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际贸易结算领域,普遍接受的国际结算方式就是信用证、托收和汇款。除了汇款、托收、信用证作为主要结算方式以外,国际保理和银行保函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国际贸易和国际承包工程结算中。因为信用证具有开证银行承担着第一性付款责任、信用证独立于所依附的合同之外、业务处理是有关单据而不是货物等特点,仍然牢牢占据着国际贸易结算的主导地位,但采取信用证结算方式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本文主要分析了信用证业务的几种典型风险,并且针对不同风险提出了防范措施,以供进出口企业进行国际贸易结算时进行借鉴。  相似文献   

2.
一、出口保理业务与信用证结算的对比分析 近年来,保理业务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据联合国贸发中心近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在国际贸易结算中,信用证(L/C)的使用率已经降至16%,在发达国家甚至降至10%以下.2001年末,全球保理业务量达到了7,200亿欧元,比5年前增长了2倍.在欧美国家间的贸易结算中,保理业务基本取代了信用证,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面对保理业务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迅速发展和我国的现状,笔者认为有对出口保理业务同信用证结算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入世以来,中国外贸业务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在国际贸易结算领域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信用证是我国对外贸易中最广泛使用的一种结算方式,在国际贸易中,对跟单信用证结算中的风险有足够的认识,如何有效地避免结算中的风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信用证是现代国际贸易中主要的结算方式,在我国的出口业务中采用信用证结算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对出口信用证结算方式和结算环节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信用证业务为双方国际结算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对国际贸易的发展非常不利,本文从研究信用证欺诈类型入手,分析信用证欺诈产生原因进而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企业信用证是国际贸易结算中经常的使用的工具之一。通过对企业信用证在国际业务中使用现状的描述性统计,指出了企业在信用证结算过程中风险防范缺失或者不到位。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企业信用证结算风险的研究,并指出了研究中还可能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相似文献   

7.
包力武 《现代商业》2012,(17):140-141
国际贸易中,信用证结算已成为最为重要的一种结算方式。但此种结算方式实际上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只有"正常"的信用证,才能促使出口企业忠实地履行义务,同时也有助于保护进口企业的合法权益。因此,如何正确把握信用证结算业务中所存在的风险,对于减少国际贸易纠纷和风险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信用证欺诈及其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信用证是使用较为普遍的结算方式,跟单信用证在国际结算业务中占居重要地住。但是,近年来,国际贸易领导频频出现的信用证欺诈行为,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如何切实防范信用证交易中的欺诈行为以保障国际贸易活动的正常进行,应引起进口贸易商的关注。本从信用证的定义、特点入手,详细地分析了信用证结算方式下申请人、受益人以及银行所可能遭受到的欺诈,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
出口企业信用证结算对国际惯例的适用与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信用证结算方式下,出口企业必须以国际惯例UCP600作为业务准则,善于充分利用其相对UCP500实质变动中对受益人的利好条款,并在信用证业务操作中把握其具体规定,以确保安全、及时、顺利地收取货款。  相似文献   

