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许多地方制定了很多针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措施,但从各地推行实施情况看,效果并不理想,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出现了参保率低、退保率高的现象。在农民工集中的广东省,有的地区农民工退保率竟高达95%以上,深圳市宝安区沙井社保站就曾出现过一天600多名农民工排队退保的现象。如果说,农民工被排斥在社会保障制度之外,已经使这一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成为社会的一大隐忧,那么,为什么政府把他们纳入社会保险体系后,他们又选择了退保呢?主要是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原因,当然也有社会和农民工自身的原因。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因。一是我…  相似文献   

2.
遏制农民工退保迫在眉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节前夕,在农民工集中的珠三角地区,回家过年的农民工辞工退保成"潮",有的地方退保率甚至高达95%以上。以东莞为例,2007年有超过60万人次办理了退保手续,一天最多时退保现金达30多万元;仅南城区社保分局,就有1.23万人退保,退保总金额高达2628万元。农民工退保现象在其他城市也有发生,令人担忧。农民工费尽周折进城,又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参加了社会保险,为什么又忍心退掉呢?表面上看是因为转接困难,实际上是由制度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促成的。退保继续,社保基金就会流失,农民工权益如何得到保障?只有从制度和法规着手,完善管理,科学操作,才能积极稳妥地解决其社会保障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减轻"退保"之痛。  相似文献   

3.
构建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弹性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低的主要原因(一)部分地方政府存在短期行为。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制造“比较优势”,吸引外资,他们把不要求企业和职工参保作为吸引投资的优惠政策,干预或者有意延缓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进程。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为减轻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的支付压力和地方财政负担,通过扩大覆盖面的方式将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体系,增加基金社保收入。(二)一些企业消极抵制。目前,我国各项社会保险的总费率高达40%,据专家测算,如果要按照城镇企业职工的标准为农民工参保缴费,企业每年要为每个农民工多支付2000~30…  相似文献   

4.
春节前,一些地方出现了严重的农民工退保现象,使社保部门苦心铺设的农民工社保权利之路半途而废,这一逆时而动的现象着实使主张农民工权利的社保部门十分尴尬。而直面退保现象,寻求解决之道才是最需要决策部门积极思考和探索的重大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率先在农民工中推行强制性社会保险,本意是为他们提供保障。但在珠三角地区,在一些地方政府的巧妙操作下,农民工变成了城市社保基金的“提款机”:以农民工参保名义征缴到的巨额保险费,源源不断地填充进地方社保基金,落入本地居民的口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出现的退保风潮不仅使农民工无法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带来的社会保障,也给用人单位带来不利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它为刚刚推行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撕开了一道裂口,阻碍了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农民工社会保险应该是一项对农民工有利的社会制度,但却遭到了受益人的拒绝,本来需要保险的农民工却主动退掉了自己将来的生活保障.那么,如何解决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的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呢?  相似文献   

