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子式互感器在智能变电站建设中的选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智能化电站的发展中,各种电子式互感器已经成为了智能化电站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电子设备。其与以往不同的优势使其代替了传统的电磁式互感器,成为了智能电子的重要保护设备。在电子式互感器的型号选择中,应根据变电站的电压等级选择相应的互感器型号,并且进行规范的设备配置,这样才能保证互感器的功能实现,保证变电站的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2.
视频监控系统是变电站智能辅助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集中监控性和远程操作性使变电站智能化成为可能。视频监控系统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变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如何对视频质量进行科学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文章针对现有视频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系统地提出基于两种算法的一种视频设备故障诊断子系统,有效解决了变电站视频质量诊断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济南高新区积成电子系统实验所是以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为主体兴办的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齐鲁软件园”骨干企业。积成电子主要从事软件密集型系统和智能电子设备开发、信息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工作,是国内电网调度自动化设备的主要研究、开发和生产单位之一。积成电子先后推出了几代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系列厂站自动化设备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科研成果曾多次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其主要产品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并列入国家火炬计划。积成电子拥有一支国内一流的技术开发队伍,1998年…  相似文献   

4.
积成电子(济南高新开发区积成电子系统实验所),是以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为主体投资兴办的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齐鲁软件园”骨干企业。积成电子目前主要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智能电子设备研制、信息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工作,是国内电网调度自动化设备的主要研究、开发和生产单位之一。积成电子先后推出了几代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系列化厂站自动化设备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顾客遍及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科研成果曾多次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其主要产品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并列入…  相似文献   

5.
仇建华 《魅力中国》2009,(29):126-127
针对智能楼宇建筑内设备种类繁多的特点,就智能楼宇的防雷保护、智能楼宇的供电接地系统及电气保护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以期做好保护接地系统的设计,保证智能建筑物供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刘建国 《魅力中国》2013,(16):134-134
智能变电站是一种新型的低碳环保可靠的自动化智能设备,采用先进、可靠、集成和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检测等基本功能,同时。具备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和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自动化、智能化将是现代化变电站的一个最明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分布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为适应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需要,在总结多年从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开发、研究经验的基础上,运用新技术、新规约,将保护、测控功能集于一体的新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该系统从整体上分为三层:变电站层、通讯层、间隔层。分布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如下功能:①实时数据采集:变电站运行的各种实时数据,如母线电压、线路电流、主变温度、功率、频率等;开关、刀闸位置、分接头位置、各种信号等。②数据统计和处理:限值监视和报警处理;遥信信号监视和处理;运行数据计算和统计。③操作控制:开关及刀闸的分合;变压器分接头调节。④运行记录:遥测越限记录、遥信变位记录、S O E 事件记录、遥控操作遥调操作记录、保护定值修改记录。⑤报表和历史数据:变电站运行日报、月报;历史数据显示和保存。⑥保护信息:保护定值显示及修改、保护运行状态监视、保护动作信息、自检信息、保护故障录波波形及事件记录。⑦事故追忆:追忆再现事故。  相似文献   

8.
雷电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其电压高达数百万伏,瞬间电流可高达数十万安培,由于弱电系统的工作电压过低,雷电波侵入对设备损坏严重,造成设备 或元器件寿命降低,储存的信号受到干扰或数据丢失,甚至使电子设备产生 误动而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许多智能小区面临着弱电系统防雷问题。本文 探讨了智能小区弱电设备的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9.
结合无人值守变电站设备故障辩识风险,基于多模式信息融合技术设计了一套远程消防监控系统.详细介绍了该监控系统的整体结构,应用多形式火灾探测器及视频监控网络建立了变电站消防安全监控网络.  相似文献   

10.
林剑平  郑琼花 《魅力中国》2010,(17):151-151
本文阐述了500kV变电站二次回路系统的防雷措施和弱电设备防雷产品的技术措施.并对雷击电磁脉冲入侵弱电设备的雷害机理进行了讨论,给变电站的二次回路系统防雷提供了技术上的参考和建议。同时考虑雷击点的近雷区和远雷区、工频过电压和进线段杆塔冲击接地电阻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对雷电侵人波系统进行建模分析。这为防护雷电过电压、保护电气设备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为高压变电所雷击保护研究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变电站防雷接地技术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雷击发生时,保护变电站设备安全,提高供电可靠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分析了雷击发生时,变电站电气设备可能受到的干扰和损害,提出了变电站设计应采取的防雷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无线电通信技术,能够让电子设备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也能收发信息。研究人员将这项神奇的技术称为"环境散射通信",即把环境中存在的无线信号变成能源和通讯媒介。该技术有望在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和自维持传感器网络等多个领域获得应用。研究人员用信用卡大小的原型设备对该技术进行了测试。测试点距离电视台  相似文献   

13.
陈小平 《中国经贸》2010,(14):184-185
随着智能化开关、光电式互感器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出现,数字化变电站从理论变为现实,随着智能电网的大力发展一个数字化变电站时代即将来临。该文主要从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技术特点、与常规变电站的优势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业用电和居民用电的需求不断加强,电网容量不断提升,中低压变电站的数量不断增加,而变电站内开关柜的继电保护越发重要。传统继电保护设备在面对弧光故障时,往往只能采取被动式保护,通过速度较慢的断路器断开故障回路来进行保护,保护效果非常有限,对电力设备和运维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本文在分析如何有效提高弧光故障保护速度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弧光保护系统,技术成熟度较高,易于安装,可同时满足旧变电站弧光保护适应性改造和新变电站联网运行,能够大大增强中低压开关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前,开关柜在高压变电站内应用广泛,其触头测温是安全生产中很重要的一环,但是因为高压设备的特殊性,普通方法难以测量,本文中使用的无源测温方案,提出了读写器设备的硬件设计思路。本文从读写器的系统组成,电磁干扰的硬件保护,施工安装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直流系统是变电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流系统接地是常见的缺陷。主要介绍了变电站直流接地的危害,阐述了直流系统接地故障查找原则及查找方法,有利于变电所值班人员及时消除直流系统接地故障,保证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切入点,研究外商直接投资过程中形成的产业集聚现象。通过地方专业化指数计算集聚指标,得出以下结论:总体上讲,外商直接投资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集聚水平参差不齐。分地域来讲,外商投资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大多集聚在东部沿海地区。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与产业集聚现象之间关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贾轶军 《魅力中国》2010,(11):152-153
简要介绍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的过程,强调了变电站自动化研究的必要性。结合CSC200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110KV变电站的实际应用,介绍了系统的设计基本原理及微机控制功能,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电网运行人员提供了一些有效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变电所实现无人值守后,分析了变电所管理新技术、新设备应用和系统功能,并提出了智能可视化防误操作系统的管理新手段,充分发挥该系统在变电所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变电站在现代电网输配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安全运行问题尤为重要。在变电站实行少人值守或无人值守后,必需解决变电站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变电站安全管理及远程监视问题。变电站目前虽已安装具有“四遥”功能(遥测、遥信、遥控和遥调)的监测系统,但对于设备的运行环境,变电站的安全状况,尚无较完善的监视手段,仅靠集控中心值班人员定期定时地对设备巡视,是远远不够的。值班人员不可能全天候对所有的设备及环境进行监护,既使装有图像监控(即遥视)系统,受观察死角的影响,对于突发事件,也很难及时准确地发现和处理,从而造成各类事故的发生。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安全稳定的运行环境,对变电站各种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影响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因素如:设备异常、火灾、水灾、烟雾、非正常进入、电缆沟进水、小动物侵入等实现在线检测,使故障信息能够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避免事故的发生及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