10.
国际贸易中使用的跟单信用证本身并非为了对付诈骗,所以其结算方式运用过程中的某些特点和交易原则,决定了信用证制度有适宜诈骗犯罪滋生的各种条件。在开证申请人涉足国际贸易领域开展进口业务时,采用跟单信用证结算方式,在申请开立跟单信用证时,要不断强化防范风险意识,采取有利的措施,力求规避风险,使开立的跟单信用证能依照条款规定履行,确保进口业务的顺利进行,提高进口商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国际贸易中电子信用证应用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际贸易结算中,信用证虽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生命的血液",但是,经过信息技术革命的洗礼,当前的国际贸易正从物理空间迈向电子世界,而传统信用证业务由于耗时耗费等局限性,极大地遏制了电子商务交易额的飙升,因此,信用证的电子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因其安全性和独立性,信用证占据着国际贸易结算的主导地位,但采取信用证结算方式仍然存在一定风险.信用证结算方式通常涉及三方当事人:申请人(进口商)、开证行、受益人(出口商).本文分析了三方当事人中的进出口商在信用证业务中各自面临的典型风险,并针对各类风险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信用证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现代国际结算方式的发展与创新,信用证结算方式日臻完善。由于使用信用证手续烦琐费用较高等原因,在发达国家,信用证已经不是一种主要的结算方式,但是在我国,从事出口业务的贸易商在选择结算方式的时候仍然很青睐信用证。因为与其他的以商业信用作为结算基础的结算方式相比,信用证确实给卖方提供了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贸易结算中,一种既能有效降低贸易成本0.5%-2%,又能使交易各方都从中受益的假远期信用证,以其操作便捷的资金融通手段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本文通过一次单纯的进出口国际贸易案例,从不同的方面对普通远期信用证和假远期信用证逐一比较,论证了假远期信用证的特质。阐述了国际贸易结算中假远期信用证在资金周转,降低经营成本,开展跨国转口业务等方面的应用要点。并举例说明了即期,普通远期,和假远期信用证在实际应用中的成本构成。  相似文献   

15.
许林 《中国市场》2013,(26):119-120
本文首先从信用证入手,解释了信用证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并进行了理论分析从而证明信用证结算方式存在的理论合理性。其次,从信用证的实践出发,在对信用证风险理解的基础上,分析了信用证风险的现状、特点,并指出了研究信用证风险的现实意义。再次,通过对信用证风险的种类、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进行分析,并归纳出信用证业务中主要当事人——出口商所面临的风险并总结出信用证风险形成的原因及风险对信用证结算方式本身、出口商、银行和整个国际贸易的影响。最后,通过分析信用证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商面对风险时所采取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下促进保理业务取代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结算中,信用证一直以来是我国最主要的传统结算方式。然而信用证有其与生俱来的风险,加之现今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不仅商业信用下滑,银行信用也不断恶化,依赖银行信用而存在的信用证也暴露出更多的弊端。保理业务以其自身的优越性满足了当前国际贸易的客观需要。在当前金融危机下,我国应加速保理业务的发展,促进其取代信用证成为主要的结算方式。  相似文献   

17.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最常用的结算方式,中国的对外贸易中有70%以上的业务是用信用证来进行结算。由于信用证的“严格相符原则”和“独立性原则”,常常导致单据与信用证不相符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出口贸易中的国际保理与信用证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磊 《中国市场》2010,(19):36-3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出口竞争的日趋激烈,国际保理业务作为一种成熟的贸易融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然而,我国的国际贸易中传统信用证方式的采用仍然占据较大的比重。因此,深入研究国际保理与信用证的优缺点,对我国的出口商在贸易实践中理性选择结算方式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今国际贸易中的两种融资结算方式——国际保理和信用证展开分析并加以比较,以期能为我国的出口企业合理选择结算方式、规避国际贸易风险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信用证结算是我国国际贸易业务中普遍采用的结算方式之一。在国际贸易中,如何更加准确地对信用证结算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决策,提高企业的风险承载能力,是专家学者们研究并试图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针对国际贸易中进口方可能面对的欺诈风险,立足于不完全信息,将MKV风险测度、国家风险评级、FAHP风险综合评估方法相结合,对信用证风险进行模糊概率综合评估,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了不完全信息贝叶斯博弈的决策方法,以帮助和指导我国出口企业进行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20.
信用证结算方式是当前国际贸易企业所采用的主要结算方式.实际业务中,经常出现因信用证和合同条款不符而导致的纠纷案.本文通过一对互为关联的案例来剖析信用证和合同的关系,阐释信用证独立性的正真涵义,分析不符信用证对买卖合同的影响,进而指出接受不符信用证对买卖双方权责带来的变化,并为信用证项下买卖双方如何规避这方面的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