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国内对IPO注册制改革的呼声也愈发高涨。诚然,现行IPO核准制干扰了市场客观配置资源功能的有效发挥,打乱了资本市场应有的发展格局,IPO注册制改革势在必行;然而,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和经济状况特殊性也决定了我国的IPO注册制改革不能一蹴而就。文章通过相关文献归纳和对比分析就我国IPO注册制改革定性优化探究,并提出可行性过渡路径,以期我国资本市场建设能更加有序的进行。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述了美国IPO注册制及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分析了我国IPO审核及后续监管中存在的问题,阐释了我国进行IPO注册制改革,实行"中国式注册制"的现实必然性。文章提出了修改完善证券法规、确立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理念,解决IPO监管错位、真正做到以信息披露监管为核心,构建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功能监管,充分发挥派出机构作用、强化IPO事中事后监管等中国式注册制下IPO及其后续信息披露监管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IPO注册制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本文主要在IPO注册制改革的必然趋势下,分析目前我国核准制下IPO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弊端,并结合我国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通过完善核准制到注册制过渡时期以及今后注册制下信息披露制度的设计,为IPO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和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4.
为借鉴美国IPO注册制的成功经验,本文揭示了美国IPO注册制的核心要素,阐述了美国主板市场IPO注册制具有以信息披露为核心、以各参与主体归位尽责为基础、以综合性执法为保障等基本特点。结合中美两国制度环境差异分析,研究提出了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中国IPO注册制改革核心、确立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股票发行制度、完善与国情相适应的配套制度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A股市场注册制改革对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产生的影响。基于PSM倾向性得分匹配法,本文定义企业上市前三年至上市后三年为IPO窗口期,选取2015~2022年A股IPO公司作为处理组以及不在IPO窗口期的公司作为控制组,从生产效率、盈利能力、企业规模三个维度比较了注册制和核准制IPO公司的差异。结果表明:(1)从短期效应看,注册制改革导致企业上市前特征发生显著变化:规模较小、盈利能力较差但生产效率较高的企业更能够获得上市机会,并且这种现象在民营企业中更为明显;(2)注册制下投资银行“优胜劣汰”的效应更为突出,只有高质量的投资银行才能协助市场筛选出目标企业;(3)从长期效应看,注册制IPO公司在上市后的成长表现更为优异,有效避免了IPO后的“业绩”变脸现象。  相似文献   

6.
注册制背景下,资本市场的生态环境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A股市场已经出现了结构化牛市、严重两极分化、赚钱难度变大等现象.IPO再也不是企业一劳永逸的"上岸线",而只是企业参与新一轮市场竞争的"入场券".在全面推行注册制背景下,有资本运作需求的中小微企业仍较难借助IPO参与资本市场;但如果不选择进入资本市场,不借助资本的力量发展企业,则会面临更难的融资困境.是否IPO需要企业从整体环境、企业经营发展、上市成本、资本利用率、IPO时机等角度深入、系统地思考资本运作策略.  相似文献   

7.
《会计师》2016,(9)
从2013年11月15日首次提出推进股票注册制改革到2016年3月1日开始实施,IPO注册制经历了漫长的改革历程。IPO注册制势必将使股票市场产生革命性的变化。本文将从对影视公司的角度出发简述IPO注册制的影响,以欢瑞世纪借壳泰亚股份失败为例揭示影视公司急需上市公司这样一个平台却又困难重重的现状,而IPO注册制无疑给了此类公司另一条新的路径实现"救国",为其带来了更多机遇。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是探析在实行IPO注册制改革的背景下,股票发行方式从核准制到注册制的转变会给我国的股票市场带来哪些影响。首先,实行IPO注册制改革会大大降低企业上市难度,不在有壳资源价值;其次,股票市场的上市公司数量将大大增加,我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得到提升,为广大VC/PE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最后,由于投资股票的选择增多,市场将更注重价值投资。然而,实行注册制改革也会给我国股票市场带来诸多挑战,比如股票市场扩容带来的冲击,企业欺诈上市和去散户化等问题,所以IPO注册制改革需要我们深入地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整理了国外IPO定价的重要理论,并探讨了这些理论对中国IPO定价现象的解释力;其次梳理了中国IPO定价领域的新近文献,并讨论了现有文献的不足;最后总结并展望了注册制下未来的研究方向。文章的主要观点如下:第一,由于制度背景的差异,基于美国市场的新股定价理论并不能完全照搬到中国市场;第二,现有文献表明,政府管制、社会关系和投资者行为等理论对中国新股定价现象有重要解释力;第三,IPO定价领域的研究存在很多结论不一致的情况,主要源于核心概念界定不清晰、变量度量不准确以及制度背景考虑不足三方面原因;第四,展望未来,研究注册制下的"四新"问题(新问题、新场景、新数据和新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比较了两种IPO审核制度,然后分析了我国现阶段IPO核准制的主要缺陷,并针对现阶段制度下产生的弊端,提出了实行注册制的相关建议。最后本文总结出IPO审核制度的改革不能一蹴而就,新股发行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变,将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何时能够完成转变,取决于市场发展情况和成熟程度。  相似文献   

11.
以2019年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以来的A股首次公开发行(以下简称IPO)公司为研究样本,以首次公开发行抑价率(以下简称IPO抑价率)作为定价效率的代理变量,考察注册制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审核制,注册制能够降低IPO抑价率,提高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注册制在高信息不对称程度、低承销商声誉和低审计师声誉情形下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应当坚定实施注册制的信心,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供给,给二级市场投资者情绪降温,为全面推进注册制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成熟,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是大势所趋。从核准制转到注册制的改革,原先证监会手中关于IPO审核的权力会分散到市场的各个对应主体手上继续行使,对于股票的价值判断也会交到投资者手里。但我国的投资者大多由散户构成,注册制改革短期内会有投资者判断能力不足、IPO发行失败、对现有股票价格冲击等风险。  相似文献   

