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财政分权是促使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有效制度安排,实证发现,不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区域上,我国财政保障社会性公共服务供给的能力得到了增强,但无法判定这种能力的增强是来源于内在机制还是外在压力。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行政管理体制也直接影响了社会性公共服务的供给。我们应降低财政分权度、建立一套协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为的激励机制,通过提高人口密度来提升社会性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与改善其供给质量。  相似文献   

2.
在财政分权体制下,由于地方政府的GDP增长率偏好和对地方政府用手和用脚投票机制的缺失,导致地方和中央政府的教育支出行为存在较大差异,且省级和县级政府的教育支出行为具有很强的同质性。财政分权导致地方政府减少教育支出比例,但伴随财权的下放,中央政府会增加教育支出比例。县级政府基本履行了对小学教育的供给责任,中央政府基本履行了对高等教育的供给责任。中学教育是中央、省级和县级政府一致重视的教育阶段。  相似文献   

3.
孙志君 《经济论坛》2012,(8):147-14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财政体制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和变化,特别在经过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已基本建立起了全国范围的财政分权体制,近年来我国财政分权制度日益完善,但也出现了许多体制结构的问题,其中地方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是其最显著的表现之一.转型时期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是促进地方政治、经济和社会得以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从财政分权角度入手,分析地方公共服务供给影响机制及我国地方公共服务的供给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一点见解,以期对财政分权下地方公共服务的供给问题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公共品多元供给视角下的财政分权: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界定财政分权取决于横向(即政府、市场与非营利组织公共品供给职能分工)和纵向(即中央-地方关系架构下的责权配置)两个维度相关变量的交互影响。由于中国式财政分权导致政府供给公共品结构偏差,难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财政分权又是公共品有效供给的核心制度载体,优化财政分权可以增进社会福利水平,所以,财政分权改革意义重大。因此,应按照横向维度为先、纵向维度为次的财政分权逻辑思路,拓展和深化财政分权的外延与内涵,从而提出了中国式财政分权改革的总体构想与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财政责任机制由地方政府的财政责任及其财政活动、财政利益相关者及其财政问责构成,是对地方政府财政责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过程的概括。经济、政治和行政制度决定着财政责任机制及其变迁,无论是在"计划经济+政治弱化+中央政府集权"的制度组合下,还是在"市场经济+政治弱化+中央政府放权"的制度组合下,我国的地方政府财政责任机制都不够完善,可行对策是从政治、行政和财政三个层面上推行分权改革并提供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6.
有关分析表明,要改变我国目前分税制度与中央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事权不尽衔接的状况,就应当在明确界定各级政府事权的前提下,赋予中央以下各级政府一定的税收自主权。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政府间财政体制具有一些区别于西方发达国家财政分权的特征。从目标和动力上看,缓解财政(尤其是中央政府的财政)压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直接原因,因此,我国的财政分权强调更多的是发挥中央政府的宏观  相似文献   

7.
财政分权的优点在于其能够使公共服务更精确地符合居民的不同偏好.鉴于转移支付不完善等制度设计不完备,中国财政分权体制内生的经济性激励被放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激励被弱化,所以单纯的分权并不能释放被抑制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财政分权与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系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赵佳佳博士之专著,作者从中国经济转轨的宏观背景和财政分权体制视角分析了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总量和效果,通过引入财政分权将公共品供给与经济体制机制联系起来,为公共品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地方政府对公共服务的供给缺乏财政激励,本文运用计量方法检验了财政分权与科教文类公共服务供给的关系。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对文教卫类公共服务供给有促进作用,但地方自有财政收入与其却呈反向关系,这表明,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对教科卫类公共服务供给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万华  白永亮 《经济论坛》2012,(11):149-152
中国财政分权式改革为地方政府竞争提供了经济激励,从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竞争的角度研究区域环境质量是一个前沿问题。文献归纳了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影响区域环境质量的理论机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发现已有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对中国的区域环境问题及治理,需要结合财政分权,深入分析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机理及其背后的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财政分权与民间投资的关系做了经验分析,发现虽然财政分权总体程度与民间投资正相关、统计上不显著,但提高基本建设支出的分权程度,却能促进民间投资.基本建设分权有利于地方政府把信息优势转化为效率优势.对财政分权的计量分析还发现,“小中央政府,大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能更好地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作为分权化财政体制的组成部分,政府间转移支付在不同制度环境下产生的效果也存在很大差异。中国自上而下的财政分权强调更多的是发挥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和保证中央政府取得足够的财政资源,因此转移支付在很大程度上被用于弥补地方财政缺口,成为中央政府实现纵向控制的重要手段。改进中国转移支付体系的策略应当是进一步完善以公式为基础的分配标准,并在政治上可行的情况下促进均等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分析了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行为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并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分析验证。动态面板实证分析表明:其一,财政分权改变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和模式,降低了环境治理的投入,并最终影响环境污染水平;其二,财政分权对中央政府转移支付在环境方面的投入强度和方向也形成较大的制约;其三,财政分权明显改变了区域产业发展结构,带动了高污染产业的发展,加剧了污染物的排放。此外,本文多种稳健性检验结果也基本支持了财政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行为与环境污染间的关联效应。  相似文献   

