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利津县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的深入,多种土地耕种形式的出现,改变着土地人均小块经营的格局,耕地开始向种田能手流转。为科学的指导土地承包开发、集中与转让,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确定土地经营规模的适度值,以期用相应的耕地、资金,取得较大的适度规模效益。同时,在分析利津县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限制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工商资本进入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课题。据统计,湖北省经营50亩以上耕地规模的工商主体有5102个,经营耕地总面积125.6万亩,平均经营规模246亩。目前,工商资本已成为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规模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探索粮食适度经营规模的确定思路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重点。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定性分析法,边际分析法。研究结果:(1)粮食单产、农民收入、机会成本以及可流转耕地资源、投资与经营能力等约束条件是确定粮食适度规模最为常见的评价标准与测算视角;(2)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是经营主体确定适度经营规模的基本依据,从收入而非单产视角设计适度规模经营的控制标准更具可行性;(3)政府近期可将粮食单产列为适度经营规模的引导标准并据此设置补偿方法,远期来看有助于降低经营主体边际成本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等领域才是政府适度规模经营工作的重点所在。研究结论:适度规模经营的核心是通过各类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达到最优产出,其中经营主体的最优目标为实现利润最大化,政府出于粮食安全考虑更倾向于产量最大化,两者差异构成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工作的逻辑起点与调控重点。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具有长期规模经营历史、规模经营案例较多且相对集中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农户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相关分析、分类研究和对比研究等方法深入分析和检验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的实际影响,揭示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发生影响的环境条件和规律。  相似文献   

5.
运用全国省级平衡面板数据,分析了农地规模经营对耕地粮食产出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将全国划分为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三大粮食生产分区进行了区域差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总体、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的农地经营规模均与耕地粮食产出率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省区的农地经营规模水平均未达到最优,即当前农地经营规模的扩大有利于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水平;(2)总体和分区域来看,地均化肥施用量和有效灌溉率对耕地粮食产出率均有一定促进作用,而农业经济所占比重和成灾率则对其具有明显的负向作用;(3)农地规模经营需要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注重规模经营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自经济发达地区推行土地规模经营以来,土地的经营规模问题倍受青睐.但不少同志并未能正确地把握规模经营的内涵,实践中往往把规模经营与集中耕地等同起来,一提规模经营就在扩大耕地和发展种植业上做文章,致使规模经营的路子越走越窄.理论的探讨和实践的经验表明,规模经营决不是某一生产要素的简单的合并和集中,而是各种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结合、互为作用的结果,规模经营的形成和发展同样是多种规模要素综合发展的过程.故现阶段的规模经营实际上是农业综合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7.
问题提出我国耕地资源稀缺,农村人口众多,拥有2.2亿个农户,户均经营规模7.6亩,是世界上农户经营规模最小的国家之一,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需求十分迫切。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视角,分析耕地细碎化、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耕地经营规模与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呈倒“U”型关系。(2)耕地细碎化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作用方向受耕地经营规模影响,耕地经营规模起到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当耕地经营面积较小时,耕地细碎化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有正向影响;当耕地经营面积较大时,耕地细碎化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有负向影响。与此同时,耕地细碎化会削弱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正效应。研究结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受耕地经营规模和耕地细碎化的共同影响,为了提高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在适度扩大耕地经营规模的同时,要整治耕地实现集中连片,扩大地块规模,降低耕地细碎化。  相似文献   

9.
宋泽军 《农村展望》1990,(12):39-41
在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规模经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生产规模,即经营土地的数量多少;二是经营规模,即经济效益大小。在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前提下,把相对独立的土地经营单位的土地经营数量,调整到适当的规模,以为较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这种土地经营规模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所形成的规模经济,我们称之谓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0.
一、耕地经营规模是否适度的衡量标准耕地的经营规模是一个相对、动态的概念。不仅条件不同的地方规模会不一样,而且在同一地方,随着原有情况的变化,经营规模也会发生变动。在耕地的经营数量上。没有划一的模式和要求。经营规模是否适当,要看最终效益。从一般意义上讲,衡量耕地的经营效益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单产水平。它强调在已故利用的耕地上获取尽可能多的农产品。二是劳动生产率。可以是因为单产水平的提高而得到提高,也可以在单产不变或下降的情况下因实际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数量的减少而提高。三是单位农产品的成本。成本越低,从单位农产品中得到的纯收入就越多。它  相似文献   

