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问题不容忽视从目前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人员结构、任职情况和作用发挥的实际状况来看,与独董制度规定的运行标准和理想效果还有差距。第一,我国上市公司存在问题的彻底解决,仅凭在上市公司董事会内部设独立董事是不可能做到的。更何况大多数独立董事源于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此次问卷调查显示,有62.5%的独立董事是由大股东推荐给股东大会的,由其他股东推荐的仅占10.87%。因此,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在履行职责时,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影响。第二,独立董事难以全面获得公司的信息。及时获取公司信息并对公司进行分析判断是独立…  相似文献   

2.
<正>独立董事是指不在上市公司内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公司及其控股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设立独立董事的初衷是通过独立董事依照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不受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者其他与公司存在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影响,独立公正地履行职责,维  相似文献   

3.
<正>独立董事制度作为公司治理结构出现问题后而引进的一种制衡机制, 是公司内部股东与经理层、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博弈的结果。在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的目的是要有效控股股东和监督经营者,从而确保董事会考虑所有股东的利益,减少内部人控制和大股东操纵。目前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虽然我国上市公司引进独立董事的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法规支撑,导致独立董事缺乏真正的独立性,出现独立董事不独立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8月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决定在上市公司全面推行独立董事制度。2002年初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经贸委联合公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四十九条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应按照有关规定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应独立于所聘的公司主要股东,独立董事不得在上市公司担任除独立董事以外的其他任何职务。”这说明我国已将独立董事制度纳入到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由于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时间不长,与我国的经济体制和文化传统尚有一个融合的过程,因此在运行过程中尚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拟对现行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一、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二元制的结构,即公司在股东大会下设董事会和监事会两个平行的机构。但由于我国的监事会在公司内的地位不高、受控股股东的控制、本身人员构成不合理及素质不高、缺乏切实的监督手段等原因,现行监事会的职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同时由于我国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形成的实质上为控股股东控制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因而我国证券监管机构才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以解决对上市公司监管乏力的问题。可见,引入独...  相似文献   

5.
已有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超额控制权与公司价值呈负相关关系。本文考察了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在制约控股股东侵害行为,进而缓解控股股东的超额控制权与公司价值的负相关关系的作用。结果显示,独立董事比例越大,独立董事人数越多,在制约控股股东侵占问题上越有效。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组独立董事制约控股股东侵害行为效果显著,而非国有组效果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在微观层面上基于ST华泽大股东掏空公司的具体情形,分析独立董事监督职能履行情况及监督失效的可能原因。研究表明,我国由大股东控股的上市公司由于治理不完善、缺乏股权制衡,而容易被实际控制人掏空,使中小股东利益受到损害。独立董事未能有效履行监督职能与独立董事兼职或忙碌、公司ST与重组、独立董事选聘机制和薪酬机制以及行权机制不成熟、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等有着密切关系。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减少公司机会主义行为、促进我国资本市场良性发展,应加强对控股股东的监督,合理限制大股东提名独立董事的权力,着力发展双向选聘制度,延长独立董事在公司的必要工作时间,以赋予独立董事更多的实际权力。  相似文献   

7.
<正>一、推行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一)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值得质疑独立董事的聘任,将影响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我国上市公司基本上都存在一个控股股东并实际上控制董事会,而《指导意见》规定独立董事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单独或者合并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的股东可以提出独立董事候选人。独立董事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行为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际莲 《企业经济》2004,(11):221-222
董事会在成员选择、结构确定以及功能发挥过程中,控股股东起着决定性作用,在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结构中,我国上市公司中表现为控股股东控制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人员的特殊现象。因此无论是董事会的规模、独立董事的作用还是外部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的比重等,都没有表现出与公司绩效之间的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9.
一、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资金借贷之限制 在有些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中,常可见到公司控股大股东大量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导致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财务状况恶化的情况。有的控股股东甚至成了上市公司的最大债务人。由于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在控股股东手里,控股股东动用上市公司的钱只是一句话的事这严重损害了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控制在控股股东手里,控股股江动用中小股东及债权人的权益,也违反了相关法规及《上市公司章程引导》规定。《公司法》第60条第1款规定:董事、经理不得挪用公司资金或将公司资金借贷给他人。第214条第2款规定:董事、经理挪用公司资金或将公司资金借贷给他人的,责令退还公司的资金,由公司给予处分,将其所得收入归公司所有,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上市公司章程导引》也作了相似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作用及其限制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公司独立董事与独立董事制度   公司的独立董事是指不拿公司工资,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人员.所有独立董事,不管是谁选出来的,都必须具备做董事的基本素质.与董事会中的其他成员相比,独立董事的最大特点在于其独立性--独立于上市公司及其管理层.在董事会成员中引入一定数量的独立董事,可以在某些董事与公司发生利益冲突时,从独立的角度帮助公司进行决策.由于独立董事不像内部董事那样直接受制于控股股东和公司管理层,因而有利于董事会对公司事务的独立判断.……  相似文献   