13.
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分权体制下省级政府推动市场化进程的因素,并将财政分权、FDI和人均GDP对市场化进程的效应分解成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研究发现,中央政府营造了一种较好的竞争氛围,促使省级政府加快市场化进程,省级政府市场化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省级财政分权和省以下财政分权对省级市场化进程的影响显著为正,地方政府为了竞争FDI有动力推动市场化改革,同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对市场化制度需求越强。  相似文献   

14.
《经济研究》2016,(2):42-55
分税制改革激化地方政府对金融资源的争夺,继而影响金融分权结构,导致地方金融体系膨胀,是区域性金融风险不容忽视的隐患之一。本文通过建立中央-地方两级政府的差异性目标函数,求解各级政府的最优选择与财政、金融行为取向,分析财政分权和金融分权的内在逻辑,在空间效应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中国1978—2012年的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中央-地方两级政府的政策目标不同,其最优选择与财政、金融行为取向存在差异,财政与金融成为地方经济增长框架下可以相互替代的融资工具,财政分权制度必然影响金融分权制度;财政分权制度构成了各省财政差异的基础,导致省际财政变量存在一定的空间效应;金融的显性集权隐性分权和财政分权导致各地竞争金融资源,省际金融变量也表现出一定的空间效应;金融显性集权隐形分权与财政分权的不匹配引发多种财政风险、金融风险。因此,明确金融分权边界、落实地方政府风险责任是预防和控制财政风险、金融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国内外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环境治理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国外侧重于从环境联邦主义的角度讨论环境公共物品应该由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提供?以及在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围绕环境公共物品提供而展开的竞争究竟是"趋好的竞争"抑或"趋劣的竞争"?而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主要集中在财政分权和环境污染、地方政府竞争与环境公共物品提供等实证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16.
运用利维坦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并解释了这种影响方式与利维坦模型不同的根源。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下,地方政府追求财政规模最大化的倾向及争夺税源的财政竞争,使得当中央政府将更多的支出权力和职责转移给地方政府时,会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张。而收入分权的约束作用,却因为地方政府在收入自主权上的缺失,使其无法产生影响。将收入和支出结合起来,我们发现,当地方自己组织的收入越不能满足支出需要只能仰赖中央政府的补助时,就会越增加这种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经济研究》2017,(1):119-133
作为财政分权体制的重要制度安排,转移支付不仅可以弥补地方财政缺口,而且也是中央激励地方政府履职尽责的重要机制。面对中国社会性公共品相对短缺的现实,转移支付制度能够对地方政府的社会性公共品供给行为产生有效激励?本文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答案是否定的。中国纵向的转移支付制度,无论是筹资机制还是分配机制,不仅未能激励地方政府提高社会性公共品供给,强化地区间竞争对地方政府支出的约束力,而且超过门槛值的支出补助显著降低了地方政府的社会性公共品供给水平,尽管较高的转移支付筹资水平和专项补助方式有助于提高地方政府社会性公共品供给激励,但又背离分权改革要求。基于此,本文提出,中国应实现纵向转移支付向横向转移支付转变,减少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社会性公共品供给激励的不利影响,同时避免转移支付筹资和分配分离造成地方政府错误评估支出决策的成本与收益。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财政分权激励下的经济社会非均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将大量可支配财力用于支持经济建设,而社会事业发展支出长期不足,直接导致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不同步,GDP高度繁荣的背后却是公共服务供给的长期不足,亟需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进一步深化财政分权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从目前来看,中国财政分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迫切需要政治体制改革与之相配套:第一,清晰界定政府职能范围;第二,实施政府财政层级改革;第三,建立健全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相似文献   

19.
西方发达国家转移支付制度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西方发达国家转移支付制度分析西方国家按照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可以分为集权、分权、集权和分权相结合三个类型。集权国家的代表有法国和英国,分权的代表有美国和加拿大,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国家代表是日本。转移支付制度作为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一个重要体现,对于不同类型的国家,其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模式和特点也不尽相同。本文取具有代表性的法、美、日、加四国,就其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简要分析。美国是联邦制国家,采取的转移支付制度是自上而下的专项拨款模式。其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主要包括联邦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补助和州政府对下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视角分析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并且基于此从经济效率的角度分析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边界.我们的分析表明,集权会损害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分权会提高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中央政府究竟是采用集权还是采用分权,除了要考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相互之间的外部性外,还要考虑基准到底是中央政府的效用函数还是社会总效用函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边界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迁,这个变迁过程是一个效率改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