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加强会计监督 提高商业零售企业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大中型商业零售企业在转变经营机制过程中,首先必须建立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经营体系,而当前有很大部分国有商业零售企业经济效益急剧下滑,甚至出现严重亏损,这已成为转变经营机制中的一大突出问题。造成效益低下或亏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计划经济的惯性作用和商业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及运作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则是主要因素。对此,眼睛向内,强化管理,由粗放型经营向管理型转变,以提高自身效益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必须重视国有资本成本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造成我国国有企业亏损的原因诸多,从现代经营学的立场看,最佳得重视的是经营机制原因和管理原因。其中,管理原因主要包括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缺乏抑制成本上升的有效措施;企业决策失误,热中于盲目立项却无人对投资效益负责等。笔者以为造成国有企业管理不力的根源又在于大部分国有企业的经营者缺乏或不重视资本成本观念,尤其是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补偿,误认为国有资本是一种“免费资本”,可以无节制、无条件地予以利用。为此,在我们努力实现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目标时,就一定要重视国有资本成本问题,加强国有资本的严格管理和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3.
1998年2月26日,重庆江津市白沙镇一家乡镇企业:川江汽车改装一分厂(下称“川江厂”)收购了当地一家国有企业江津市川江汽车改装厂(下称川改厂)。被收购的川改厂是一家拥有170多名职工和评估出售资产640多万元的国有企业。该厂始建于50年代初期,曾生产过农具、农机、汽配等,1986年转产为农用汽车改装企业,但由于经营机制、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等深层次问题未能解决,企业效益日渐下滑。1993年,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222%,当年10月,被迫停产整顿,企业濒临破产c收购方)l江厂是一家组建于1992年8月,靠2万元起家由最初生产汽车玻璃升…  相似文献   

4.
<正>1997年以来,河南省西峡县着眼于搞活国有企业,坚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资本运营为主线,以推广邯钢经验为重点,改革产权制度与转换经营机制相结合”,走出了国企改革发展的新路子。目前,43家国有企业已完成改制38家,其中19家国有工业企业已完成改制17家。今年1—6月份,在南阳市国有工业企业生产效益普遍下滑、经营困难的严峻形势下,西峡工业一枝独秀,19家国有工业企  相似文献   

5.
对一亏损企业审计后的反思徐良斌,严若钢,石国松目前,在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部分国有企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生产经营下滑,经济效益下降的现象,个别企业甚至到了资不抵债,濒于破产倒闭的边缘。对此,各级政府正在积极采取措施,以深化改革为重点,帮助企...  相似文献   

6.
吕亮 《企业活力》1995,(8):37-38
国有企业如何进入市场经济轨道吕亮国有企业要进入市场经济轨道,当务之急是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造或重塑企业发展模式,尽快实现四个转变。一是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目前,相当多的国有企业经营机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其突出表现是不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相似文献   

7.
企业效益越好越要加强审计监督沈阳市安装工程公司总会计师张振东贯彻落实好《审计法)关于对国有企业审计监督和内部审计的规定,对促进国有企业自党遵守财经法纪,依法经营,强化管理和自我约束机制,提高经济效益,加快转换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经营难、效益差,是人所共知的,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国有企业经营难、效益差,本文就此谈点个人观点,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解决该问题的一些对策,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为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搞活国有经济,促进两个转变,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继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和具体措施。1995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按照对国有企业改革实行分类指导的原则,提出了“抓大放小”的方针。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的努力,确实出现了搞得好的国有企业,也探索了一些经验。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目前,对“抓大放小”方针在认识上和实施操作中都存在着不少的差异,相当多的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没有转换,缺乏活力,经济效益下滑,资产负债率上升。如…  相似文献   

10.
为了能使国有大型建筑企业转机建制工作有据可依,我们分别对部属及省属的几家国有大型建筑企业进行了一次典型问卷调查,以期能够获得国有大型建筑企业机制创新设计所需的统计数据,为国有大型建筑企业机制创新提供决策支持。以下是我们调查研究的结果和分析的结果。1造成建筑企业目前效益下滑的内因分析及改进建议对于目前建筑企业效益下滑的原因,我们共设置了9个指标。问卷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到除了外部环境因素外,大型建筑企业效益下滑的内部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企业职工普遍认为主要原因集中在领导干部不称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国有企业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还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经营机制不活。”也就是说国有企业经营的动力和活力问题仍没有解决,而缺乏动力和活力的根源还是企业经营机制问题。经营机制未能解决的深层原因是国有企业的代理方式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融合。国有企业代理方式问题的主要障碍是委托人与代理入之间的极度信息不对称及由此而产生的激励监督问题。二、信息、代理、激励与监督赫伯特·西蒙提出了“受到限制的理性思考”,这一理论基于两项…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深化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国有企业进行了十几年的改革,先后实行了放权让利、利改税、全面承包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一系列措施。但多数国有企业效率、效益仍然很低‘,自主权不落实,与市场经济不适应,困难越来越大,亏损日益严重。尽管国家每年投入大量资金于国有企业,但仍不能扭转局面,而且投入的资金大量流失,1992年国家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的75.7%和流动资金贷款的80%以上投入于国有经济中,而国有企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份额只占31%。很多企业面临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大以来的五年是我国工业得到长足发展的五年。但是就全国而言,国有企业的效益状况不佳、总体下滑的局面仍未扭转。如何提高其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已成为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稳定发展的紧迫任务。一、企业初次分配结构变化,负担加重是效益下滑的主要原因仅以机械工业为例1993年机械部系统实现工业增加值94318亿元,到1996年实现增加值119839亿元1993年到1996年其初次分配的变化是:税收从1993年的14619亿元上升到1996年2252亿元,占比由15.50%上升到18.79%折旧费用由8455亿元上升到15258亿元,占比由896%上升到1273%:利息支出…  相似文献   

14.
姜桥 《新前程》2006,(6):32-33
澳柯玛的名气从来没像现在这样大过,原因却是主帅鲁群生的下课。 4月14日,青岛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鲁群生被行政免去澳柯玛集团董事长并列出了“三条罪状”: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投资决策失误造成损失、企业效益下滑。作为一个知名国有企业的最高层管理者,其中任何一条罪状都足以让鲁群生在企业里的职业生涯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15.
《工业审计》2005,(2):13-15
目前国有企业面临着改革和发展的问题,而加快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必须用科学发展观,加强企业的现代管理,向改革和管理要效益,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这正是国企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按照市场经济要求构造企业产权制度景志强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是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微观基础和重要前提;而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关键点,在于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构造新的企业产权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真正走向市场,成为市场的主体。一、构造企业产...  相似文献   

17.
深化商品流通企业审计促进提高国有资产营运效益倪剑平,周强当前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和完善经济调控体系为轴心的综合配套改革已经全面推开。对商品流通企业审计工作来说,如何在新形势下抓好审计工作重点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18.
正确认识国有企业当前存在的亏损问题茹继田张建利目前,许多国有企业效益不好,其中相当一部分出现亏损,甚至出现严重亏损。国有企业亏损,以及如何扭亏为盈的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国有企业为什么会出现亏损呢?有些是企业自身的原因,有些是外部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9.
企业强化成本管理的对策分析□戴保光戴飞当前,宏观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微观经济效益却年年下滑;国有企业亏损面过半,亏损总额已超过盈利企业的利润总额。究其原因,撇开制度性因素,企业成本管理上的缺陷是微观效益低下的主要因素之一。强化企业成本管理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