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金融地理学等研究视角,将地理空间因素引入金融研究,集中探讨金融集聚的成因、演化和效应。发现信息流是形成金融集聚的关键因素,未来金融业的空间演化兼具强化集聚和专业化分散两种趋势,金融集聚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2.
《区域金融集聚演化机制实证研究》是张世晓博士在金融集聚领域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是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下,从事区域金融集聚理论与实践研究长期积累的重要学术成果。区域金融、经济运行状况以及区域间金融、经济差异化都是影响宏观经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杨晓丽 《商业科技》2014,(19):192-195
金融集聚是金融效率的空间调整和提高。无论自发形成还是政府引导,从系统动态的角度结合空间计量方法都可以从更宽广的视角分析金融集聚的发展机理。空间滞后模型解释了金融集聚的空间特征,空间误差模型则对金融集聚促进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进行分析。这种效应表现在知识溢出和创新驱动上,也存在反向回馈的可能。未来研究可以结合金融产业的特性和典型目标区域的情况,更加合理地确定空间权重以反映地区之间的空间关系,并融入时间维度的特征对金融集聚现象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中部六省的面板数据,本文实证研究了区际金融发展水平与空间经济集聚程度之间的关系。由回归结果发现,区际金融发展水平对该地区空间经济集聚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区际金融的发展会带动空间经济集聚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概述了金融集聚的形成和发展机制,然后以浙江省金融集聚为研究案例,从时间、空间的维度出发,对浙江省金融集聚的发展水平和规模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并针对结论提出了推进浙江省金融集聚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数字金融驱动创新的契机,着眼于空间异质性视角,考察了数字金融集聚空间分布模式之单中心化、多中心化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集聚单中心化空间分布模式多集中于中西部省份,多中心化空间分布模式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省份;(2)数字金融集聚单中心化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抑制作用,揭示了资源过度集聚的负外部效应,而多中心化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提升作用,并且随着城市空间分布模式多中心化强度的增加,这种提升作用更为明显;(3)数字金融集聚单中心化空间分布模式使消费支出和教育投入过度的地理集中化,进而抑制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多中心化驱动下消费支出和教育投入的空间合理配置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紧跟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的金融功能已经可以不受地理位置的约束,可以在不同的地方进行便利以及成本较低的交易,而不需要进行当面的交易,可见,金融业开始脱离空间的约束,逐渐出现空间集聚的情况。对于我国而言,金融集聚出现了逐渐向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集聚的趋势。本文主要阐述了金融集聚的涵义及特征,并科学合理的分析了金融集聚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金融业发展十分迅速,金融集聚现象亦是层出不穷。从“五大发展理念”角度,通过选取五个二级指标,十个三级指标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系,并借助空间计量模型,研究金融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交互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金融集聚程度的提高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着鲜明的正空间关系;金融集聚程度的提高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在全新的发展格局下,积极构建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国际双循环重要综合交通枢纽。进一步提高金融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分配能力,对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产业逐渐向空间集中的方向发展,即形成金融产业集聚的形式,金融产业集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区域的经济增长,因此,本文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内涵及形成动因进行概述,分析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金融产业集聚发展的政策建议,从而加快金融产业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利用我国1978-2013年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对金融集聚的影响。分时期的样本回归结果表明:1978-1995、1996-2000、2001-2013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经济发展对金融集聚的影响系数分别为负、正、负,说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金融集聚程度呈现出了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态势。分区域的样本回归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显著促进了金融活动的空间集聚,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则阻碍了金融活动的空间集聚,不过西部地区这种阻碍作用从统计学意义上不显著。在经济发达地区,金融集聚和经济增长易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基于面板数据的长三角金融业集聚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打破传统二维的静态评价思路,从时间、空间和指标三个维度对金融集聚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将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对长三角地区15个城市的金融集聚度作了综合评价,系统考察了金融服务业集聚的动态演进过程及其特点,由此指出长三角地区金融聚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市物流空间结构演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物流空间结构是城市物流空间布局规划的基础,在经济全球化和大规模城市化的影响下,我国城市空间结构正处于剧变和转型时期,对城市物流空间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从城市物流空间结构演化基础、演化实质、演化形式和演化阶段四个方面探讨了城市物流空间结构的演化机理,指出城市物流空间结构演化是城市物流功能空间分异的结果,遵循"分散、集聚、再扩散、再集聚"的循环过程,物流节点总体上呈现出由里向外沿交通轴线发展,并与城市产业空间和新城耦合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范存换  崔大树 《商》2014,(32):79+70-79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迅速发展,交通设施、通讯设施等基础条件作为要素流动的必要载体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要素的空间异质性对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日趋重要。本文研究发现,要素的空间异质性不只是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一般影响因素,而是其演化的根本动力;要素的跨区域自由流动通过规模经济、产业的空间集聚及其外部性等多视角对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素交易成本的空间异质性加快了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化速度,并且要素交易成本的空间演进路径与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金融集聚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对促进经济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金融集聚是产业集聚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金融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以本文金融集聚的内涵和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为研究对象,通过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金融相关比率和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为实证分析对象,利用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了金融集聚效应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金融集聚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原因之一,但反之并不成立.最后提出了发挥金融集聚效应的建议以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从金融集聚的机制出发,本文分析金融集聚影响企业创新的原理和机制,将政府干预作为调节变量做了进一步研究,提出金融集聚、政府干预影响企业创新行为的假说并予以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和企业研发投入之间有着较为显著的正相关性,但地方政府对金融资源尤其是信贷渠道的干预却削弱了金融集聚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空间统计学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就我国省域贸易开放的空间相关性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全域Moran指数揭示了我国省域贸易开放水平的正向空间相关特征,局域Moran散点图的变化展示了不同省域贸易开放集聚特征的空间演化路径。进一步的空间面板自回归模型和空间面板误差模型的估计结果不仅再次肯定了省域贸易开放的空间相关性,而且证实了金融发展水平、外资利用规模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等因素对省域贸易开放的显著促进作用。依据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估计的结果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张昊渊 《商场现代化》2022,(11):120-122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以提供专业化和标准化服务为特征,另外作为一种信息密集型产业,金融产业在促进经济本身增长和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点。由于金融产业本身就具有高流动性这一特点,并具备集聚的倾向,即有着区域集中的趋势并经过一段时间形成金融集聚。因此,本综述以金融集聚为出发点,对国内对此研究学者的结果进行总结,并试图归纳目前从以金融集聚到区域经济增长为重点和金融集聚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金融小镇为切入口,研究金融集聚的动因,利用2015年~2016年10个主要金融小镇的市域面板数据模型,从金融集聚驱动机制角度出发,对金融集聚的动因进行剖析,并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动因进行检验,实证研究表明,集聚效应、市场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对金融集聚都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政府扶持对于金融集聚的影响不显著,并给出相应的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张弘  赵彦 《现代商业》2014,(1):132-134
本文在国内外关于金融产业集聚作用的研究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西安市的金融产业集聚程度进行分析,并通过与郑州市、重庆市等五个城市的金融产业集聚状况进行比较找出西安市在金融产业集聚方面的优势和劣势,为将西安市建成西北金融中心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了DEA数据包络分析和莫兰指数、局部空间相关分析和空间面板分析回归模型等方法,测度了河南省18个地市的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耦合效率及其时空演进特征。研究表明,河南省整体科技金融耦合效率近年来不断提升,但18个地市间差异明显,它们的科技金融效率存在一定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集聚性,但是近年来这种空间依赖逐渐降低;政府研发资金支出、企业研发资金的投入、河南省第三产业经济环境与耦合效率之间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