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1 毫秒
1.
高职高专会计人才培养问题是新形势下会计教育界面临的一个新的问题,如何解决目前高职高专学生就业时出现的高不成低不就的现实问题,通过对本地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会计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后,我们认为在高职事业稳步发展阶段,一定要高起点进行,要实现学生"毕业就能就业,就业就能上手"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应该做到改变职业教育观念,准确定位高职教育的发展;积极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产学研结合的特色办学模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等方面,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满足地区经济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的需求,这是高职高专会计人才培养的蓝图。  相似文献   

2.
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社会对大学生日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日语专业的学生而言,要求学生在通过国际一级的基础上,要具有一定的日语会话能力。为实现日语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教学过程就变得越发关键,特别是作为独立学院的日语专业教师,则更需要狠抓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求和办学特点,正确引导学生们形成自主自觉学习的习惯,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尽快地适应岗位职业环境,毕业就能在工作岗位上独挡一面。因此独立学院日语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毕业季来临,多家网络论坛近期频现高校毕业生"被就业"问题的曝光帖。发帖网民多称,自己所在的高校为"刷高"就业率,无论是否实际就业都要求学生尽快寻找公司签订三方就业协议,并要求"先签就业协议,再拿毕业证书",否则就不予毕业。  相似文献   

4.
倪敏 《上海企业》2010,(12):69-71
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最大瓶颈问题,可以说就是就业问题。如何为下岗者搭建"再就业"的平台?如何为毕业大学生搭建"创业平台"?如何引导广大就业者走"创业型就业"之路?如何动员社会各界,尤其是政企联手,广开门路,群策群力,开辟新的就业和再就业渠道?便成了一道"国家级"的探索课题。  相似文献   

5.
对比旧社会的体力劳动时代,现社会更偏向脑力劳动。对于在文化学习能力方面较弱、在高中毕业后不再选择进入大学,又或者是高考失利的人,大部分都不是选择进入社会工作而是进入高职深造,学习技术性的知识。但是每年高职毕业生人数的剧增导致了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化。想要高职毕业生找到就业途径,就只有对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数据进行解读和研究,找出缓解就业困难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更需要高水平的职业教育,这就需要我国的职业教育中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途径和措施主要概括为:首先,在扩大生源的基础上提高生源质量;其次,以就业、创业为目标,对职业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再次,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大投入教学设备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后,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还需加强社会的认可、企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马宁 《监督与选择》2010,(9):138-138
当一个商人拒绝上门的生意,你能想到这是为何吗?最近,在记者的采访中,一位汽修厂的负责人缪先生就坦言:"我们现在已经不会再接受奇瑞车辆的维修了。"既不是4S店,又没有其他约束,为什么要把生意拒之门外呢?"做生意,当然是希望成本更低,利润更大,但是维修奇瑞真的是费力费时还不赚钱。"  相似文献   

8.
"让学生成为准职业人"的培养理念要求任课教师要对教学模式、授课方式、教学计划等进行相应的改革,以使学生一毕业就直接蜕变为职业人。在这种培养理念下,作为基础课程的大学语文教学就要从教师讲转变为学生主动学,提高学生母语口语表达能力,用中文底蕴的提高来突破外语学习的瓶颈。  相似文献   

9.
"就业是民生之本,涉及千家万户,是件天大的事。"人社部部长尹蔚民的话,是对就业工作的生动诠释。河北省就业工作者努力做好这件"天大的事",付出心血,更收获感动。2010年,河北省就业服务战线评选表彰了一批"就业服务明星"。他们积极推进就业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前就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学校加强对学生就业工作指导对于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应对工作上的问题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当将就业指导与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课程之余能够学习到一些择业和就业的知识,对于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作用进行分析,并对二者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展开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莫荣 《中国就业》2012,(4):9-11,37
今年一开年,在《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发布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即召开就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的第32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作重要讲话。这两件大事,对就业、对民生,其意义重大、其影响深远,为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吹响了号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莫荣研究员是本次学习的两位主讲人之一。谈及本次学习,他想到了2003年中共中央第3次集体学习时的情境:"2003年那次集体学习是关于就业的主题;今年这次是第32次集体学习,也是关于就业的主题。很荣幸参与了两次政治局学习相关工作。"对两次围绕就业主题集体学习的社会经济背景,对就业形势、目标、战略,特别是对总书记在本次学习中的讲话,这位当事人及就业领域的资深专家,有着一份独到而精辟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一、创新创业教育现实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同时,党的十七大报告还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可见,建设创新国家,需要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创业型的学校来培育和造就,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精神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3.
就业是"天大的事"。如何将"天大的事"做细、做实、做好,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站在"十二五"的新起点,更要充分认识政府促进就业的重要意义,明确政府应承担的具体职责,适应政府职能转变,把握好促进就业职责的转变方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将"天大的事"做成惠及群众的喜事、好事、开心事。  相似文献   

14.
林琼  肖炜 《中国就业》2011,(8):20-21
又逢大学生"毕业季"。随着大学生"被就业"问题的频现报端,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体系这一话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体系主要包括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统计(即就业质量状况评价),是衡量毕业生就业状况和供需状况的核心指标,也成为教育主管部门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综合实力的主要依据,更是学校考评所属院系教学质量及其专业设置的重要方面,并指导院系教学计划的修订和课程改革。本文即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力求建立科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体系,为学校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切实提高大学生就业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就业》2013,(9):1-1
——荐言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将实现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彰显了就业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当前在经济转型和增速减缓中,更要坚持贯彻实施好就业优先战略。就业优先是基于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科学发展观背景下提出的。一是理  相似文献   

16.
代丽华  王辉 《中外企业家》2009,(2X):187-188
随着会展业发展的蒸蒸日上,对于会展英语教学这一新的学科提出了新的挑战。而目前全国高职类院校会展英语教师的严重缺乏,没有优秀的教师如何产出高素质的毕业人才来适应高需求的社会就业,这就凸显了如何培养师资这一严峻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就业》2013,(10):1-1
——荐言搞好就业工作,战略决策重要,方针政策重要,工作落实重要,搞好宣传同样重要。抓好就业宣传要突出以下几个重点,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方法手段:一是宣传好就业国情和就业转型,使人们正确了解就业的形势,对严峻的困难做好心理准备。二是宣传好就业工作的理念和指导方针,使人们对党和政府建立起信任,对实现中国就业梦充满信心。要进一步宣传"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执政理念;要进一步阐明"就业优先战略"的内涵;要进一步讲清"新的三结合就业方针"。新时期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  相似文献   

18.
水杯     
《人力资源》2006,(8):78
一位讲师在“压力管理”的课堂上拿起一杯水,问听众:“各位认为这杯水有多重?”有的说 100克,有的说200克……讲师则说:“这杯水的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拿一分钟,各位一定觉得没问题; 拿一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可能要叫救护车了。其实,这杯水的重量一直就这么多,但是你拿得越久,就会越觉得沉重。我们必须做的是, 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后再把它拿起来,如此才能拿得更久。”  相似文献   

19.
对于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医学统计学是必修科目,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要学习这门课程,而且在毕业后的工作中还会经常使用到这门课程的知识。因此,如何改善和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效果尤为重要,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授课教师探讨的课题。本文就任务驱动法和案例法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为高职高专院校加强内涵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出了指导性方针和具体措施。高职院校要从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行业和岗位文化的影响,获得更高层次的知识素养。高职院校要分析当前与企业文化融合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实现校企文化融合的最佳途径,缩短学生毕业与就业的磨合期,加快学生角色向企业员工角色的顺利转变,发动全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建设合作的长效机制,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师生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风尚,有效地推动和谐高职院校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