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傍名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用语,没有明确的概念定义,一般是对各种仿冒名牌行为的泛指。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开展打击“傍名牌”不正当竞争行为专项执法行动的通知》,工商监管视野下的“傍名牌”现象是指擅自将他人的知名字号或商标作为自己的字号申请登记企业名称.并以多种方式在市场上使用,制造市场误认、混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及其他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傍名牌”行为无疑是市场经济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这就需要相关部门逐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加大打假力度,中国葡萄酒相关企业与消费者也要高举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旗帜,挤压“傍名牌”行为的生存空间,使“傍名牌”者无机可乘,最终彻底消灭“傍名牌”行为,为中国葡萄酒企业与消费者营造一个健康的消费环境。[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傍名牌”现象愈演愈烈,不法分子从“傍”国内品牌发展到“傍”国际品牌,商品从小商品发展到家电、机电等产品,违法主体也从个人发展到企业法人,可谓规模庞大、领域众多、手段多变,已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颗毒瘤。“傍名牌”行为总以貌似合法的表象掩盖其违法本质,加之当前缺乏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的规制,使工商监管执法难度El益加大。本文从对“傍名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定入手,对社会上存在的各种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归类,论述“傍名牌”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并结合执法实际,提出法律规制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傍名牌”行为无疑是市场经济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这就需要相关部门逐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加大打假力度,中国  相似文献   

5.
部分企业为规避法律,将别人有名气的商标作为自己企业名称登记,将别人有信誉的商号作为自己企业商标注册,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社会上通常称之为"傍名牌"现象。实际上这也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6.
一、注册商标打“擦边球”哪些弊端 所谓的打“擦边球”即注册商标傍名牌现象。对企业来说,注册商标傍名牌无非是想利用别人的商标在市场上的影响力来吸引消费者,迅速培育自己的品牌,减少广告投入。但是,由于这种行为极易悟导消费者,所以国家商标局在审查该类商标时,往往给予驳回。  相似文献   

7.
在执法实践中,“傍名牌”的查处与《商标法》的适用密切相关。近年来,工商部门重拳打击“傍名牌”违法行为,有效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新《商标法》将于2014年5月1日起实施,笔者拟通过对新、旧《商标法》中涉及“傍名牌”有关条款的解读,探讨新《商标法》视阈下“傍名牌”行为查处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关于“市场混淆”的若干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市场混淆”的概念“市场混淆”是成文法国家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有关国际立法广泛使用的概念。《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第10条(之二)列举的三类应予禁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市场混淆”,即“以任何方法造成与竞争者的营业所、商品或工商业活动相混淆的一切行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996年出版的《反不正当竞争示范法》第2条即为“对他人企业或其活动造成混淆……”,德、日、韩等国以及我国台湾的竞争法均使用了“市场混淆”这一概念。如何定义“市场混淆”呢?狭义的观点认为,“市场混淆”是指由于商品表征或营业…  相似文献   

9.
招标投标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广泛采用的完成工程交易的主要方式,通过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等不同的招标方式,选择报价低、技术强、信誉好的承包商,有效遏制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利于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当前,我国工程招标投标市场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不正当的竞争导致各种“豆腐渣”工程频现。如何保障双方利益,携手合作、实现共赢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驰名商标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良好的信誉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是商标侵权行为的主要目标。除了传统的仿冒侵权形式外,"搭便车"、"傍名牌"等新形式也对驰名商标所有人造成侵害。对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文章通过对驰名商标淡化行为的分析,结合我国商标制度现状,对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营者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市场竞争的主流是企业在包括技术创新、产品更新等方面进行的正面交锋,不断丰富市场供给,消费者也从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利益。但同时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也层出不穷,搭便车、傍名牌的现象不仅更加严重,而且手法不断翻新,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改,引入了“商业标识”的概念,为加强对仿冒行为的规制提供了进一步完善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作用和特点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禁止以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或其他公认的商业道德的手段从事市场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秩序的一类法律制度的统称。由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核心内容是市场道德原则的法律化,因此其在调整技术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即具有所谓的“不确定性”(因而被形象地称为“不管法”),可以对那些诚实的经营者提供补充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正> 企业、特别是知名企业,似乎总与不正当竞争行为有“不解之缘”:针对企业的侵害行为,主要来自于不正当竞争;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侵害对象,又主要是知名企业。对企业经营者来说,有效反击不正当竞争行为,与增强企业活力、增加企业收益一样,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有效的反击必须严格依法,并讲求策略,否则事与愿违。 正确认定不正当竞争行为,这是企业有效反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前提和关键。  相似文献   

14.
“啄木鸟”到处飞,“狐狸”漫山走,“鳄鱼”全国游,这是对服装行业“傍名牌”现象的描绘,近年来,“傍名牌”现象在服装、家电、手机等消费领域已愈演愈烈,尤其在手机行业中,“傍名牌”现象大有“星火”蔓延之势,在消费者中享有较高声誉的“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等国际知名品牌手机,都成了不法企业争相克隆的对象,如“NOKIA”变成“NCKIA”“三星”变成“三新”……“傍名牌”现象不仅让知名品牌和消费者深受其害,而且影响了整个手机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盗用名牌在日本已是“旧闻”,这主要归功于《不正当竞争防止法》。该法律诞于1934年,其时日本处于市场经济的初期,各种不正当的市场行为——登场,假冒伪劣商品十分猖獗。如轰动一时的“索尼巧克力事件”,就是一家食品公司盗用著名企业“索尼”的商标推销其商品,后被起诉。  相似文献   

16.
市场主体的数量与质量,从根本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当前市场上存在的某些制售假冒伪劣、走私贩私、商标侵权、虚假违法宣传、不正当竞争等行为,其主要原因在于市场主体的不成熟性。整治这类违法行为,是一项长期工作,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除了从源头上对市场主体进行准入“把关”外,更要注重其成长过程与市场行为,要采取监管与服务相结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的理论探讨具有重要的立法价值和实践意义。在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中,建议通过立法目的条款、基本原则条款以及"经营者"、"不正当竞争"概念条款的修订以实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使其能够对所有的市场竞争行为进行正当和不正当的法律判断。建议通过增加关于"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一般或弹性条款,删除或修改相应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条款,增加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条款来实现《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类型列举的准确性和典型性,并妥善处理《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反垄断法》的关系。建议修改市场混淆行为、商业贿赂行为、不正当宣传行为、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商业诋毁行为的条款,以实现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的典型不正当竞争行为构成要件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颁布与实施为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合法公平的竞争秩序提供了法律武器。要认真贯彻执行《反不正当竞争法》,切实发挥该法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作用,首先要全面分析、正确认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特征。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第二款指出:“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这短短的四十余字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了不正当竞争行为所具有的法律特征。  相似文献   

19.
商业贿赂行为是市场交易活动中的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所明令禁止.为了真正实现市场上的公平交易,必须有效地制止商业贿赂行为.这就要对这一不正当竞争行为予以准确的界定.本文试就商业贿赂行为的界定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已经成为互联网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大数据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另一方面也催生出“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等市场乱象,这些市场乱象都是大数据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对大数据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有大数据算法设计规制和消费者个人数据产权规制两种进路。大数据算法设计规制的实现需要建立算法责任制度,成立算法责任审查委员会。消费者个人数据产权规制的实现需要确立经营者等数据使用人的消费者个人信息隐身份义务,保证消费者个人信息被遗忘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