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刘洋 《环球财经》2014,(11):22-23
36年前,也是一个马年.中国在这年举行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 978年因此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点.这一年,中国GDP排名是世界第15位,但人均GDP排倒数第二,仅为印度的2/3.  相似文献   

2.
中国GDP不到世界的4%,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10%以上;对外贸易不到世界的6%,对世界贸易增长的贡献达到12%左右。正如联合国贸发会议所言,中国与美国并列为世界经济两大火车头。  相似文献   

3.
环球时讯     
《宁波经济》2008,(3):12-13
■中国对全球GDP贡献是印巴俄总和两倍中国三十年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难得的改革经验。中国改革不仅对中国具有深远意义,而且对整个国际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根据英国《经济学家》的估计,从2000年以来中国对全球GDP增长的贡献相当于印度、巴西和俄罗斯三大新兴经济体总和的两倍。  相似文献   

4.
数字闪存     
《浙江经济》2006,(1):64-64
9.6%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公告说,在根据经济普查数据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历史数据进行修订后,1997年至2004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6%,比原核算数提高了0.2个百分点,2004年GDP增长率由原来的9.5%修订为10.1%。  相似文献   

5.
由于连续两个"失去的10年"和长期的财政赤字政策,日本的主权债务规模不断累积,主权债务负担显著加重,无论用财政赤字/GDP比例还是用债务余额/GDP比例测度,日本的主权债务问题都极其严重。虽然币种结构、期限结构和债权人结构与已经出现主权债务危机的欧洲国家相比都相对合理,但如果不加以治理,在可以预期的未来,日本有可能爆发严重的主权债务危机。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潜在GDP与景气波动、通货膨胀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利用基于菲利普斯曲线和奥肯定律的状态空间模型估计中国的潜在 GDP,并用潜在 GDP计算 GDP偏移率 ,GDP偏移率的变动与经济周期波动基本一致。中国的 GDP偏移率与通货膨胀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并且这种相关关系比较稳定。本文还利用 GDP偏移率来刻画中国 1 980年以来的“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 ,中国经济曾出现过高物价高增长、低物价低增长的状态 ,未出现过低物价高增长的情形。中国的 GDP偏移率在 1 997至 2 0 0 1年呈现较大的负数 ,即实际产出在低于其潜在水平的轨道上运行 ,表明全社会的生产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出现了资源闲置及经济不景气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唐山 《浙江经济》2011,(18):47-47
1820年,中国GDP占全球的33%,居世界之首;甲午战争前,中国的GDP是日本的四倍;1910年,中国的GDP依然是全球第二。然而,在一系列的抗争中,中国却一败再败,我们的父辈终于没能超越"大而不强"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日本《经济学人》周刊12月20日】现在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日本的1/3,人口是日本的10倍.所以,中国的人均GDP只相当日本的1/30。实际上,中国的人均GDP是1200美元,日本是3.5万美元(2004年的数据).中国当局的计划是,今后人均GDP每年增加7%.就是说10年中使人均收入倍增,20年翻两番.到2025年,中国的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左右,但是即便到那时,也不过相当日本今天人均GDP的1/7的水平.所以,再过20年,中国经济才能刚刚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并且,实现目标的道路未必是平坦的.  相似文献   

9.
《宁波经济》2010,(1):I0008-I0009
在谈到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消费不足是经常被提及的话题。而所谓消费不足的最有力证据是消费占GDP的比重太低。2008年中国消费占GDP的比重为36.1%,在所有大经济体中,这一比例是最低的,不但远低于美国的86.7%(包括居民和政府的消费),而且也大大低于印度的54.7%。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绿色GDP的实践看绿色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绿色GDP的概念提出以来,中国政府就致力于绿色GDP的核算工作,先后在10个省市进行绿色GDP试点项目,为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建立迈出了开拓性的一步。在试点过程中,中国各地方政府发现了诸多的环境问题,绿色GDP显示的环境赤字数据揭示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大大地以自然生态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为代价。数字是最有力的证据,本文认为,中国政府如果要真正提高GDP,就必须从环境保护做起,发展绿色经济。这就要求中国经济发展的各个部门都配合起来,开拓自己的思维设计可行的绿色经济方案。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GDP增长速度总体较快,但呈现出"高速—低速—高速—中高速"发展的特征。与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宏观经济与各地区微观经济波幅较大相比,改革开放后30多年来,两者的稳定性同时增强,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宏观格局。与二战后高速增长的其他经济体和遭受世界金融危机冲击的国家进行比较,1978—2012年,中国打破了世界经济史上GDP高速增长的纪录。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全球化、人口红利、科技创新、投资,是GDP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因。目前,受国内外环境条件制约,GDP由高速转入中高速发展。系统考察新中国GDP增速的演变历程,深入研究波动的原因,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GDP增速适度发展的标准,对经济新常态下GDP中高速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90年至1998年,我国单位发电量所支持的GDP稳步增长,但从1998年开始,每单位发电量所支持的GDP却呈现下降趋势。世界银行报告,2002年中国的投资率是42%,ICOR是5.25,这就是说,将国民收入的42%用于投资来维持8%的GDP增长率。而我们的邻国印度只用20%的国民收入作为投资,就能保持接近于中国的增长率。  相似文献   

