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动产业发展、提升实体经济"在落实甘肃整个区域发展战略中担负着主导作用。本文将其划分为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水平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三大任务,并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对策;最后针对三大任务的具体实施又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新常态经济社会发展形态下,践行好国家实施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实现城市发展新跨越呢?这是一个决定中国未来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践行好国家实施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实现城市发展新跨越,需要透彻认识指导区域发展和城市发展新跨越科学全面缜密的理性逻辑;全面深度对接国家发展战略体系,深入对接国家实施区域发展计划大工程;需要以"五大理念"指导"五个统筹",实现"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的伟大跨越;需要精准把握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的落地,创新符合域情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3.
《宁波经济》2007,(3):28-30
当前,随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不断推进,国家在区域发展战略、对外开放战略、港口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战略等方面出现了积极调整的新趋势。这些战略相互融合、彼此促进,将使全国区域发展与城市地位发生相当深刻的变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蒋江川 《发展》2008,(4):13-15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纵观甘肃发展的历史进程,无不是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过程息息相关,因果相承。  相似文献   

5.
李昭  周平 《宁波通讯》2006,(9):26-28
要切实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关系全局、关系长远、关系兴衰的重大举措,从科技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战略提升到区域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让自主创新真正成为撑起宁波未来发展的筋骨。——摘自巴音朝鲁书记在“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大会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6.
国家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各个地方也相应出台了措施,比如各省份都在发展新能源,如何凸显各自特色非常关键。这是“十二五”时期需要解决的问题。“十二五”规划中有两个战略,一个是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另一个是发展主体功能区战略。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从建国之初便开始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先后经历了均衡发展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三个阶段。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演进历史轨迹,将为我们统筹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康军 《发展》2010,(9):14-16
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省的最大支持和关怀。《意见》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明确了甘肃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出要重点实施区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安全、社会发展、产业发展五大战略,把甘肃建成工业强省、文化大省和生态文明省.  相似文献   

9.
产与城     
《今日重庆》2015,(3):64-65
生态,并非仅仅狭隘地理概念上的自然。在转型升级背景下,"生态"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宽泛的外延——产业、城市与人之间达成最大限度的有机融合,形成有活力、可持续向上的发展模式。即"产城融合"。重庆"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即制定了"产业跟着功能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建设用地跟着产业和人口走"的实施方向。这势必在产业依托下,有序引导人口合理、主动地流向又一个"宜居宜业"的生态家园。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变化很大,不论是国家的区域经济政策,还是地方的区域发展战略,都有崭新的调整。在国家区域经济及其政策发生变化的背景下,西北五省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有新的调整。一、世纪之交的区域经济发展新趋向1中国区域经济正处在工业化社会的中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正处在高潮之中。因此,产业和人口的空间集聚过程远远大于扩散的过程,产业的优势区位集中,形成各级经济中心,形成城市群或城市圈,并进一步沿主要交通干线形成产业、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带。如果我国到2010年的城市人口比重达到600,则人口总数将过到84亿。…  相似文献   

11.
<正>事实证明:让老区加快发展,让老区人民更多地享受到发展成果,是利党、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实施"老区优先",应成为基本国策。把"老区优先"作为基本国策,可以解决扶持老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操作性问题。长  相似文献   

12.
长久以来,环渤海地区被称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这里是中国最具生机与活力的区域之一,而如今,在这一区域又涌现出了一颗璀璨的新星——保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定高新区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全国5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也是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目前,开发建设的面积约8平方公里。基于保定高新区在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方面的优势,保定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保定·中国电谷"的战略构想,就是要把保定打造成国际化的,基于新能源及新型电力技术的创新平台和产业基地,从更高层次突出保定的特色,承担起中国在新能源产业和新型电力技术产业发展方面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宁波通讯》2015,(3):88-89
大岚镇位于四明山之心,姚江之源,境内有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丹山赤水,也是"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高山云雾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近年来,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宁波市四明山区域发展规划纲要和余姚市加快四明山区域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入实施"生态立镇、旅游兴镇、产业富民"发展战略,将发展旅游经济作为推进大岚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新疆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这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是促进新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在阐述新疆区域发展战略演变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必要性,指出统筹新疆区域发展必须处理好五大关系,最后提出统筹新疆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决策——实施南疆大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5.
《重庆经济》2010,(3):10-16
根据区域发展理论,一个国家可以选择区域均衡发展或非均衡发展两种战略。从1949—1978年,为应稳定国家政权和免受战争冲击,我国总体上实行的是区域平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振兴区域经济的重大战略政策,先后经历了1979—1990年效率优先导向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1991—1998年寻求协调发展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和1999年至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区域统筹发展战略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大开发》2011,(7):48-49
编者按十年弹指一挥间,甘肃沐浴着西部大开发的春风,给千里陇原2600多万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实惠。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大潮又起,鼓点密集。面对全国各地竞相发展的态势,甘肃提出了努力在"十二五"时期,面对压力、迎接挑战,在加快发展中实现新跨越的奋斗目标。为此,甘肃新的区域发展战略也跃然而出——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7.
孙久文  张皓 《改革》2021,(11):71-81
1949年以来,我国区域发展差距反复波动,其中,1949-1960年大幅扩大,1961-1963年快速缩小,1964-1975年小幅扩大,1976-1990年缓慢缩小,1991-2003年缓慢扩大,2004-2015年大幅缩小,2016年至今变动趋缓,这一变化与我国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导向有着紧密联系.进入新时代,虽然我国区域发展差距处于相对较低的稳态平缓期,但省份间人均GDP差距在不断增大,当前正处于决定未来区域发展差距水平的调整临界期."十四五"时期,要继续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因地施策形成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模式,利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契机进一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8.
杨清  查祥德 《发展》2011,(12):101-102
本文以佩鲁的增长极理论以及后来学者对该理论的不断完善和补充为切入点,在对甘肃区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甘肃省确定的“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十六字战略:以兰白都市经济圈为中心,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打造陇东能源化工和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两大新基地,中部地区组团发展,最后完成整体推进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李建华 《发展》2010,(10):15-16
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甘肃发展的特殊关怀,为我们实现区域科学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酒泉作为全省区域发展战略"西翼"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以《意见》出台为契机,把握三大机遇、突出六项重点、处理好三个关系,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20.
国家战略定位下滨海新区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港口经济》2009,(2):16-18
一、滨海新区产业发展的历史使命 国家“十一五”规划把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列为实施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在此基础上,滨海新区被确定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滨海新区肩负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从产业发展角度看,滨海新区产业发展承担着两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