13.
美国本土公司在美国境内IPO,在联邦制的宪政结构中,一般必须在联邦与州(发行或销售涉及的州)两个层面同时注册(联邦或州豁免注册的情形除外),这就是所谓的双重注册制(Dual Registration):联邦注册制以信息披露为主,联邦证券监管权限受到严格限定,而各州的证券发行监管一百多年来普遍实行实质审核,控制证券的投资风险。这是完整的美国本土公司IPO监管制度。目前我国国内教科书以是否存在实质审核为标准,将证券发行制度分为注册制与核准制,认为美国的注册制让公司IPO不必经受实质审核,从而引以为中国本土IPO监管改革的方向;而事实上,美国的双重注册制审核中充满了实质审核。中国公司赴美上市,属于在美国的国际板上市,豁免州的注册与实质审查,只需要在联邦注册。若只从外在视角单向度观察美国的IPO监管制度,将限制人们认识美国本土公司首发上市监管制度的全貌。  相似文献   

14.
实施注册制改革对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学术界对发行制度调整对创业板市场新股发行效率的影响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建立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注册制改革对创业板IPO定价效率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短期内注册制改革抬高了创业板IPO抑价率,且中签率与IPO抑价率呈正相关关系,发行费用与IPO抑价率呈负相关关系。分析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注册制改革的效果尚未显现,我国资本市场相关制度尚未健全,个体投资者占比高,投机心理多,不同板块受到注册制改革的影响不同。由此,本文提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对个体投资者的投资知识教育、提高企业盈利能力、适当增加发行费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注册制改革强化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突出了交易所问询在IPO前的信息核验作用。IPO抑价率是衡量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重要指标,其水平与变化体现了资本市场改革的成效。本文基于信息溢出视角,以2019—2021年沪深A股注册制IPO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交易所问询对IPO抑价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交易所增强对中介机构其他客户的IPO问询力度,能够显著降低目标企业的发行抑价,即交易所问询存在信息溢出效应。第二,交易所问询的信息溢出效应主要通过提高目标公司的被问询力度,达到降低目标企业IPO抑价的效果。第三,交易所问询信息的溢出效应存在异质性,在询价机构数量多、网上超额认购倍数高的公司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提高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质量,应推动中介机构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增强业界标杆的学习效应,形成与注册制改革相匹配的执业理念与执业能力;落实新证券法在IPO业务中对中介机构的职责要求,完善IPO配售制度,加强保荐机构加强报价的客观独立性;建立交易所问询跟踪机制,根据中介机构后续IPO信息质量的改进情况,强化对中介结构的激励约束,增强IPO问询在资本市场治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IPO注册制是资本市场重要改革,而会计师事务所在其中的作用是重要但尚未深入研究的话题。基于证监会对事务所行政监管的数据以及科创板的独特场景,本文研究了会计师事务所在受到非处罚性监管这一政府监督之后,是否会对强调市场监督的注册制IPO审核问询过程产生影响。结果发现,会计师事务所被非处罚性监管的次数越多,IPO客户会收到更多轮数的审核问询函和更多的问题数目,IPO客户的回函时间更长,IPO客户的审核时间更长,发行市盈率更低,上市后股票收益波动率更高。结果表明,政府监督在IPO市场化改革中的联动作用,为"全面推行注册制改革"和"促进中介机构声誉机制的发挥"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7.
科创板作为试点推行注册制,在询价定价机制改革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券商跟投”等制度创新。本文从投资银行声誉角度出发,研究了科创板的跟投制度对新股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1)相比主板,科创板公司IPO抑价率显著更低,定价效率更高;(2)科创板公司中,投资银行的声誉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显著降低IPO抑价率;(3)在跟投的制度背景下,投资银行同时也是“投资者”,跟投比例越高,其抬高发行价的机会主义行为更少;(4)进一步,对于高跟投比例的科创板公司,投资银行声誉机制发挥的作用更大。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全面推行注册制的背景下,投资银行声誉机制和市场的健康运行相辅相成,应强化投资银行在IPO过程中的信息认证功能,并通过跟投制度形成对投资银行定价的市场约束。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们IPO审核制度的现状和核准制带来了一系列弊端:过度包装,企业为顺利通过发行审核,粉饰财务数据。导致估值偏离。超额募资屡见不鲜。由于新股发行规模和发行节奏受控,上市不易激励了拟上市公司使劲"圈钱",超额募资盛行。一级市场定价畸高。投资者在监管机构主导和"背书"的发审机制下,往往低估市场风险,发审制度使上市资格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上市意味着"获利",股票发行审批中容易出现权力寻租现象。接着阐述我们实行IPO注册制的必要性,以及实行IPO注册制会遇到的阻碍。  相似文献   

19.
李季先 《证券导刊》2013,(44):61-61
随着“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和“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等提法的明确,沪深股市暂停一年之久的IPO重启已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不过,相对于优先股、大股东权利限制、上市财务法律标准改革等新股发行的直接制度安排,承担新股发行审核、对新股发行影响巨大的发审制度改革还仍停留在政策研拟阶段,远未露出“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20.
随着2019年科创板及注册制的落地,继而2020年创业板也推行了注册制,我国IPO制度正处于全面向注册制转型阶段,未来的方向将是全面推行注册制,从而资本市场将进入健康、稳定的局面。在注册制下,上市的条件多元化,对企业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注重企业科技创新和企业估值,企业退市机制也日益完善,上市企业会形成良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