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创新成本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贤利 《特区经济》2005,(9):187-18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吸引外资,对外资企业实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对内资企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由此,形成了被专家称为“全球罕见”的内外两套企业所得税制。目前,国税总局的测算实际税率内资企业所得税为22%,外资企业仅为11%。这种  相似文献   

2.
从收人规模上看,企业所得税位列我国第三大税种.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将现行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税合一",统一按25%的税率征收,并于2008年正式执行.  相似文献   

3.
刘航 《辽宁经济》2005,(10):28-29
企业所得税法是指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企业所得税征收与缴纳之间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1994年税制改革后,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律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是针对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分别制定两种企业所得税法律.即:适用于内资企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和适用于外资企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  相似文献   

4.
2007年3月5日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税合并议案建议将内资和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为25%。3月16日该议案在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闭幕式上高票通过,实行了近30年的内外有别的企业所得税制随之寿终正寝。不可否认,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的对外资企业优惠的税收政策对吸引外商投资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最大特点体现为“四个统一,一个过渡”,即内资、外资企业适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并将企业所得税税率由原33%、24%和15%统一确定为25%,统一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同时,对老企业规定一个五年的过渡期。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内资企业所得税和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以下简称"两税合并")的历史背景;分析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存在的诸多差异和两税合并对内资企业、外资企业的不同影响,并提出了两税合并后,我国内资企业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何霞 《北方经济》2010,(1):54-55
企业所得税税法实施后,使企业税收实现了“两税合并”和“四个统一”,即内资企业、外资企业适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并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和规范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和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新企业所得税法的推行和“四个统一”的实现,对辽宁省经济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新企业所得税法下涉外税收优惠存在的必要性 税收优惠政策,与其它税收政策相比,直接体现宏观调控意图,并且有微观性、结构性和激励性的优势,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吸引外资,我国内、外资企业适用不同的所得税制度。外资企业享受诸多的税收优惠。外资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率大约为14.98%,比内资企业实际税负约低10个百分点。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称新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法,两税并轨制度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9.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内资、外资企业所得税,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为了对企业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予以细化,保障企业所得税法的贯彻实施,2007年11月28日国务院第197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实施条例与企业所得税法同时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0.
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的可实现性:上海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征收上实行双轨制,这并不是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而是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采取的措施。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国内企业“歧视性”的税收政策造成了企业竞争的不平等性,近期要求统一企业所得税的呼声很高,在此次的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这意味着外资企业的所得税将提高,自然会联想到外资的进入问题。由于上海是中国外资企业集聚的城市,本文选取上海作为视角来看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的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11.
两税合并对企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人大常委会2006年12月24日对内外资企业所得税进行并轨的“两法合并”议案——企业所得税法草案首次审议.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结束了我国沿用十多年的内外资企业执行不同税率的“异税”时代。外资企业在税负上将不再拥有超国民待遇。市场讲求公平竞争.外企超国民待遇的存在,既是歧视,更是不公。两税统一,则是以制度建设来实践市场公平。“两税合并”不仅意味着将取消外资企业在所得税上的“超国民待遇”,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国吸引外资的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月1日起我国将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本文在比较新旧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税收政策调整对我国经济、税收收入、内资企业、外资企业等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近日说,国务院将在今年8月份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企业所得税法草案的议案。楼继伟说,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不会明显加重外资企业的负担。  相似文献   

14.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即两税合一已实施五个月了。这标志着外资企业在华享受了20多年的超国民待遇成为历史,中国利用外资政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周刊》2007,(12):12-12
3月9日,中国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宣布“两税合并议案建议将内资和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为25%”。目前的外资企业税率平均为15%,而中国企业所得税税率则高达33%。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快讯》2007,(12):12-12
3月9日,中国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宣布“两税合并议案建议将内资和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为25%”。目前的外资企业税率平均为15%,而中国企业所得税税率则高达33%。  相似文献   

17.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近日透露,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过程中,将考虑给予外资企业至少5年的过渡期。  相似文献   

18.
王银君 《中国经贸》2009,(14):140-141
新企业所得税法及新条例取代原税法,不仅实现了企业所得税法律法规的统一规范,还从长远发展战略上对内、外资企业产生积极影响,尤其是促进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更使企业自主创新获得特殊性支持和鼓励。  相似文献   

19.
时代文摘     
为适应加入WTO的需要,中国现行的税制和税收政策要做六大调整,实行有增有减的税收政策。 实行增值税的转型。从2003年开始,国债投资力度开始减弱,要通过增强社会投资机制逐步取代国债投资,这就需要将现行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以刺激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按照国民待遇原则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后的企业所得税应按照扩大税基、降低税率的原则,减轻内资企业的税负,取消外资企业的  相似文献   

20.
鲁泉 《天津经济》2008,(1):67-68
按照企业所得税的原理,应纳税所得额为应税收入总额减去税前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税前准予扣除的项目一般是指纳税人取得的与应税收入有关的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过去,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在所得税前扣除项目上存在许多差异,税前扣除标准不统一,是造成内资企业的税负重于外资企业的重要原因,不利于内、外资企业的公平竞争和公平税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