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烧焦罐再生系统待生催化剂分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再生系统的烧焦效果,直至影响装置的平稳操作。针对这种现象,对烧焦罐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烧焦罐罐待生剂分配器改造方案,投入运行后再生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尽管传统物理再生方式对老化SBS改性沥青低温性能的提升具有明显的效果,但是其不可避免地对其高温性能造成不利影响。鉴于此,如何解决在提升老化SBS改性沥青低温性能的同时,保证其高温性能依旧维持在较高水平,是目前老化SBS改性沥青材料高质量再生的关键性问题。为达到上述目标,本研究采用结构刚性的反应性再生剂A和结构柔性的反应性再生剂B对老化SBS改性沥青(aSBSmB)进行协同再生,同时基于物理性能测试,分析再生剂A和再生剂B对老化SBS改性沥青协同再生效果。结果表明:再生剂A与再生剂B的协同作用不仅可显著改善老化SBS改性沥青的低温延展性,而且还能较好地保持高温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是将回收的沥青路面材料(RAP)破碎、筛分后作为集料使用。本文通过对常温下回收沥青混合料的乳化再生剂进行研究:同时结合大量室内试验,通过对添加常温乳化再生剂的再生沥青混合料与常规的乳化沥青的冷再生混合料的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采用乳化再生剂常温下再生回收沥青混合料中的老化沥青,各项性能均优于常规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老化沥青结合料再生研究发展状况,分析了再生研究发展趋势及针对性研发的重要性,简述了再生机理,总结了再生剂开发的成分选择思路,阐述了目前使用的再生性能预估模型,并指出了现有研究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当前再生效果研究不够微观细化;下阶段研究应结合实际工程和使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缺乏再生沥青长期路用性能研究;生物质重油作为沥青再生剂具有潜在研究价值;预估模型不够深化。  相似文献   

5.
刘润 《价值工程》2023,(36):136-140
本文基于表面能原理研究了再生剂在老化沥青表面的润湿作用。首先采用躺滴法测试了短期老化和长期老化沥青的接触角,利用Owens法计算老化沥青表面能,系统研究了老化程度、沥青种类等因素对老化沥青表面特性的影响规律;其次,通过测得再生剂在老化沥青表面的接触角,根据浸润方程和浸润速度方程,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个角度,探究了再生剂在老化沥青表面的润湿作用规律。结果表明:沥青的表面能随着其老化程度的加深而下降;再生剂在老化沥青表面的润湿作用为浸湿,且浸湿作用随着沥青老化程度增加而减弱,且再生剂在老化基质沥青表面的浸湿作用效果优于老化改性沥青。  相似文献   

