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聂桢 《工业技术经济》2000,19(3):101-103
应收帐款机会成本,是指企业由于赊销货物而占用资金从而丧失投资盈利机会而付出的代价,它等于应收帐款资金占用额乘以企业的投资报酬率(或资金成本率)。由于应收帐款资全占用额的计算方法各个相同,从而使得应收帐款机会成本也名不相同。关于应收帐款资金占用额的计算,理论上有三种计算方法,现分别讨论如下:1.变动成本法(参见注册会计师考试指定用书有关内容)。该法认为,应收帐款占用的资金只应考虑变动成本,其计算公式为:2.完全成本法。该法认为,应收帐款占用的资金不仅包括变动成本,而且包括固定成本,即销售成本,其计…  相似文献   

2.
应收帐款审计,是企业资产审计的主要内容,也是证实企业资产真实、完整的有效措施。通过审计监督,指出企业应收帐款核算、管理的失控点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对提高企业应收帐款周转率,增强经营能力和偿债水平,具有深远意义。近年来,通过审计,发现有些企业或单位,为达到某种目的,利用“应收帐款”帐户.弄虚作假,大作文章。譬如:1、利用应收帐款项目虚增销售额。有些企业为了谋取高额利润,采用虚列应收帐款的方法(虚构单位及应收款金额),虚增销售,隐瞒亏损;2、对销售过程中出现的退货、折让、折扣.不及时作帐务处理,…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二重)应收帐款周转率越来越低,坏帐损失出现大幅度上升,极大地影响了债权的回收,成为提高经济效益的拦路虎。因此,应收帐款管理策略已成为关系二重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决策。针对二重应收帐款管理的现状,2000年成立了清欠办。通过一年的清欠工作实践,我们提出了应收帐款全程管理策略,即把应收帐款管理分为事前管理、发生控制和回收的全过程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它在应收帐款管理有关联的经营、销售、财务等各环节执行,使其工作相互配合,实现了一个高效运行的一体化管理系统。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国内外部分大型石化公司近5年的主要财务指标按国家财政部颁布的计算方法加以处理,进行了对比研究。所选财务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社会贡献率。另外,还选用了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和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  相似文献   

5.
1-11月棉纺行业总体运行不错,产值和销售收入都平稳增长,利润率虽略有提高,但仅为2.49%,与行业总体水平(为3.41%)的差距进一步扩大,这与期内棉花价格上涨有较大关系;总资产周转率和应收帐款周转率都上升,显示资产管理水平尤其帐款收回管理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6.
应收帐款是指企业因对外销售产品,材料或提供劳务等原因,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从一诞生起,应收帐款就存在着两种风险:一是应收帐款周转不灵(周转速度太慢),使债权企业产生现金短缺,从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风险。二是因债务企业违背信用逾期不归还欠款而形成坏帐损失的风险,一般来说,前是由后累积而形成的,即许多债务人均未能及时足额偿还欠款而导致债权人生产经营资金匮乏,但由于债务企业详尽的财务信息一般无法被债权企业掌握(某些财信息属于企业的商业秘密),债权企业只能根据债务企业对外财务报表中公布的笼统财务信息及其还款表现预测信用风险,更何况债权企业的客户一般比较多,如果对每一个客户逐一进行风险预警分析,将是很不经济的,因此,本的应收帐款风险主要是指因应收帐款周转不灵而引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谈加强应收帐款的管理工作劳卫应收帐款是企业对外销售货物、提供劳务后,向购货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或个人收取的款项,它反映的是企业流动资金的占用。近年来,企业的应收帐款数额普遍增加,在流动资金占用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有:1.销售和收款时间差距。虽然现...  相似文献   

