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央行票据发行与公开市场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央行票据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用以对冲外汇占款的短期债券,是我国实施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工具.它是我国外汇大量持续流入、国债市场不发达、央行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的产物.央行票据这种替代性操作工具和国债相比,利息成本的承担机制不同.央行票据的利息支付构成了新的货币扩张因素,呈现“反对冲”效应,增大通胀压力,其对冲操作效率也不断降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还不存在成熟的公开市场操作,未来我国应努力建设多层次发达的国债市场,以提高公开市场操作的效率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作为三大货币政策调控工具之一的公开市场操作,在货币市场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现阶段,货币市场操作工具呈现出以中央银行票据为主,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为辅的局面.本文结合公开市场操作的现状,分析了这几种工具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了以短期国债作为主导工具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黑雪玲 《时代经贸》2011,(10):168-169
作为三大货币政策调控工具之一的公开市场操作,在货币市场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现阶段,货币市场操作工具呈现出以中央银行票据为主,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为辅的局面。本文结合公开市场操作的现状,分析了这几种工具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了以短期国债作为主导工具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买进或卖出二级市场债券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作为货币政策三大工具之一,相对于法定准备金率和再贴现而言,公开市场操作因其主动性、灵活性和微调性而备受各国中央银行青睐。尤其表现在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方面,美国和  相似文献   

5.
我国从1981年开始发行国债,经过二十多年的摸索,国债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现行的国债发行和流通制度仍存在欠缺,尤其是如何使国债发挥财政政策作用的同时,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即公开市场操作亦有所贡献,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国债的持有者的结构、国债的发行规模管理和国债市场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研究央行票据的作用特点,在调控宏观经济时所起的作用以及不足,研究其对货币政策以及汇率政策方面调控的内容,对两项政策进行调控的结果分析,进而研究其可持续性。详细阐述关于央行票据的可持续性的观点以及利弊,进行比较来判断其合理性。并对此政策的解决方法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8.
9.
我国央行票据货币冲销的成本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央银行发行央行票据进行货币冲销的过程中,过高的成本一直被国内外学者认为是央行票据不能作为长期冲销工具存在的一项重要理由。本文考察了近三年的有关数据,从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两个角度出发,认为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全球经济形势发生巨变,央行的冲销成本是在动态变化的,对经济增长的“挤出效应”也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10.
1月15日,正回购再次担当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主力,回笼资金1740万。当天,央行动用7天和14天正回购,分别回笼1450亿元和290亿元资金,正回购利率持平,分别为2.7%和2.98%。  相似文献   

11.
郗静 《新经济》2022,(3):72-73
我国市场利率调控已由直接调控转变为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的引导性调控,本文将针对我国货币当局二十几年来开展公开市场业务的实际情况,根据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方式和操作力度,对其发展历程进行阶段性划分.  相似文献   

12.
顾标  周纪恩 《现代财经》2007,27(5):15-18
根据公开市场业务在我国的具体实施状况,应深入考察了影响我国公开市场业务以及货币政策有效施行的若干制约性因素。进一步深化与完善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改革取向应是:(1)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2)加快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发展;(3)努力提高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独立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14.
中央银行票据:终将消逝的政策工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汪洋 《财经科学》2005,(5):8-14
本文对我国2002年以来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的背景和调控原理进行了分析.从我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协调的角度看,中央银行票据的发行是这两大政策冲突的表现,是货币当局试图同时实现人民币内外币值稳定的无奈之举.作者解释了中央银行票据无力承担主流政策工具的理由,并认为国债在未来将最终代替中央银行票据成为货币当局操作的主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专项央行票据政策在安徽省实施的政策效果进行初步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会昌  郭德  叶非 《经济与管理》2004,18(12):71-73,82
本文从中国债券投资的利率风险着手 ,着重分析了回购负债放大交易盈利模式 ,结合“陕国投央行票据资金信托”这一案例 ,介绍了如何规避和转移利率风险 ,从中抽象出在中国缺乏衍生金融产品的情况下如何管理债券投资利率风险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短期国债的发行打开了中国进行国债余额管理的大门,不仅给机构提供了无风险高流动性资产,更使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形成和央行进行多手段货币调控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公开市场业务是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本文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共38个月的月度数据,具体包括公开市场净交易量、广义货币量、基准利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和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共5组月度数据,每组数据有38个月度值。通过建立VAR模型,运用Granger检验和协整检验等经济计量方法,分析我国近三年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对货币供应量、基准利率、汇率和通货膨胀率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经济变量的作用效果,结论认为:近三年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较大而对基准利率、汇率和通货膨胀率的作用较小甚至没有的结论。最后为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这对于分析中国加大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频率后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2011年,中国净抛售一年期以内的日本短期债券高达4.0188万亿日元,净抛售规模远远超过2010年的4304亿日元。那么,中国为什么对日本短期债券大规模抛售呢?是对日本经济失去信心?还是有其他考虑?显而易见,中国抛售日元短期债券可能仅仅出于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事件分析法量化分析中国离岸央行票据发行对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利率、汇率和汇率预期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第一,离岸央行票据发行对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利率具有明显预公告效应,且在发行事件后对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利率下跌有短期抑制作用;第二,离岸央行票据发行对离岸人民币汇率有预公告效应和缩小人民币贬值幅度的作用,但并不能抑制在岸人民币汇率的贬值趋势;第三,离岸央行票据发行使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均出现了短暂的汇率升值预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