6.
路面循环再生利用关键技术就是四川省公路设计院积极开展废旧路面材料的再生利用研究,建立了路面再生的科学化决策体系、研发了再生剂扩散性评价装置和方法、创建了新旧材料融合评价及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提出了“设计-检测-咨询一体化”管家式质量控制新模式,确保了再生路面的性能优质,达到了绿色高效、安全节能、生态环保地处理废旧路面材料的目的,实现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对四川省公路设计院研发的路面循环再生利用关键技术的背景、创新亮点、主要成果及获奖、应用情况和效益等进行了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7.
王克  良福成 《民营科技》2007,(7):129-129
介绍了旧沥青路面再生机理与再生施工工艺过程及再生剂的开发与性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探讨在一定工艺条件下,在生剂用量、温度、浓度及流速对离子交换树脂再生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再生胶以废旧橡胶制品为原料,具有生胶的一些性能,但比生胶能节约费用,还能改善产品的耐酸、耐碱及耐老化等性能,原料来源广,工艺简单。IR理废IB$胶门)把废旧的橡胶按外胎、内胎、胶鞋和其它橡胶制品分成四类,同时把天然橡胶与合成胶分开。(2)选择再生剂。油法生产再生胶要选用液体再生刑。天然胶选用松焦油作再生剂;合成胶选用煤焦油;用于浅色制品的再生胶选用氧化松焦油;对颜色没有要求而对物理机械性要求较高的选用松焦油。2生产工艺门)粉碎把洗涤后的废橡胶用小钢磨粉碎过筛,外胎胶粉细度要求达26~28目,胶鞋和杂类胶…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7,(19):141-142
本文以2015年吉林经济开发区昆仑大街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工程为例,阐述了关于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工程的设计内容,通过试验确定了再生剂掺量、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新料添加量及最佳沥青含量等热再生技术的主要技术指标。介绍了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的施工流程。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经济环保、对道路交通影响小,在城市道路的维护中具有比较实际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杜勇 《价值工程》2011,30(15):128-128
随着我国高等级沥青路面维修养护不断增加,对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有必要加强理论研究,开发合适的再生剂和机械设备。本文就旧沥青路面再生施工的几种常用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企业技术开发》2016,(11):139-140
我们把旧的沥青路面回收材料,和新的集料、新的沥青或者再生剂进行拌合成为新的沥青混合料。这种方法,我们称为沥青混合料热厂拌再生。简称热再生。实践证明,如果采用较完善的路面设计以及正确的施工方法,热再生可以重复利用原有材料,改善修复路面。热再生利用原有设备的简单改造,既可以避免回收旧料,处置旧料还可以在符合国家环保条件下实现较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通过引用废、旧产品回收、处理、再生以及生产库存的线性组合函数对传统的EOQ库存模型进行扩充,在扩充模型的基础上对再生系统库存模型的生产/再生批次进行分析,并讨论了生产/再生批次对库存成本的影响,这一研究为再生系统更好地进行库存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6,(3):144-145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英文简称(HIR),是指利用沥青路面热再生重铺机组对旧沥青路面进行就地加热、翻松、复拌、摊铺、整平,并掺入一定比例的新骨料、新沥青、再生剂等一次成型新路面,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可100%利用旧路面沥青混合料,这种技术经济价值、环境价值、技术价值非常优越,目前国内公路上应用较为普遍,城市道路应用还比较少,本文将结合秦皇岛城市内一条主干道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实例应用情况,对此技术的方案总体设计、工艺流程、配合比设计、质量控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商伟 《民营科技》2014,(2):222-222
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是将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旧沥青路面沥青混合料RAP(Recycled Asphalt Pavement)经过一定的加工和处理,包括对旧沥青路面进行翻挖、破碎、筛分,再和新集料、新沥青、再生剂(必要时)重新混合,变成可以达到技术标准要求的混合料以后,重新铺筑为新的路面。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易受更多因素的影响,RAP中的老化沥青向新集料的转移程度及均匀度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以下主要对其热再生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乡镇企业科技》2011,(17):82-83
中航上大金属再生科技有限公司废旧金属提纯、再生生产线,上面有烟尘回收系统,保证废气零排放。 当前,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奇迹,但也付出了高昂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难以支撑经济增长。部分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而与此同时,国内战略性金属资源循环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相似文献   

17.
刘大伟 《民营科技》2014,(2):220-220
材料测试包括回收料的取样和评价及所需再生剂的评价。回料的取样十分重要,它可能来自旧路面的不同层次,或者是不同路段再生材料所组成的不同料堆。因此,对现有路面、回收料运输车和回收料的料堆都应采集代表性样品,测试级配组成和沥青含量等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科技》2008,(1):56-56
实用中国专利说明书题录A7(X】1 A7002 A7003 A7004 A7005 A7006 A7007 A7〔洲)8 A7009 A7010 A7011 A7012 A7013 A7014 A7015 A7016 A7017 A7018 A7019 A7020 A7021 A7022 A7023 A7024 A7025养肾通风胶囊一种祛除眼袋及黑眼圈的复合贴片一种中药制剂除猴去瘩奋一种治疗鱼鳞病的中药制剂一种外用治疗骨折的奋剂预防骨质疏松和延缓衰老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脱发再生剂以及制备方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胶囊及其生产方法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死骨再生丸根治高血压、高血钻、高血脂的中成药胶丸及制备方法治疗各种不同癌症的中草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资源再生行业的业务特点和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及关注点;介绍了BG资源再生企业ERP系统的建设情况,主要包括系统的业务流程、主要功能和创新点,以及ERP系统的实施对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王媛 《活力》2005,(7):197-197
碳酸二烷基酯是重要的化合物,其中最重要的碳酸二甲酯(dimethyl carbonate以下简称DMC)。它是具有多种反应活性、环境友好的有机化学品,可替代剧毒光气,是一种重要的羰基化、甲基化、甲氧基化试剂,碳酸二甲酯等进行羰基化、甲基化、甲氧基化等反应,进而可开发出一系列绿色化工工艺过程。它也经常用作溶剂来代替卤化溶剂如氯苯。虽然现在碳酸二甲酯作为燃料添加剂来说价格较高,但是它可以被用作再生汽油和辛烷的供氧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