财务管理、产品质量等方面与国际接轨,然后以香港做跳板,真正实现走向国际的宏图。为了吸引更多外商投资,国家在不断地改善国内的投资软环境和硬环境。公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对外商来说固然重要,但服务更重要。投资促进工作是为潜在的投资者提供服务,内容极其广泛、烦琐,单靠政府一手包办,显得力不从心。广东省在实践中改变思维方式,意识到投资促进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完成,提出改变过去由政府作为主体的传统模式,创造一种由政府指导管理、行业协会组织实施、中介机构具体执行、全社会积极参与的投资新体系。广东这一独特的构想得到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和投资促进事务局局长刘亚军以及各地投资促进机构的肯定和赞赏,将成为投资促进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企业自由行”和“投资促进社会化”,应是“走出去”与“引进来”的轨道,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不法港商金融诈骗案增多近期以来,香港一些“艇仔公司”涌入大陆,在珠江三角洲、海南等金融活动较活跃的地区占领地盘。这些公司扰乱银行及金融市场秩序,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对大陆社会经济产生不良的影响。“艇仔公司”是港人对那些营业行为不正当的小规模投资外汇公司...  相似文献   

5.
4月底5月初,大家公认的投资谨慎的美国“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凭借雄厚资金,增持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股份,一时间成为海外投资市场的热门话题。华尔街日报认为,巴菲特收购中国大陆国有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 Co. Ltd.(Share H),简称:中国石油)在香港上市的13%的股票,清楚地表明了他对中国大陆接受市场经济和推进改革的姿态的认可。  相似文献   

6.
中国入世,对大陆来讲是一张盼望已久的入场券.用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斯潘林的话来讲是“三赢”。中国赢、美国赢、世界赢。他的话未免过于乐观,于1997年回归中国的香港在不久之后感觉到了阵痛.入民以前,中国内地的很多企业郁依赖香港转口贸易,入世以后,这些企业就可以直接经大陆的沿海港口交易了;又由于中国向世界开  相似文献   

7.
王勤 《国际经贸探索》1994,10(3):67-70,77
本文分别阐述了港台、大陆与香港以及大陆与台湾的经贸关系,指出,近年香港与台湾之间的经贸往来频繁,并呈现出以贸易为主,金融跟进、多方发展的势头;香港与大陆之间的资本流动日趋扩大,尤其是港资迅速北移而使粤港经济一体化,大陆与香港分别成为彼此主要的贸易伙伴,而且,香港在海峡两岸交往以及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发生经贸关系起着桥梁作用;海峡两岸的间接贸易不断扩大,台商赴大陆投资形式成热潮。  相似文献   

8.
香港强积金计划施行以来成效显著,体现了与香港经济、社会的适应性,同时也体现了其作为补充养老保险与养老保险体系的协调性以及基金投资方面的安全性。香港强积金计划监管方面的成功经验是大陆完善企业年金监管工作所应该吸取的。本文通过对香港强积金计划建立的背景及强积金监管体系的简要介绍来探讨强积金监管体系对大陆企业年金监管方面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一、案情 2007年8月,广州一家企业通过某中介组织在香港注册了“德国立邦制漆(香港)有限公司”。注册后,德国立邦制漆(香港)有限公司与广州这家企业签订了授权书,允许广州企业在其生产的油漆上标注“德国赢邦制漆(香港)有限公司监制”字样,并在大陆销售,我县油漆经销户孙某从广州购进了标有“德国立邦制漆(香港)有限公司监制”字样的油漆进行销售,被我局执法人员查处。  相似文献   

10.
广东再营销     
关晓蕾 《大经贸》2011,(6):26-27
新一轮招商引资正在广东展开。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大陆向世界敞开南大门,毗邻港澳而又华侨众多的珠三角在承接了来自香港的资金以及低端制造业之外,积极与海外建立联系——如同其他逐渐认识到引进外国直接投资重要性的国家和地区,广东企图借此吸引更大量的投资和技术,谋求在仿效“四小龙”发展路径的基础上加快完成邓小平对广东“追龙”的嘱托。  相似文献   

