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人与书趣     
苏东坡“抄书” 北宋时有个叫朱载的人去拜访苏东坡,许久也不见他出来。原来主人正在专心致志地抄《汉书》。朱十分惊讶:“以先生的智慧和才学,还用得着抄书吗?”苏东坡说:“我学识还很肤浅,这是我第三次抄《汉书》了。”  相似文献   

2.
朱耀华 《乡镇论坛》2010,(27):28-28
苏东坡和张先都是宋代词人。张先生性风流,“至老不衰”.他的词以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为主打.是北宋词坛的代表人物。张先比苏东坡大40多岁,但由于共同的诗词爱好,两人结为词友,常有诗词唱和。  相似文献   

3.
《英才》2009,(5):10-10
苏东坡喜与佛印斗禅,有一次他问佛印:“我像什么?”佛印恭敬地回答:“学士像尊佛。”东坡喜在心头。佛印也问:“那我像什么?”东坡玩笑道:“你像一堆牛屎。”佛印微微一笑,继续打坐念佛。东坡洋洋自得,向苏小妹自夸斗禅取胜,苏小妹笑道:“哥哥输惨了,世事本无别,你心中有佛,所见皆佛。你心中有屎,所见皆屎。可见佛印比你修行高。”东坡惭愧。  相似文献   

4.
奇诗撷趣     
藏头诗著名诗人艾青80岁生日时,诗人刘章写了一首《贺艾青八十大寿》:“艾子初萌三月天,青青芳草满人间。诗家自有留春笔,豪气凝成珠玉篇。”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艾青的敬仰之情, 把诗中各句开头的字连起来,即为“艾青诗豪”。叠字诗叠字诗的特点是诗中的每一个字都要用两次。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写过这样一首叠字  相似文献   

5.
诗意地栖居     
“……人诗意地栖届居……”这一诗句引自荷尔德林后期一首以独特方式流传下来的诗歌,这首诗的开头是:“教堂的金属尖顶,在可爱的蓝色中闪烁……”  相似文献   

6.
无之韵     
有时“无”比“有”更有韵味,比如这首小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诗中虽未见到人,却使读者想象到云海茫茫,无边无际,深得“远龙无爪”之妙。  相似文献   

7.
“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苏东坡的一首《海市》诗,为山东半岛北部的蓬莱阁,增添了几分神秘之感。我们一行三人出差烟台,顺道去了那  相似文献   

8.
古人治家诗话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古往今来,当家者皆与这七件事结下不解之缘。此事在古“治家诗”中可见一斑,细品慢嚼古人“治家诗”十分有趣:教你当家不当家,及至当家乱如麻。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元人杂剧《刘行首》中这首“当家...  相似文献   

9.
宋朝大词人苏东坡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职时,与江南金山寺只一江之隔,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一日,他自觉有得,撰诗一首,派遣书僮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云:  相似文献   

10.
施剑南 《活力》2005,(10):136-136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所谓“最得风人深致”,是指诗人言情真挚感人、写景鲜明生动、风格朴素自然。它出自《诗经·秦风》,但又不同于秦风慷慨悲壮、粗犷质朴的格调,而是写得情思迷离、意境空灵,每次读的时候都令人心生许多感动,与之产生共鸣。这首诗的成功之处在于:  相似文献   

11.
剥皮诗趣话     
所谓剥皮诗,是指以名诗为基础,颠倒、删除、增添或改动几个字,使原意更好或原意变换,从而达到讽世喻人目的的一种诗体。这一类诗读来妙趣横生,耐人寻味。唐代著名诗人崔护曾写过一首《题都城南庄》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来,有一个县的前任县令执法如山,人称“铁面”;后任县令则恰恰相反,人称“糟团”。某读书人在前任离开一年之际,在县衙门上题诗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铁面糟团两不同。铁面不知何处去,糟团日日醉春风。有一位文人曾到某地桥头斋铺买麻花吃,看上了搓麻花的…  相似文献   

12.
党旗下———写给十五大●王金福苏东坡偶读王安石的咏菊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英遍地金”,颇觉好笑:人老糊涂,写诗都颠三倒四。菊花哪里会落瓣哟!于是续了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不愧为政治家,教人知错堪称一绝:你小子不是耍小聪明,没...  相似文献   

