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之秋 《走向世界》2008,(14):92-92
1,任何两颗瓜子都是不同的; 2.人可以同时嗑两颗及两颗以上的瓜子,充分条件,你不怕口腔溃疡; 3.假如情形得当.嗑瓜子产生的幻觉可代替嗑药; 4.男人是一种消耗品,嗑瓜子的男人是一种消耗品牌;  相似文献   

2.
提起"九香"瓜子,沪上没多少人不知道. "九香"瓜子粒小,肉香仁酥,一嗑三片,回味持久,作为休闲食品的一颗新星,备受人们的青睐.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东北农村人都有“猫冬”的习惯:外面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咱则呆在温暖的家中,嗑点瓜子、打打小牌、看看电视,心里有说不出的舒服。现如今,如果您还有这样的想法,那证明您已经赶不上潮流了。现在流行的是冬季“3S”,滑雪、温泉、购物,一个都不能少。  相似文献   

4.
宽恕其实是一门高超的学问,也是一宗可以操作的哲学,是一种处世待人的技巧,更是一种生活的修养时代正气的黄钟大吕常给人激奋的启迪,市井生活的细微之处也有做人的道理。先来说说一桩小事:一天杭州某小区的一幢宿舍楼临时停水,二楼的住户忘了关掉水龙头匆匆上班去了。一小时后水来了,结果"水漫金山",将一楼住户新装修的地板也浸湿了。当二楼的住户向受害者道歉时,一楼矮个子男人只是说了句"谁没个错,往后注意就是了"。挥手之间,顷刻间雨后斜风显彩虹了。街头熙熙攘攘,难免嗑嗑碰碰。你走  相似文献   

5.
正古式钟楼、意式风情街、法国塞纳河畔般的美景——这里的确不太像一座北方城市。文化的兼容与融合,文艺的开放与创新,使得相声这门艺术在这里开花结果。台上一块醒木,一把折扇,演员身穿长袍马褂,口若悬河,妙语连珠;台下观众品着盖碗茶,嗑着瓜子,笑声不断,掌声不断……这是享誉"曲艺之乡"的天津。"近代中国看天津"——虽然这曾一度成为世人的共识,但现今的天津依旧令世人瞩目: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我国第一;自主创新的特巨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东北人都有“猫冬”的习惯:外面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咱们则呆在温暖的家中,嗑点瓜子、打打小牌、看看电视,心里有说不出的舒服。如果您现在还抱有这样的想法,证明您已经赶不上潮流了。现如今流行的是冬季“3S”,滑雪、温泉、购物一个都不能少。  相似文献   

7.
地处天府之国的成都市杜瓜子品有限公司,是我国西南地区炒货行业中著名的一家集科研、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新型民营企业.自1996年1月31日正式挂牌成立以来,该公司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秉持"开发优质休闲食品,提高生活生命质量"宗旨和"以人为本"、"至诚至信"理念,内练功夫,外树形象;努力开拓,锐意进取,从而成功树立起"杜瓜子"金字招牌,迅速成为西部炒货业一颗光芒四射的耀眼明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微情感     
正【人生最值得庆幸的三件事】父母健在、知己两三、盗不走的爱人。其他都是假象,别太计较。【有这样两种人】敬佩两种人:年轻时陪男人过苦日子的女人,年长时陪老婆过好日子的男人。珍视两种人:一个只知流泪的人为你流了血,一个只懂流血的人  相似文献   

9.
杨雪 《东北之窗》2014,(16):38-39
正撸串儿的艺术你懂么?一个人撸串,撸的是心情;两个人撸串,撸的是默契;三个人撸串,撸的是江湖。在大连,撸串儿是门艺术,啤酒与烧烤间永远夹着一盘花生毛豆、一份拍黄瓜,撸着串儿唠着嗑,拎瓶啤酒对嘴喝。俗话说得好,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就要吃烧烤;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都在吃烧烤;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吃烧烤!掐指一算,你……五行缺串啊!对于怀着一颗吃心的大连人来说,DIY烧烤渐渐地成为了大连人的必备技能。精心准备后,再找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就可以尽情享受夏天的美好了!赶快跟着俺一起体会撸串儿的艺术吧!秘笈一:DIY烧烤清单【调料篇】辣椒面、孜然、调和油、盐、海鲜调料、蜂蜜、沙拉酱、烧烤酱、辣酱等。【工具篇】烤炉、网架、木炭、打火机、炭叉、酒精膏、锡箔  相似文献   

10.
《宁波通讯》2014,(13):80-80
<正>有人调侃:成功男人背后有一个女人,不成功男人背后有两个女人。想来也是,多出个女人,可不像添件衣服、多双鞋子那么简单,女人一多,纠纷不断,后院起火,周旋其间的男人,俨然刀锋上的舞者,注定焦头烂额,焉有成功之理?假如那拈花惹草的男人跻身官场,话题则更加严肃,除有悖婚姻伦理,更涉嫌腐败堕落。中纪委巡视组一位负责  相似文献   