11.
不过这些问题并没有打消中国企业进军海外的兴趣。多年来,中国的海外投资主要都流向了香港的贸易公司,其目的是吸引外资企业到大陆投资办厂,以及推动中国的出口。但在去年,南美首次超过香港和亚洲其他地区成为中国最大的海外投资目的地。2004年前11个月,中国约8.89亿美元的海外投资约半数都投向了南美洲。  相似文献   

12.
方焱 《新财富》2004,(10):72-74
战后以来,香港房地产业在五次盛衰循环中走出了一批巨型企业。虽然内地房地产业与香港仍有诸多不同,但目前产业环境与香港上世纪70年代走向集中的状况相当类似。这预示着,随着土地政策的变革,内地房地产业“大洗牌”即将揭开帷幕。  相似文献   

13.
香港投资推广署内地7个重点省份推广“投资香港一行!”,为有意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提供一站式免费服务。江苏是首批“投资香港一行!”的重点省份之一。香港投资推广署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属下部门,其提供的一站式免费上市服务包括前期协助投资者作出正确的投资决定,如信息服务、寻找商业伙伴、建立网络,中期提供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14.
<正> 改革开放十多年来,香港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经济基础设施而成为海峡两岸间接贸易和间接投资的中介地。“九七”香港主权将回归大陆,“九七”回归对香港经贸中介地位将产生何种影响,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本文试就此问题作一初步分析,以就教于专家。  相似文献   

15.
香港二板市场,也称第二板市场、创业板市场,是指证券主板市场之外的另外一个资本市场.其主要使命是为企业提供一个筹集资金的渠道,以解决新兴公司尤其是高科技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使其获得快速发展.1998年7月,一批香港证监会、联交所专家在北京举办“大陆中小企业在港第二板市场融资上市询证会”.之后,国内便掀起一股“第二板市场”热.国内企业,尤其是民营高科技企业,在备受  相似文献   

16.
香港是世界公认的美食天堂,全球各地的菜色几乎都可在香港找到。香港餐饮业特别是中餐酒楼的发展,对改革开放后的大陆餐饮业影响尤为深远。现在大陆多数酒店、酒楼的管理和服务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广东粤菜酒楼的影响。而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广东粤菜的风靡都与香港粤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方说,我们现在本行业内的一些术语,如“等叫”、“沽清”、“买单(埋单)”都是从香港餐饮业学习来的。笔者曾于1990年前往香港美丽华酒店参加中餐管理和服务的实习培训。虽然十五年过去了,但有许多场景还是记忆犹新,经过总结,我把香港中餐酒楼在管理和服务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整理给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4月底5月初,大家公认的投资谨慎的美国“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凭借雄厚资金,增持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股份,一时间成为海外投资市场的热门话题。 华尔街日报认为,巴菲特收购中国大陆国有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 Co.Ltd.(Share H),简称:中国石油)在香港上市的13%的股票,清楚地表明了他对中国大陆接受市场经济和推进改革的姿态的认可。  相似文献   

18.
someone 《现代商业》2013,(4):85-87
2006年,统一企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今麦郎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立了今麦郎饮品股份有限公司,意在凭借统一的品牌资金优势及今麦郎的渠道优势,一起构建一个庞大的饮品帝国。其中,作为台湾食品王国领头羊的统一集团,早在1992年就进入了大陆市场,为了和老对手康师傅争夺中国大陆食品市场的主导权,一直采用“合纵连横“”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台商在大陆投资办企业已达4200家,台湾当局出于政治的需要,一方面从行政管理,政策和法规限制台商对大陆投资,另一方面鼓励,引导台商去东南亚,东欧等地投资,当前引进台资机遇与竞争并存,应建立健全适应台商投资的管理体制,将“多头管理”变为“单一管理”,做好对台商的地域,项目质量,产业等的投资导向;加强软硬环境的建设,解决配套政策的稳定的健全法律环境,完善金融市场,开办新台币金属业务,准台资或合资银行在台商投资重点地区设分支机构,受善处理涉台经济案件,维护台离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李妍 《现代商业》2014,(17):122-123
中国山东省青岛市从历史和地理上都具备有利于韩国企业投资的优越的投资环境,是中国大陆韩资企业最多的地区,被称为“韩国对华投资的缩影”,特别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韩国企业投资占大多数。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这一视角分析在青中小韩企现状及面临的问题,通过改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使在青韩企得以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