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来深入探讨构建和谐农村问题,明确了构建和谐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素质的要求,紧紧围绕"三农问题",分析当前农民素质中存在的不和谐表现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欧岚 《商场现代化》2007,(18):386-387
三峡库区人口众多,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农村教育相对落后。三峡工程加剧了库区的人地矛盾,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与农民增收难等问题突出。加强三峡库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对提高库区农民素质、促进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实现农民生活富裕和社会安稳、构建和谐三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梁驹 《现代商业》2008,(2):216-217
农民收入状况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的综合反映。我国目前的状况是农民收入偏低、地区差异较大。农业科技进步、农民素质、农村城市化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等是影响农民增收的的原因。农民收入的是否增加,直接关系到农村地区的富裕和和谐,而这又是整个社会和国家进步与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增加农民收入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根本途径。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从根本上打通致富门路,最终实现文化富民和社会全面和谐的目标。因此,研究农村文化问题是当今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朱琛 《消费经济》2007,23(2):31-33
农村消费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有7.45亿人口在农村,农民是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农村消费和谐必然成为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本文论述了实现我国农村消费和谐的重要意义,并在分析当前影响农村消费和谐的一些因素的基础上,讨论了实现农村消费和谐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陈娜  皮庆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1):84-85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根本途径。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从根本上打通致富门路,最终实现文化富民和社会全面和谐的目标。因此,研究农村文化问题是当今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之一。从农民的需求出发,分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因素,力求为政策的制定、更好建设农村精神文明提供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要突出培养新型农民 提高农民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秋水 《市场论坛》2009,(1):38-39,37
文章阐明了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是实现农业人力资源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建设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分析了目前农民素质偏低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巨大障碍;最后文章提出了加快培养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王静岩 《北方经贸》2012,(10):49-50
农村职业教育发挥着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构建和谐农村等重要作用。当前农村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都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当前的农村职业教育却不能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变化,存在着办学指导思想不能与时俱进,办学模式僵化,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教育结构的宏观调控失控等问题。应深化农村职业教育的综合改革、坚持农科教结合和政府统筹协调来使农村职业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营造农村安全消费环境是提高农民幸福指数、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之一。目前,我国农村消费环境安全度不高,农村消费者身心健康乃至人身安全都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害,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民幸福指数的提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应该通过提高农村消费者自身素质和维权能力;整合监管资源,完善监控体系;加快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市场组织化程度;加快农村消费者组织建设,发挥消费者协会等组织的作用;加强舆论监督,创造诚信消费环境;培育和谐、优美的生态消费环境等措施,来保障农村的消费安全,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0.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撤村并居优化农村环境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必然,探寻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的不和谐因素,修正农村社区的发展轨迹,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广播电视具有覆盖面广、传播迅速、形象生动、老少皆宜等优势,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可以说,看电视、听广播已成为当前广大农民群众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学习科技知识、了解外面世界、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渠道和方式.近年来,我国农村广播电视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认真分析影响其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努力探讨应对之策,对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和谐农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确定了在中国“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执政宗旨与社会理想,同时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民占多数人口的国家里,农民是否安居乐业,对于社会和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大农民日子过好了、素质提高了广大农村形成安定祥和的局面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就会更加牢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保障农村离婚妇女土地权利的不流失,是构建社会主义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通过广泛深入扎实地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能够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全社会进一步关心农村、支持农业、帮助农民,推进和谐平安社会建设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4.
根据农村节庆体育运动开展的特点,对农村体育进行实地访谈,对当今农民生活状况进行深入的了解,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需求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本文提出如何运用农村体育活动来进一步促进农村和谐的生活、和谐的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新农村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第二次飞跃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统筹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全面实现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农村和谐,难点在于农民增收。近年来,寿光市三元朱村通过积极发展以温室大棚为代表的特色农业,使农民人均收入取得跨越式增长,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16.
促进和谐消费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认为,和谐消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第一,要树立和谐消费理念,全面提高公众的消费素质.第二,要全面推进医疗、住房和教育等民生问题的改革,继续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增加低收入者特别是农民的收入,提高社会分配的总体公平程度,形成和谐消费倾向.第三,要构建和谐消费结构.消除和谐消费的主要瓶颈因素,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发掘农村市场消费潜力,搞好市场细分,破解影响消费结构优化的政策制约.第四,要营造和谐消费环境.政府应制定必要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倡导和谐消费,企业要优化自身的营销行为,消费者则要增强维权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对生产者和经营者形成制约.  相似文献   

17.
发展现代农业,构建和谐新农村,是十七大构建和谐农村的主题,更是公共管理内容的核心.阐述了和谐农村形势下的公共管理的基本要求,分析了当前农村公共管理存在主要问题,基于和谐农村,提出了构建公共管理机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侯新生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10):105-106
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建设需要大量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具备现代化素质的新农民,而新型农民的培养需要国家、社会与农民自身共同努力,领会新型农民的内涵以及构建合适的农民评估体系可以为"三农"问题解决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行的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是时代发展和构建扣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洮北新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合理地利用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便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和农民生活质量,保障农民做食安全和身心健康,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创造和谐、舒适的农村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20.
《商》2015,(28)
构建农民职业培训支撑体系对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实现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立足于目前农民职业培训实施现状,分析研究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对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