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巩胜利 《金融博览》2010,(23):11-11
G20首尔峰会“共识”了中国、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出现经济过热.希望遏制流动性过剩的局面,而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则复苏乏力(隐含着将依然需要注入货币、增加流动性),希望更大规模地刺激经济。  相似文献   

2.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美国等国家纷纷实行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国际市场流动性充裕。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经济强劲复苏、国内资产价格高涨。  相似文献   

3.
2012年,将是国际金融市场更加不平静的一年。 回顾2008年以来的危机脉络,可以看到,危机的严重程度是自中心向外围递减。由于国际金融体系日趋复杂庞大,金融资产占GDP比重越高的经济体受危机的影响越严重、越直接。因此,危机的传导链条必然是美国一欧洲一新兴经济体,而金融危机则通过流动性影响到实体经济。2008年新兴经济体经历了一次快速的实体紧缩,但由于迅速采取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并没有全面爆发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4.
2014年一季度,以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为诱因,新兴市场再度动荡,一度成为全球金融界关注的焦点。展望二季度,尽管我们认为最近新兴市场的动荡是暂时性的,但地缘政治风险、各大经济板块之间“去杠杆化”与“加杠杆化”博弈风险依然在威胁全球经济与金融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从"中间制度消失论"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世界各国,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接二连三地发生了一系列的金融危机,如1994年的墨西哥危机,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和巴西危机,2000年的阿根廷和土耳其危机。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这些新兴市场国家都采取了“软”的或是“松散”的钉住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6.
流动性管理是商业银行生存的基础.2013年6月20日银行间市场爆发的“钱荒”现象凸显了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不足的问题.本文从经济结构、同业业务、地方融资平台、对外贸易入手剖析了“钱荒”发生的原因及背景,并提出通过“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均衡经济结构,深层次解决“钱荒”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美国次级债危机爆发前全球流动性过剩,在当时金融环境相对安全、资产收益率相对较高的情况下,风险资金流入新兴市场的速度快于流入发达市场的速度。大量风险资金的流入驱使新兴市场地区经济相对繁荣,资产价格高涨,通胀压力上涨趋势增强。据统计,新兴市场的整体资本流入超过上次1997年亚洲金融危  相似文献   

8.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变化评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受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影响,金融机构面临短期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以中国、韩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则出现流动性过剩的状况。为应对经济金融领域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发达国家在充分运用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同时,适时引入了新的投放流动性的工具;新兴市场国家则不断拓展收回流动性的工具组合。本文简要分析了近来各国央行调整货币政策工具的背景情况,全面总结了发达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政策工具变化的基本特点,并提出了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调整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外汇》2014,(9):22-23
2014年的中国经济运行,在稳中求进的同时,更呈现稳中有险,稳中有忧的复杂局面。从外围局势看,新兴市场经济体仍然承受一定压力,中国外贸开局波动较大;从内部局势看,资本市场相对平稳,但房地产运行风险和金融风险令人注目,首季经济增速较弱。从宏观调控看,市场普遍认为不会再有强刺激,但会有一些“克强式”的微调。该如何评估2014年中国经济运行中蕴涵的险与忧?  相似文献   

10.
《证券导刊》2013,(12):28-28
我们对下一阶段市场总体保持谨慎乐观,认为市场下行空间有限。主要原因在于短周期经济向上、流动性宽松和改革预期。在补库存和政府换届完成后投资加速的背景下,经济短周期向上的趋势明确,从而带动市场盈利恢复预期乐观;影子银行问题短期内不会快速解决,一定程度上消除市场对金融体系危机的担心,同时资金价格呈现边际改善;全球流动性宽松的局面在上半年将维持,资金继续流入新兴市场国家;  相似文献   

11.
新兴市场不能轻易跟随全球货币政策竞争性宽松的新浪潮,但由此带来的增长压力将更大。远离滞胀陷阱,新兴市场需要更加以我为主,切实推进内生性增长。自2013年9月以来,新一轮“竞争性宽松”渐露端倪。作为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最新的核心趋势,“竞争性宽松”包含两层含义:第一,货币政策基调是宽松的,即便美联储可能将于2014年3月甚至更早一些启动(DE退出,并引发市场对货币政策“收紧”的联想,但从基调上判断,  相似文献   

12.
本轮金融危机后,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缓慢,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快速增长.为应对经济复苏乏力和欧债危机产生的不确定性,发达经济体继续保持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十分充裕.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实施退出战略和有着较好的经济前景预期,全球资本迅速向新兴市场国家集聚.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当前资本流入到新兴市场国家的特点,并对新兴...  相似文献   

13.
《国际融资》2008,(11):47-50
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是致力于培养专业会计师的全球性组织,其宗旨是为全球的能人志士,提供与商务相关的首选职业资格认证,使他们在财会、金融和管理等领域一展宏图。最近,该机构发布报告,对当前的“信贷危机”做出分析,指出:从美国房地产市场领域引发的信贷和流动性危机,正在威胁到全球经济的发展,于是,如何走出信贷危机正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美国次级债危机爆发前全球流动性过剩,在当时金融环境相对安全、资产收益率相对较高的情况下,风险资金流入新兴市场的速度快于流入发达市场的速度。大量风险资金的流入驱使新兴市场地区经济相对繁荣,资产价格高涨,通胀压力上涨趋势增强。  相似文献   

15.
2014年中国经济和市场的焦点是看流动性压力如何解除,包括以何种方式才能解除。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1997-2012年的季度数据和向量自回归误差修正(Recursive VECM)模型,研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驱动因素及中国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结果发现,总需求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因素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呈增大趋势,但是作用不如发达国家显著,而且其影响机制主要是总需求而非流动性。金融危机影响了大宗商品市场的运行机制,总需求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在危机时期比危机前更显著,而流动性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在危机前比危机中更显著。为减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给中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冲击,中国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提高在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的主导权,同时密切关注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对大宗商品市场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7.
历史有时候总是惊人的相似,经济周期轮回的脚步从未停止。美国次级债危机尚未过去,法国兴业银行又爆出历史罕见的巨额交易损失,金融全球化对世界金融业风险管理能力的考验是史无前例的,作为新兴市场的中国似乎也需要从“巨人失足”中汲取些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叛逆的时代,一切都不接常理出牌,全球经济复苏和国际金融市场运行也是如此。自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复苏最大的共识就是“多元化”。几乎所有人在分析危机时,都会将冷战后单极世界的内在失衡和美国霸权的不稳定性视作根源性风险,因此,从单极走向多元,被理所当然地看成解救危机的良药和毋庸尉疑的发展方向。2008年以来的现实似乎也验证了多元化的势在必然,新兴市场快速崛起,发达国家蛰伏调整,“西退东进”不断改变着整个世界的力量对比。  相似文献   

19.
罗宁 《金融博览》2014,(5):42-43
今年1月美联储正式开始缩减购债规模,新兴市场面临新一轮的冲击。美联储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也警示,许多新兴市场“蕴含着重大的经济和金融脆弱性”。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后跃升为全球主要增长引擎的新兴经济体,未来面临的考验日益严峻。  相似文献   

20.
2007年注定是一个不平静的年份。在国外,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主要股市纷纷暴跌,所谓的“加息周期”也戛然而止;在国内,对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过度担忧使得紧缩政策频繁出台,上涨过快的A股市场惨跌,昔日“流动性过剩”的银行业则因“脱媒”和紧缩的压力而变得捉襟见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