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国画以传统为基点,充分吸收借鉴西方美术因素,这也是当前时代中国画以创新求发展的重要途径.徐悲鸿、林风眠、李可染、吴冠中等国画大师的成就都证实了这一点.他们都不同程度的借鉴了西方素描,在中国画中进行改造,走出了自己独特的中国画之路.  相似文献   

2.
<正>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身处繁华京师之中的周逢俊摒弃浮躁,苦思研习,探索文化创新,从深层次的文化和哲理中发掘灵感,并将中国画与西方文化相结合,不断追求中国画的更高境界。周逢俊对中国画的感悟,首先来源于他对美学、哲学、儒学、道学、历史以及佛学等诸多方面的造诣。而在师法古人的创作过程中,他既讲究笔墨技法,又追  相似文献   

3.
枕戈 《审计月刊》2005,(9):55-55
有人问一位艺术大师,如何领略中国传统艺术?大师道:安静地看几张画吧!诚哉斯言!中国画传统源远流长,中国画长廊气象万千。《画的故事》为你展示精彩纷呈的画的故事宝卷。文化环境的不同,观照世界的视角也不同,中国绘画自开始就走上了一条与西方不同的发展路径,西方画重透视,中国画讲散点,西方画直面现实,追求真之又真,直至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中国画讲意境和韵味,也因此,中国画历来是山水和花鸟的天下。大小李将军,山水南北宗,笔下的山水寄托画家的豪情逸兴,苏米是牢骚,王蒙是胸臆,石涛是伤时痛世的无限情怀。花卉林鸟,岂只是寻常的花花鸟鸟?…  相似文献   

4.
益林 《秘书》2013,(8):49
有一位出版家于上世纪30年代初期在上海首创汉文正楷字模并沿用至今,被人们称作"我国印刷工具之新发明,现代文化事业之大革命",蔡元培先生题词赞为"中国文化事业之大贡献"。有一位史论家于1929年编著出版了35万字的《中国画学全史》,开中国画通史之先河,被蔡元培先生赞誉为"中国有画学以来集大成之巨著",还著有《中国壁画历史研究》《中国美术史》等传世之作。有一位艺术家,他的中国画  相似文献   

5.
马笑雷 《活力》2006,(3):170-171
中国画之所以成为“中国画”,取决于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观,而这种艺术观和表现语言所构成的写意性特质,是形成中西绘画差异的关键。 谈及中国画的写意性,便使人想到自宋朝以后迅速发展并成为中国画主流的“文人画”,的确。文人画丰富的美学内涵就是凝结在。“写意”二字之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索性把文人画称之为写意画,而与工笔画对称。但在中国画发展史上“写意”作为一种独特的表现理念与方法早就存在于艺术创作与批评之中,并非文人画所特有。不能因为文人画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画的写意性,就忽视了其他中国画式样写意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焦宏光 《活力》2010,(14):98-98
在高中新课改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现行的教材已经进行了调整,特别是中国画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中国画是我们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美术史中也是举足轻重。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为一体.其作品不仅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更代表是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7.
商捷 《乡镇企业科技》2014,(21):207-207
在对中国画的创新、发展中,继承传统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出来。"四王"的绘画深入挖掘传统,丰富了传统的技法,沿袭了传统中国画的绘画理念,为近代的中国山水画家架起了一座通往元明,追溯古人的桥梁,他们同石涛一样对中国画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了很大作用。对于肩负着发展中国画大业的当代人,重新对他们作品的艺术价值进行认识,还是可以汲取到很多营养的。  相似文献   

8.
秦树德 《活力》2010,(12):209-209
一、中国画市场结构性过剩已经出现 中国部分企业家认准了近两年中国画价格持续飙升的趋势,投入大量资金将中国优秀艺术家的作品纳入囊中,等待升值。他们是中国画市场上的逐利者,动辄投资几十亿元,出手频频。一些人在投资中国画时刻意进行炒作,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9.
《山东企业管理》2011,(10):94-94
王传银出版了《当代中国画名家…王传银)等六部专集。作品获2006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一最高奖、人选2007中国百家金陵、2008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最高奖、第二届东北亚书画摄影国际大展银奖、第二届”徐悲鸿奖”钢奖、获2010。“民族百花奖”“中华情”全国美术作品巡展、第四届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等多项国家大奖。  相似文献   

10.
《秘书工作》2010,(12):F0002-F0002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15岁从本地钱食芝先生学画,后入上海美专师范科,毕业后回家乡教学。1947年师从齐白石,悉心钻研中国画的笔墨。又拜谒黄宾虹,得其积墨妙法,技艺精进。李可染的山水画,摆脱了明清山水画的形式化和程式化,表现的是一种“真山水”的实境,  相似文献   