11.
孙玲 《中国报道》2009,(9):76-77
2004年,冯小刚的电影《手机》给观众留了深刻的印象:私生活被严重干扰而想拼命逃离人群的严守一,被一部全球定位手机追得无处遁形,精神几近崩溃。原本应该是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手机,却因为太过先进而成为女人用来监督、跟踪男人的工具。握在男人手中的手机,俨然变成一颗能量巨大的“手雷”。  相似文献   

12.
如果德拉吉决定公布再次购买债券这个"大武器",他就需要避免两种道德危机的出现:一种是帮助曾经挥霍无度的国家领导人摆脱改革困境时的风险;另一种则是,允许债权国通过隐藏欧洲央行资产负债表中风险的手段,逃避承担更多的财政负担的危机早在一年前的这一周,意大利前任总理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收到了一封两个男人写来的信,这是两个掌握着国家命运的人:特里谢—前任欧洲央行行长;马特.德拉吉—现任欧洲央行行长。在信  相似文献   

13.
兴中  文川  苏博 《乡镇经济》2003,(3):45-46
"订单"农业给农民吃上定心丸 奎屯十三香瓜子厂是新疆北疆地区较大的一家私营企业,主要以加工打瓜子为主,年产打瓜子2000吨左右,产品远销河北、河南、广东等地.近两年来,由于打瓜子市场价格低迷,销路不畅,适应种植打瓜子的北疆地区农民减少了种植数量,致使十三香瓜子厂一直处于货源短缺的状况.  相似文献   

14.
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池作为一种必需的日常消耗品广泛用于手机、传呼机、照相机、计算器、电子辞典和掌上电脑等.随之而来的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也日趋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关于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不时见于报端.  相似文献   

15.
杨树荫 《浙江经济》2014,(18):62-62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算是如今社会男人对女人的一种认可。 男人与女人,朝夕生活在一起。然而,并非所有的男人都懂女人。记得当年的孙中山先生,曾经这样对朋友说:"平生所爱,一是读书,二是女人。"说得如此率性,如此直白,自然是一个真男人。  相似文献   

16.
沙平 《中国高新区》2014,(8):168-168
正牵挂,是一缕相思,一份缠绵,一片深情;牵挂,是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深切惦记,是联结着亲情、友情、爱情、乡情的永恒纽带。牵挂,是一缕相思,一份缠绵,一片深情;牵挂,是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深切惦记,是联结着亲情、友情、爱情、乡情的永恒纽带。牵挂,是一种生命形态,是人们都会珍爱和寻觅的心理磁场,它充盈着人性的美和人情的美。牵挂,是一种人生符号,时时刻刻缠绕着人生的每一个脚印,每一缕灵感,伴随着人生的整个旅程。走进人生,便走进了牵挂;拥有了牵挂,便拥有了人生的寄托和人生的喜怒哀乐。从古至今,牵挂便绵延不绝,无处不在。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  相似文献   

17.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细节决定成败,生活品位亦是如此。对于男人而言,品位细节,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无形的智慧和财富。如今智慧与财富并存已不再是成功男士的最高境界,他们低调的玩味时尚,他们深谙品位真谛,他们在细节中彰显魅力与内涵。成功男人应该拥有品位细节的非凡能力,并且能将细节之美发挥得淋漓尽致。男人的精致时代已然来临,细节终将成就一切。男人们开始精心呵护自己的皮肤,挑选钟爱的香水,细心的打理爱车,恰到好处的配搭服饰……在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没有什么可以阻止男人爱上自己,爱上细节。但男人终归是男人,他们骨子里是深邃而伟岸的,他们的爱不会溢于言表,所以他们必须懂得如何爱得低调而不失品位,必须学会在细节中提升品位,细微之处,看似毫不相关,却是成就非凡的点睛之笔,引来万千羡慕之光!  相似文献   

18.
阿琴 《东北之窗》2011,(10):52-52
读了一则小笑话,说的是女人与男人分别一夜未归之后,都对自己的另一半说自己在朋友那里。他(她)们的另一半查询后,结果却令人瞠目。读过、笑过之后,先不说孰是孰非,还真得为男人们的友情喝彩!就为他们接到查询电话的那一刻,同步反映是——安顿与和谐!好像还有那么点见义勇为的承担精神!这让我想起许多关于男人们的话题。男人们见面与交流的简单。两个男人好久不见了,偶遇,一个立刻向对方肩膀上砸一拳头,与此同时,有可能还跟上一句很受用、很温暖的粗话。之后,递一根烟,俩人头对头,深吸一口……然后退一步,  相似文献   

19.
OPC(有机光导鼓,俗称硒鼓)是现代办公自动化设备如数字复印机、激光打印机、普通纸传真机以及多功能一体机等的核心光电转换和成像部件,也是最重要的消耗品之一。因技术含量高,加工工艺复杂,长期以来一直依靠进口。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实现OP C 的国产化,国家把“OP C 鼓产业化”项目列为863 计划重大高技术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20.
桓伟民 《魅力中国》2013,(31):111-111
中国戏曲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有器乐与歌唱两部分组成的。它的重要表现手段是戏曲音乐,它是一种独立的综合艺术,也是迄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为普及、最受群众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