13.
自然诗在中西文学发展史上都可谓是一颗璀璨的明星,光彩夺目。我们不妨将中西方自然诗人中极具代表性的王维和华兹华斯作一番比较。王维被人称为“五言宗匠”,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对王维的诗艺意境作了很好的总结。王维的诗作受到禅宗思想很深的影响,他的山水诗和酬赠诗中往往包含深远的禅意,王维诗中最爱用“静”“澹”“远”“闲”一类字样,还有“禅”“寂”“空”“无生”等佛家用语,他能够用静定从容的闲适心情,抒写于笔端,作成绝佳的诗句。王维在诗艺上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美国人说:我们可以“以诗疗伤”。这是一种经历了灾难之后的心灵之痛。德国诗人里尔克就说.”诗是人类灵魂的自然祈祷。”看看纽约街头.出现了许多分行字,透露最多的无疑是生对亡灵的哀悼不舍之情。在联合公园上印着一首印第安诗人的《海岸住民之歌》的诗作:“破晓时分我拾掇一束束香柏枝/清甜清甜的气味/枝柯为泪沾湿/那香甜将永存我手。”当人悲伤难抑时。心理医生会建议你读一读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诗句:“我吐露的话语/我写下的词/随它们不懈的羽翅飞送,/一路永不止歇,/直到在你悲泣难抑的心头落脚。”  相似文献   

15.
50岁感言     
年牛 《乡镇论坛》2008,(33):30-30
朋友过50岁的生日,邀我去坐一坐,几杯酒下肚,他的人生感慨便多了起来。“我现在体会到,一个人聪明不聪明,往往要到下半辈子才看得出来。”“这话怎讲?”我笑着接一句腔,等待他的下文。朋友说:“因为人聪明的最终目的,都是想在下半辈子有一个好结果的,下半辈子的好结果表现在什么地方?依我看,表现在身体、事业、感情、孩子上——只有在这四个方面有好结果,那才叫真聪明。”  相似文献   

16.
呼唤真诚     
郭谊 《乡镇企业》2003,(3):30-30
“行径万里身犹健,历尽千艰胆未寒。可有尘瑕须拂拭,敞开心肺给人看。”每当吟咏谢觉哉老先生的这首诗,我便情不自禁地在心底呐喊:真诚可贵。  相似文献   

17.
“炎赫衣流汗,低垂气不苏。乞为寒水玉,愿作冷秋菰。”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写出了诗圣盼雨不来的热状与向往清凉世界的愿望。 北宋玉令以高尚的节操和卓越的才华闻名于世,王安石曾大异其才。王令在他的一首《暑旱苦热》诗中这样写道: 清风无力屠得热, 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 已惧江海竭, 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 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 何忍身去游其间。 这首诗本因苦热而发,但诗中表现的是天下人之苦热。即或有清凉世界,若不能提携天下人同往.诗人自己也便不忍独游其间。从中不难看出诗人忧乐关天…  相似文献   

18.
小幽默     
罚人吃肉有一个专管刑狱讼事的官员,他生性古怪而又迂腐。生来不吃猪肉,也不吃用猪油做的各样的食品。一天,有两家的仆人打了起来,他立即命人从厨房取来两块夹着猪肉的馍,司那两个家仆面对面地吃着。又一再警告两个家仆说:“如果下次再要重犯,我就要罚你二人吃掉用猪油做的食品。”叫化子对诗大雪天,一个财主、一个秀才和一个皮货商,作了一首诗。秀才摇头晃脑地说:“大雪纷纷落地,”财主翘起大拇指接着说:“这是皇家瑞气。”皮货商拍着身上的皮袍子说:“再下三年何妨,”这时,一个在旁边的叫化子听了他们的诗句,心中好恼,便…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有一个“章悖书绝壁”的故事,说的是苏东坡在凤翔为官时,与好友章悖同游南山,到了仙游潭,章悖提议下潭在石壁上写字留念。因“下临绝壁万仞,岸甚狭”,苏东坡不敢,章悖则踩着险石,在石壁上写下“苏轼章某来”几个大字。苏东坡拍着章悖的背说:“你老兄曰后做了官,必定能杀人”(“异日得士,必能杀人”)。章悖问原因,苏东坡说:“能自拼命者能杀人也。”结果一语成谶,章悖后来官拜相位,开始对包括苏东坡在内的“元佑党人”大加迫害,许多大臣因此客死他乡。苏东坡一贬再贬到岭南,也是全拜章悖的政治打击所赐。  相似文献   

20.
传说,有一次苏东坡与佛印禅师一起打坐。苏东坡自觉修行甚高,坐姿优美,便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佛印回答:“像尊佛。”苏东坡很高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