11.
玻璃画     
《经营者》2003,(2)
<正> 产品介绍: 玻璃画是在中国传统作画的基础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普通玻璃上制作中国画,省去烦琐的装裱工序并具有宣纸国画的艺术效果。具有画面清晰、防潮、防水、防蛀、耐高温、不易褪色、不易脱落、保持时间长等特点。玻璃画主要是运用中国画的笔墨和技巧,结合玻璃的特性,将平面玻璃作为中国画的载体,在经处理的玻璃上进行绘制。它较玻璃贴画和画板喷绘玻璃的现有技术更进一步。后二者在画的品种上受到极大限制,画家不能任意发挥诸如中国画、水彩画、装饰画的效果,更不可能获得画家的原作。此外,画模喷砂玻璃画的色彩处在玻璃表面上,在空气、光照作用下,易被氧化降解,出现褪色、脱落现象而失去应有的价值。因此,玻  相似文献   

12.
杨涪林艺术简介杨涪林,1951年生于四川射洪,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重庆国画院艺委会委员,重庆书画院常务理事兼创作部主任。他的中国画作品入选全国首届中国画展览、第3届中国当代工笔画大展、中国美协第13次新人新作展、第8届、第9届、第10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全国画院双年展第1届、第2届中国画展览、第3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览、第2届全国人物画展览、首届中国写意画展览、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览;中国画作品获大三峡中国画展览一等奖、建党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此展唯一奖项)、第5届中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览金牌奖(合作)、纪念延讲60周年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第2届重庆市文艺专项奖。  相似文献   

13.
田夫 《活力》2014,(13):56-56
从技法上来说,中国画已经登峰造极,中西合璧、各种现代绘画艺术形式的掺杂运用,短时期内,难有大的变化和突破,也就是说,中国画技法层面的现代化早已经完成,甚至到了后现代阶段。中国画的现代化或者中国画的革命最大的可能和出路是传播方式,通过传播方式的革命和现代化.即使不能重现中国画昔日的繁荣与辉煌,也会给中国画找一条出路,让这个正宗的国粹不至于逐渐式微和没落。  相似文献   

14.
当下,国内美术院校以西画的观念和技法导入中国画教学是较为普遍的现象。针对于此,本文重提以"传统出新"为核心的"潘天寿体系",试图在当下中国画教学中深入地理解传统并对其进行现代阐释,从而提出适合于现代中国画教学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超脱得真趣     
正看了高天舒一批新作,感到高兴。因为过去我曾看到过他的一些作品,今昔相比,颇有长进。再者从这些画中可以看出他作画时的那种自由洒脱的心态。中国画的"写意"二字,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写我意,抒我情,为自己找快乐。既没有名利得失之念,不妨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好坏任人评说。但能如此超脱,方可得到艺术之真趣,享受艺术之至乐。这是  相似文献   

16.
山水画家罗中皓曾经多次应邀为国内外爱好者举办中国画教学和讲座,受到好评。最近,他应邀在重庆电视台拍摄的重庆市老年远程教学片讲授"怎样画四季山水"并进行教学示范,彰显出他深厚的中国画修养积淀。罗中皓,笔名中皓,1942年生于重庆市,早年师法萧俊贤、黄宾虹等,并广泛涉猎水彩、油画等各类技  相似文献   

17.
宇轩 《活力》2009,(11)
中国画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涌现出八大山人、张大干、齐白石、徐悲鸿、潘天寿、傅抱石等国画大师,引领着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一脉相承,从写实到写意,从工笔到泼墨,使得中国画这一国粹艺术代代相传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8.
宇轩 《活力》2009,(6):26-28
中国画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涌现出八大山人、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潘天寿、傅抱石等国画大师,引领着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一脉相承.从写实到写意.从工笔到泼墨.使得中国画这一国粹艺术代代相传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9.
金春 《活力》2010,(17):37-37
为了提高中国画专业学生的文化修养,促进中国画教育教学,应系统开设中国画理论修养课,包括东西方艺术哲学、美学、中西方比较画论、中国画史画论等。要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还应该涉及与中国画相关的古典文学、音律、诗词、书法、篆刻等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大学教育的学术风范。  相似文献   

20.
在对中国画的追求中,我已“摸、爬、滚、打”了近四十年,于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涉,虽未深谙画道,却也渐有所悟,近年来更加迷恋和崇尚中国画中的“文人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