13.
当前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2 0 0 3年GDP增长 9 1 % ,GDP总量达到1 1 6万多亿元 ,人均GDP突破 1 0 0 0美元。国际经验反映 :进入人均 1 0 0 0美元的经济发展阶段 ,是一个国家加快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战略起点 ,也是矛盾凸现的时期。① 在工业化、城市化加快过程中 ,资源约束的矛盾正在突出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加快 ,各种利益摩擦也在加剧 ;就业、“三农”、金融问题累积 ,等等。这表明我国步入一个新的增长阶段 ,面临重大战略调整。在这样的时刻 ,回顾中国经济历史上的增长与发展 ,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认识现存的矛…  相似文献   

14.
数字     
《中国报道》2008,(4):15-15
10上海柴油库存充足可保10天以上;1/10深圳万元GDP水耗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0;33北京33家博物馆免费开放政府斥亿元为公众买单。  相似文献   

15.
宏观·国际     
《首都经济》2013,(2):9-9
美媒称印度去年经济增长率仅为5.3% 据《印发时撤》援引美旧《纽约时报》报道,各国2012年GDP增速纷纷揭晓。中国在2012印的经济增K牢为7.7%,而印度为5.3%。美国《纽约时报》将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增速与其它各方面对比后认为,在与中国的竞赛中印度成为输家。  相似文献   

16.
商显刚  张宁 《北方经济》2012,(11):38-40
正GDP含金量也被称为居民收入幸福感指数,它反映了民众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多少和政府"还富于民"力度的强弱,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执政理念和发展观念。《中国经济周刊》依据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提出的"GDP含金量"的计算方法连续3年做出全国各省"GDP含金量的排名评价"。近年来,我区GDP增速一直保持快速增长,人均GDP连续3年排名在全国前10名,2011年更是达到第6位的好成绩,但是"GDP含金量"连续3年在全国排名倒数前3名。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简要分析,我们认为在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人均GDP增速"的情况下,"GDP的含金量"能够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GDP增长8%,国民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吸引外资跃居世界首位,人均GDP接近1000美元;投资、消费总量均突破4万亿……面对2002年中国经济呈上的这份漂亮答卷,人们不禁要问:2003,中国经济是否还有增长空间?中国经济的亮点在哪里?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认为,2003年,中国经济将出现以下亮点: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随着批判“欧洲中心论”浪潮向国内蔓延,对中国历史上的GDP总量研究逐渐引起国内学界的重视。①从已有研究成果看,以中国历史上的货币(银两)计量的产出大体是可靠的。例如,我们估计1600年中国人均GDP约为4.5两,管汉晖等估计为4.4两;我们估计1840年全国人均GDP约10.8两(当年价格),李伯重估计1820年代华娄地区人均GDP为23.2两(考虑到当时江南地区经济远较内地发达,这种差距也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19.
最新的有关数据可能让人们怀疑中国经济是否处于过热的边缘。过去12个月里,消费物价指数增幅从0.8%升至3.3%。今年第一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了11.1%。GDP增长率已连续5个季度超过10%。上一次GDP连续5个季度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是1994年第二季度至1995年第二季度,当时的通货膨胀率超过20%。如同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所经历的那样,中国有可能即将进入另一个高通胀期吗?  相似文献   

20.
<正>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称,中国百姓对GDP已经越来越淡漠。经济学家萨谬尔森曾经将GDP比做描述天气的卫星云图,能够提供经济状况的完整图象。但是,当百姓对GDP越来越淡漠,它将是失真或并不全面的"卫星云图",甚至是一个毫无意义的GDP。为什么老百姓会对这样一个反映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如此淡漠呢?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没能从高速的经济增长中受益。当GDP一路飙升的时候,国民个体收益与公共福利却严重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