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都市圈中观视角下的协同创新演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创新模式逐渐趋于创新要素集成化和行为主体协同化,协同创新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文章综述了技术创新的演化轨迹和都市圈创新理论的发展脉络,从协同理论视角梳理和分析了都市圈协同创新的发展轨迹,重点从协同创新的阻制、协同要素构成、协同创新模式、协同程度测度、协同创新效应等方面探讨了其最新的研究动态和进展;最后,在评述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都市圈演进中的产业空间影响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都市圈空间发展与产业影响关系进行了探讨,构建都市圈产业空间影响模型,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辐射效应、放大效应等方面对都市圈内产业空间影响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成功完成并购整合对于并购创新意图的实现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研究尚未揭示并购整合决策作用于创新绩效的内在机理。基于并购协同视角实证研究运营协同和财务协同两种整合动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同时检验整合程度、整合速度与整合动机的匹配效应。研究发现,运营协同、财务协同均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而并购整合动机也须与整合度相匹配。对致力于实现运营协同的并购企业,在整合过程中应采取深度整合、缓慢整合策略;对旨在实现财务协同的企业而言,在整合过程中应采取低程度整合、快速整合策略。研究结论对于跨国并购整合理论与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成功完成并购整合对于并购创新意图的实现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研究尚未揭示并购整合决策作用于创新绩效的内在机理。基于并购协同视角实证研究运营协同和财务协同两种整合动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同时检验整合程度、整合速度与整合动机的匹配效应。研究发现,运营协同、财务协同均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而并购整合动机也须与整合度相匹配。对致力于实现运营协同的并购企业,在整合过程中应采取深度整合、缓慢整合策略;对旨在实现财务协同的企业而言,在整合过程中应采取低程度整合、快速整合策略。研究结论对于跨国并购整合理论与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地区整体上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已完成了工业化早期的结构转化,进入了以重化工业和高加工度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化后期.但在其内部,上海、江苏、浙江三地的产业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而其现代服务业更存在着竞争和产业分工的联系.竞争与合作历来是长三角都市圈发展中争论和研究的一个主题.因为竞争过度,所以更多的强调合作.从竞争中寻求协作,形成一种全新的差别化竞争格局,在实行错位发展中提升服务产业集群竞争力是当前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胡巧芬 《经济师》2014,(3):187-18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市圈的建设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但是都市圈的发展是与其产业的发展协调进行的,文章通过区位商理论,对郑州都市圈的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郑州都市圈产业发展的建议,从而促进区域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各城市的产业定位。  相似文献   

7.
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同整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资源环境要素制约的加剧,经济增长必须转到依靠技术进步的轨道上来。如何实现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同整合,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从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关系出发,提出了产业政策与科技政策的结合点主要集中在产业技术政策领域,科技政策通过产业技术政策服务于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8.
1.京津冀都市圈内部的体制性和结构性障碍。北京长期作为中国的首都,是封建统治的中心之地,这样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使得封建等级身分和等级观念在此地区表现得极为强盛,北京周边地区潜移默化地形成了“臣民意识”、“为上是瞻”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造成京津周边地区的思想保守,官本位观念深厚,人们的行为重点放在并不创造经济效益的人上,新的技术方法总是受到传统文化的抵制和排斥。  相似文献   

9.
以大都会带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广州都市圈区域联动发展的总体思路,阐述了广州都市圈核心层,内圈层,外圈层的构建与对策,特别对广州都市国外圈层拓展过程中下述城市的定位提出了如下观点:肇庆,广州开拓西江流域的门户;江门、广州向粤西拓展的起点;惠州,广州沿京九线拓展的支点;清远,广州开发“山区经济圈”的起点,广州的后花园、生态圈。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着力打造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圈在改革开发的进程中发挥着引擎的作用,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文章针对京津冀都市圈产业互补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供一些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构建川南都市圈的战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四川和重庆提出联合打造"川渝经济圈"的背景下,作为"川渝经济圈"重要支撑点(片)的川南地区,是否需总结我国其他区域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川南地区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建设川南都市圈的发展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城市区或大都市区概念不同于城市群和城市带概念;城市区是由一个核心城市组成,是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自然发展的结果。我国城市的发展正向城市区过渡,运用城市区的概念来推进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是科学的、正确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王圣军 《财经科学》2007,86(9):69-74
大都市圈经济整合是大都市圈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大都市圈功能的具体反映.通过对大都市圈经济整合中的"囚徒困境"分析,得出了中国大都市圈经济整合中所产生的"囚徒困境"是制度缺陷造成的.因此,破解"囚徒困境"的方法就是寻求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4.
在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方面,都市圈是优于城市群的.而中原城市群建设直接针对核心增长极的最终目标,又与远期的郑州都市圈是一致的.比较研究证明,郑州都市圈不仅符合日本对都市圈范围的标准界定,而且与东京都市圈的空间结构非常相似;郑州都市圈在区位、经济实力、文化、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国家和河南省两个方面的有关政策支持,更证明了郑州都市圈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郑州都市圈的建设,也为郑州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了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15.
苏南地区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分析了苏南地区进行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动因,介绍了其基本做法和改革成果,并作了简要评价。认为:改革的动因是集体财产总量的不断扩张,唤起村民分享集体经济收益的要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使农村集体经济产权的矛盾更加尖锐。苏南地区推行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是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的创新,改革将有利于解决集体财产所有者缺位问题和农村城市化进程中集体财产利益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上海作为长三角城市圈的核心城市,其领先行为将直接影响着圈域整体发展态势,上海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提升核心能级,巩固领先地位,从而引领长三角城市圈域经济走向竞合,实现圈域共同发展与圈域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是在基本上实现了工业现代化之后才过渡到以高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信息化社会,并且有一套完善的市场体系、公司制度、法治环境和资本市场作为"新经济"发展的基础,而这些基础性的东西都是当今中国有待建立和完善的.我国的传统产业还处于发展中,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目标主要还是争取早日实现工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方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昕 《经济论坛》2004,(17):32-33
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迅猛发展,深刻影响着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能否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已经成为竞争的焦点,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的命脉所在。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大约仅占全球高技术产业总产值的3%,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不同经济区域与行业的并购效率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上市公司所处的经济区域及行业会显著影响并购效率,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非常不够。本文利用改进的DEA(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进行分析,实证结果发现:总体上看,随着资本市场制度的不断完善及市场监管的强化,自2001年以来,并购市场的效率在稳步提高,2005年以后更为显著;并购集中于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房地产、社会服务、能源电力、商业类等行业,成为目前并购市场的热点领域,且不同行业的并购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经济区域的上市公司并购效率存在明显区域差别。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各经济区域所拥有的自然条件及资源禀赋状况不同、市场化程度及政府干预程度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20.
企业并购的人力资源整合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企业并购整合中的人员因素对并购的最终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人力资源整合相对于其他生产要素的整合而言,涉及的问题既多又复杂,因此,必须以极为慎重的态度进行人力资源的整合。该文分析了并购过程的三个阶段、提出了并购过程中的三个问题,介绍了解决问题的人力资源整合的相关理论,目的在于:针对并购的不同时期,利用相应的人力资源整合理论,探讨问题的一般性解决方案。最后,总结出企业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