11.
关于发展农业规模经营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农牧渔业部区划局、农机化局《种植业适度经营规模研究》联合课题组撰写的“关于发展农业规模经营若干问题的研究”一文共分四个部分:一、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二、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影响因素及不同地区的适度规模经营;三、关于农业经营形式及农业服务体系的建设问题;四、关于发展规模经营几个有关政策问题的建议。全文约1.4万字,本刊将分两期发表,请读者注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耕地经营规模效应,考察耕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生产效率及环境压力的影响,为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章通过理论推导与实证检验,从时间序列和横截面2个维度对耕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率、环境压力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耕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生产效率和环境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并非所有区域都存在一致的时空效应。(2)耕地经营规模与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碳排放、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些关系与机械使用效率、技术和劳动力要素投入密切相关。(3)耕地经营规模越小,农业机械使用效率越低,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碳排放越高;而耕地经营规模增加则会降低化肥、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强度导致农业生产粗放化,进而影响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结论]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降低传统生产要素的投入,不断增加新要素和新技术投入,以实现减碳、增产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追求适度规模经营仍然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确定农户适度耕地规模标准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现实层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方法]文章构建基于农户利润最大化的最优耕地经营规模模型,推导单位劳动力最优耕地经营规模公式,单位劳动力最小必要耕地规模公式、单位劳动力最大限度耕地规模公式,分析各公式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最后应用调研数据以粮食生产为例进行实证检验,确定农户的各种适度耕地规模标准。[结果](1)单位劳动力利润最大化情况下的耕地规模与农户非农就业工资水平成正比,与农户耕地地租水平成反比;(2)单位劳动力最佳劳动力投入的最小必要耕地规模与农户非农就业工资水平成正比,与农产品价格、生产技术水平以及人均资本占有量等因素成反比;(3)单位劳动力最佳土地投入的最大限度耕地规模与耕地地租水平成反比,与农产品价格、生产技术水平以及人均资本占有量等因素成正比。[结论]在研究区域内,现有技术水平下,每个从事粮食种植的有效劳动力应获得不低于2.4hm2的最小必要耕地规模,最优规模水平5.933hm2属于长期经营目标,最大规模水平11.667hm2属于单位劳动力经营不能逾越的红线。  相似文献   

14.
苏南农村发展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之初,苏南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城市化的要求,在加快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和实现"三个集中"(即工业向园区、开发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进程中,农村发展出现了三个显著变化,即农村土地经营由家庭承包自营向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股份化经营转变;经营规模由超小规模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经营土地的农民由兼业型向职业型转变.  相似文献   

15.
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农业再次飞跃的关键。目前理论界对这个问题比较重视,开始了系统的研究,下面就理论界对农业规模经营的几个基本问题的不同认识作一简介。 1.衡量规模经营的指标衡量规模经营大小的指标有如下几种观点:第一种意见是,采用土地面积多少作为衡量土地经营规模的指标。认为在农业生产条件落后的情况下,农业经营粗放,增加农产品产量主要靠扩大农用地面积来实现,因此耕地面积的多少就成了衡量农业经营规模大小的基本指标。随着农业逐步转向集约经营,在衡量其规模时除了农用地数量  相似文献   

16.
促进农业经营规模扩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到2001年,临沧地区共有耕地3696645亩,被433263户农户分散经营,平均每户占有耕地8.53亩,年粮食产量747955吨,平均每户1.73吨,劳均粮食产量仅为0.75吨。如此低的劳动生产率难以形成更多的剩余,增收也就无从谈起。与此相反的是,经过多年的摸索,我区一些种植大户已经有效地集中了几百亩.其至几千亩的耕地.实行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7.
农业规模经营是农业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必然形式,实质是生产集中,即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农业规模经营不管以何种方式进行,都肯定是将现有分散的较小经营联结为一个较大规模的经营。其中,市场、组织及技术是生产经营涉及的关键因素,它们之间也存在较高程度的联系。本文认为,市场扩大、技术进步和组织创新等三方面是扩大农业经营规模、达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一、开展耕地地力评价的目的  我省是一个农业省 ,人多地少 ,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是我省基本省情之一 ;长期以来 ,耕地的投入与产出比例失衡 ,土壤养分逐渐耗竭 ,物理性状恶化 ,土壤肥力退化又是我省的又一基本省情。加入WTO以后 ,我省农业面临更多的新矛盾、新问题 ,土肥工作者将面临更多更新的责任和挑战。  一是农业经营体制的挑战。我省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农产品单位成本远远高于国外规模化经营 ,难以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适度规模经营是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的必由之路。在适度规模经营过程中 ,耕地有偿转让、有偿承包的费用如何确定 ?…  相似文献   

19.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要求,基于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480份调研问卷获取的相关数据,引入DEA-Tobit模型对比分析普通农户、耕作大户、农业合作社三种经营主体的耕地利用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农业合作社与耕作大户的耕地利用效率明显优于普通农户;农地经营规模、农业收入占比、农地细碎化程度、政府政策补贴、经营主体意愿是影响耕地利用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综合考量,我国农业应在确保普通农户为主体的基础上,通过适度扩大农地经营规模、改善耕地细碎化状况,扶持并引导合作社与耕作大户,探求多元新型经营主体,提升我国耕地利用效率并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一 规模经营,是经营单位生产力三个实体性要素——劳动力、劳动手段、劳动对象集中和组合程度。实践证明,经营规模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只有当生产力各实体性要素最合理的集中和组合时,才能使所追求的目标效益达到最佳状态。这样的生产力各实体性要素的集中和组合,就是适度经营规模,也即最优经营规模。 但是,生产力这三个要素难以相加,难以用一个指标综合到一起。因此,用什么指标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