8.
加强应收帐款管理之我见胡雪宜当前,不少企业资金紧张,“三角债”又呈上升趋势。从全国看,国家正在采取宏观调控措施,从企业看,加强应收帐款管理迫在眉睫。企业应收帐款是指销售产品、材料,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如何加强应收帐款...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加强企业产品中应收帐款的管理,提出要制定科学的购销策略,加强应收帐款的日常管理和应收帐款回笼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应收帐款是指因对外销售原材料或产品、供应劳务及其他原因,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及其他单位收取的款项,是企业因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所形成的债权。目前,许多企业都存在大量的应收帐款,特别是某些逾期应收帐款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因此逾期应收帐款的清欠是企业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应收帐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其他行为而向购货单位应收取的货币资金,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企业应收帐款的多少,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量和生产经营,因此,加强应收帐款的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三角集团是一家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以生产轮胎为主业。从1995年开始,为了企业发展和轮胎市场竞争的需要,结合内部实际情况,三角集团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以营销为龙头,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模式。营销和财务的结合点是加强销售信用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应收帐款结算和信用管理,更好地为销售这个龙头服务。加强应收帐款的财务管理,就是要在销售财务部门建立起一套能够有效运行、核算和控制机制健全的应收帐款管理办法。三角集团在原销售财务核算的基础上,实施了应收帐款的全过程管理,解决了过去企业销售管理中应收帐款管理滞…  相似文献   

13.
企业财务评价是通过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健全,决定着财务评价结果。 一、现行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及其不足 根据《财务通则》及各行业财务制度要求,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有八项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  相似文献   

14.
应收帐款管理的目的,就是求得利润最大化。应收帐款是企业的一项资金垫支,占用企业的资金。然而,这种占用又会扩大销售额,给企业带来盈利。因此,只有在应收帐款所带来的销售盈利超过所增加的成本时,才应当实施应收帐款赊销。如果应收帐款的赊销有着良好的盈利前景,还应当增加赊销量。因此,作为煤炭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是否赊销,赊销后如何收款的财务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浅析附现金折扣应收帐款的帐务处理及信用条件的制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收帐款是企业赊销活动所引起的。为了鼓励客户在一定时间内早日付款,销售企业给予客户一定的价格优惠,这就涉及到附有现金折扣的应收帐款的帐务处理问题。本文特别就现金折扣的计算依据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造成宜昌地勘大队资金紧张的原因是;队伍结构调整投入的资金和应收帐款难以及时收回:财权分钐,资金不能集中使用;退休养老保险统筹费用缺口太大,缓解资金紧张的措施是:1.大力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2.抓紧应收帐款的清理,提高资金回收率;3.建立内部银行集中资金管理;4.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管理;5.合理负担统筹费用。  相似文献   

17.
一、当前国有资产管理指标体系透析根据调查,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有1/3明亏,1/3潜亏,也就是70%左右的企业不盈利,这种状况一直在不断的恶化,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已经如履薄冰。纵然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益低下、资产流失的原因有多方面,但我们认为国有资产缺少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指标是非常关键的原因之一。现行国有资产管理评价指标包括: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社会贡献率及社会积累率。该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资产…  相似文献   

18.
一、常见的利润操纵方法1 通过挂帐处理方式操纵利润。按新会计制度规定 ,企业所发生的该处理的费用 ,应在当期立即处理并计入损益。但有些企业为了使当期盈利 ,故意通过挂帐等方式降低当期费用 ,以获得虚增利润之目的。①应收帐款尤其是 3年以上的应收帐款长期挂帐。一般而言 ,3年以上的应收帐款 ,收回的可能性极小 ,按规定应转入坏帐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这样做对企业收益影响极大。以 1997年深沪上市公司亏损数为例 ,如将 3年以上应收帐款转为坏帐 ,则亏损企业数将由 4 2家改为 114家 ,亏损面将由 5 2 %扩大至 14%。应收帐款对收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赊销是企业经常采用的一种销售方式。赊销虽然能够增加企业的销售额 ,同时也造成了企业应收帐款的增加。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由于国家煤炭总量失控 ,煤炭市场严重供大于求 ,造成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煤炭销售困难 ,赊销成为企业的一种主要销售方式 ,赊销额占销售总额的80 %以上 ,加之用户拖欠货款 ,应收帐款逐年增加。截至1999年 6月末 ,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应收帐款达 391 2亿元 ,大约占流动资产总额的 30 %以上 ,其中超过三年以上的应收帐款 83 2亿元 ,占应收帐款总额的 2 1 3%。如此高额的应收帐款一方面造成企业资金紧…  相似文献   

20.
在新的财会制度下,“应收帐款”科目核算的内容应符合会计核算中的谨慎性原则,本文从这个思想出发,通过对商品流通企业在商品购进过程中三种经济业务核算方法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应收帐款的核算方法。该方法使应收帐款的核算遵循谨慎性原则,可以更加准确地预计企业的损失、费用和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