7.
邱磊 《企业导报》2009,(11):56-57
沿海发达城市出现了很多农民工退保的现象,退保行为带来了很多思考,就农民工退保的原因、影响先作出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宁波市为案例,对"十二五"时期农民工及其家属市民化的成本进行了测算。测算表明,地方政府为农民工提供与本市户籍居民同水平的子女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就业培训、社会保障和改善住房条件等公共服务,人均需投入13507.4~25507.4元。在此基础上,本文设计了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政府间以及政府与企业间的分担机制,中央政府重点加强跨省农民工集中流入地区的支持,企业主要在农民工权益保障、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住房条件改善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我国异地务工人员数以亿计,他们中许多人在城市参加了社会保险。然而,当他们离开城市的时候,却不得不因异地转移接续社保难而选择退保。针对目前农民工流动性强,大部分会返乡养老的情况,广西大新县的本地化参保探索为破解退保尴尬打开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农民工权益具有重要意义,而商业保险参与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是一个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农民工社会保障中商业保险参与的必要性,提出了商业保险参与农民工社会保险的领域及方式,包括为农民工提供合适的商业保险产品,从而弥补社会保险的不足,以及政府推动为商业保险服务于农民工社会保险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王丹宇 《中国就业》2007,(7):35-36,56
湖南是劳务输出大省,随着省内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转移到本省或外省城镇务工,他们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按国家政策规定,参加了当地基本养老保险。但由于他们为了工作经常四处流动,职业、工作地点和工作单位频繁变换,其养老保险关系难以转移和接续,许多地方出现了农民工不断地参保、退保,再参保、再退保现象,并有大量的农民工最终退出城镇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6,(21):20-22
由于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民工问题越来越重视,纷纷出台鼓励农民工创业的政策,希望农民工通过创业,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增长,解决就业。尤其是地方政府在鼓励农民工创业过程中出台了税收、土地、金融等方面的政策,这样地方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就存在着博弈现象。利用鹰鸽博弈模型分析了地方政府的这一博弈现象,认为地方政府的政策受到农民工群体的特性的影响,并给出了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的改革发展进程中,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社会保险体系尚未全面确立,中国的社会保障安全网还有很多漏洞,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规模日益巨大,社会风险正在持续累积。现代社会保险是全体公民依法享受的权利,无论面临什么困难,农民工的社会保险权益都应该得到实现,这样才能体现社会的公正性,体现政府的全民性和公共性。因此,对其实行社会保险是我国建立新型社会保险体系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保护农民工群体的合法权益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诸多方面着手。建立、健全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制度是其中的突出方面。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是农民工自身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渐扩大,在实际运用中所起的作用也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开始意识到社会保险的重要性,期望能凭借社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自身情况、外部环境两方面分析当前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发现地方政府在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中存在责任缺失现象,其具体表现有:地方政府协调力度不够;地方政府的培训政策不实用;地方政府在法制宣传上引导不够。地方政府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对策包括:规范职能部门的行为;加强农民工的创业培训;加强法制宣传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有关部门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虽然明目张胆拖欠工资的现象减少了,但欠薪转而向着更隐蔽、更不易察觉的方向发展——随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近年来花大力气抓农民工工资清欠,明目张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单位越来越少,但与此同时一些欠薪的新动向开始冒出来,如超时工作不发加班费、计件工资规定的计件标准过高等。  相似文献   

17.
开发新客户很重要,但维持与老客户的关系更加重要。退保现象在当今的保险行业应该说很普遍,有的营销员50%的退保率都有。我从事保险工作已四个年头了,但到现在还没有一张退保单,今天就在这里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工三个主体三阶段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政府行为与个人行为进行博弈分析,发现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博弈均衡解是不同的,博弈均衡(阻碍,阻碍,不成为市民)在我国长期占主导地位,从而导致了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农民工市民化发展缓慢的直接原因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工三个主体利益的不一致,根本原因却是财政分权背景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的严重不对等以及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19.
保险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社会文明水平、经济发达程度、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的农民工等群体社会保险参保率低、养老供需不平衡等问题较普遍,也因此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对于如何扩大社会保险参保率,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险,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指出,当前我国女性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保护尤其是生育保险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她建议,政府要充分重  相似文献   

20.
余明勤 《经济界》2007,(1):13-16
在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安排下,农民工劳动和社会保险权益在法律规定上没有任何障碍。但在现行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等法规政策中,也确有一些针对农民工所作出的与城镇职工不同的规定。从维护所有劳动者平等权利的角度看,对于农民工而言,将其作为我国产业大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多的不是从法律上另行或者单独赋予其权利和义务,而应当主要从加强执法的角度对其权益加以保护,将其与城镇企业职工一样应该享有的劳动和社会保险权益落实到位。当前应做的工作主要是:在促进就业方面,着眼于向农民工提供实用性的技能培训;在社会保险权益方面,着眼于实行法律的强制性与弹性(灵活性)相结合,处理好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问题;在维持农民工权益的救济方面,着眼于健全法律援助和加强劳动保障监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