11.
一、目前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缺陷 1.在独立董事选举方面 虽然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中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单独或者合并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的股东可以提名独立董事候选人,并经股东大会选举决定”,而且《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规定“在董事的选举过程中,应充分反映中小股东的意见。股东大会在董事选举中应积极推行累计投票制度。控股股东控股比例在30%以上的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05—2010年民营上市为样本,对控股股东控制权收益的制约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民营上市公司控制股东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度较高,控股股东对控制权私有收益有较大的寻利动力和空间。民营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对控制权私有收益没有发挥有效监管作用。民营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提高股东大会出席率和依据公司规模提高控股股东现金流的投入比例,实现对控股股东私有收益的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13.
独立董事是独立非执行董事的简称(IND,Independent Non-executive Director),是指除了他们的董事身份和在董事会中角色之外,近期不在公司及关联公司担任其他职务,又与公司没有关联关系,不存在交易关系等实质性的利益关系的非执行董事或外部董事.独立董事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公司董事会中增加独立董事的比例,削弱内部人在董事会中的控制力,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成为当代公司治理的核心.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建立以来,完善了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有效地保护了中小股东的权利,提高了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但是由于独立董事与执行董事、经理层之间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使独立董事的作用难以充分有效.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动机是基于其停市、复市的需要,上市公司成功造假的桥梁是控股股东通过关联交易、资产转让重组等方式的慷慨相助,控股股东之所以热情相助的动机是上市公司已成为控股股东的提款机。本文认为,提高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公司内部治理即优化股权构成形成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另一方面是加强公司外部治理,改变监管部门工作重点为规范上市公司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推广建账监管制度,加大执法惩罚力度等。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上市公司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的必要性独立董事是指独立于管理层,除了收取费用外,与公司没有任何可能严重影响其作出独立客观判断的交易或关系,具有完全意志,代表公司全体股东和公司整体利益的董事会成员。独立董事是外部董事的一部分,其最显著特征就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8年配股和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股东持股比例,市净率和资本结构指标都与股权融资偏好正相关,说明在大股东控制下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国有股与股权融资偏好负相关且相关性不显著;独立董事制衡度与股权融资偏好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说明我国独立董事还未能对控股股东一股独大的现象起到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实施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立法不完善,独立董事不能真正代表中小股东利益。董事会失灵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被内部人所控制。许多公司不能充分认识独立董事的作用。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建立过程中存在着法律法规不健全、现有的独立董事资质不够、激励约束机制不足、与公司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发生冲突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王刚 《活力》2005,(5):64-65
我国70%以上的上市公司有控股股东。在美国情况恰恰相反,90%的公司中,最大的股东控股不超过10%。一个是股权异常集中,一个是股权极为分散。但正是这两种正好相反的原因,导致了相同的结果,那就是股东大会虚设,董事会大权独揽,缺乏监督。所以笔者认为,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是有必要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一、大股东占款问题成因分析(一)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屡禁不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大股东权力不受约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并未实现真正独立。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对上市公司的独立性的规定很明确,即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应实行人员、资产、财务、机构、业务方面的"五独立"。但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些"问题公司"的独立性存在较大问题。这种状况在民营上市公司表现得较为突出,上市公司财务、销售、采购等核心业务完全控制在实际控制人手中。在一些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由于我国  相似文献   

20.
独立董事又称为外部董事,它是指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内部任职的董事。独立董事通常由来自于企业和学术团体的受人尊敬的专家或领导组成,比如企业家、教授、律师、会计师、政府官员等专门人才。目前,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席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每一个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确立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应当有三分之一以上为独立董事,其中至少包括一名会计专业人士,如果上市公司董事会下设薪酬、审计、提名等委员会的,独立董事应占二分之一以上的比例。我国上市公司中,如“用友软件”、“新兴铸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