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即下令统一法度,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并废黜了各诸侯国流通的各种钱币,将战国时期秦国流通的半两钱,确立为全国统一流通的钱币形态。圆形方孔的铜钱秦始皇确立全国统一流通的半两钱,是圆形方孔的铜钱。综观我国货  相似文献   

2.
中国铜元俗称"铜板",主要流行于清末民初.铜元与一般的方孔铜钱不同,中间无孔.铜元铸造时间不长,前后仅流通了五十多年,品种大约有1000余种,但其存世量却相当惊人,据估计有百亿枚以上.  相似文献   

3.
报刊文摘     
古代一两银子等于现在多少钱我们常常看到古装戏里用银两做钱的单位,那么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呢?一位网友根据有关资料得出了初步的答案。不过,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推算,是为了让大家获得一个感性认识罢了。基本单位及兑换关系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其中,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一两白银、一两黄金,这三种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唐宋之后相差不大。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根据有关资料,可得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至11两白银;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至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  相似文献   

4.
天津有个义和团纪念馆,馆内珍藏着三枚"义和团团钱".该钱与我们平常看到的古铜钱相似,只是在字样铸造上透射出特别的标志,特别是其中有一枚铜钱,在正面方孔的周围铸有楷书的"替天行道"四字,背面铸有"保清灭洋"四字,而且在"清"字两边铸有"庚子"二字.因为当年的义和团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时日不长,不可能铸造大批钱币,所以这三枚钱币就显得极其稀罕,也极其珍贵.  相似文献   

5.
论西夏货币     
西夏钱币的钱制与铸造,沿袭了北宋钱制与币形,也就是方孔圆形年号钱。由于西夏地区当时既缺铜又缺铁,所以西夏当时主要还是用宋与金的铜钱。由于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宋与西夏重订和约,北宋每年“岁赐”银七万二千两,折算铜钱二十五万贯,绢十五万三千匹,茶叶十三万斤给西夏(见《宋史。仁宗记》)。据记载;北宋庆历四年,由于宋、西夏订立和约,和约规定,“元吴取消帝号,则宋册封为夏国主”。  相似文献   

6.
我对铜钱的喜欢可追溯到我的童年。爷爷是个铜钱收藏迷,小时候,经常看到爷爷从木制的抽屉里拿出一串串光亮的铜钱,每次都向爷爷要,可他就是不给我,还不容许我碰。后来在我生日之时,爷爷用一根红绳系着一枚铜钱给我,并告诉我这是明代的铜钱。从此我与铜钱结缘。由于对铜钱的热爱,我也开始跟着爷爷学习收藏,爷爷给我制定了一系列规则,让我按着步子来。从最初的学习书本知识,到铜币材质的识别,再到市  相似文献   

7.
在浩瀚、纷繁的古钱中,有一种叫“借口钱”的铜钱,在花钱和个别行用钱中都有,这种钱形制工整,方口偏大,文字多篆书。还一种称为“隐语钱”的花钱,钱文词语深奥,令人费解,经过考证分析,方可破释其意。“借口钱”就是利用古钱的方孔,即方穿,巧妙组词,或借用成语,让人叫绝。常见的  相似文献   

8.
环北部湾地区是古代中国一个重要的经济文化圈.近三十多年来,汉代考古是该地区考古发掘和研究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地区发掘了大量的汉代墓葬,出土了数量众多的铜器、陶器、玉石器、金器和圆形方孔铜钱等随葬品.其中的钱币有明确的出土地点、确切的年代,是通过科学的考古发掘而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我们认识该地区汉代货币流通的地域特征及其与古代东南亚货币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东方钱币文化的发源地,对周边的朝鲜、日本、越南等国都有深远的影响,对越南的影响更是源远流长.越南的郡县时期是在中国历代王朝统辖之下,使用的自然都是中国方孔铜钱.到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安南丁部领平定割据势力,建"大瞿越国",号称"丁朝",但仍属宋王朝的"蕃国",这种宗主关系一直延续到清时才结束.  相似文献   

10.
吴伟忠 《理财》2004,(4):90-91
中国铜元俗称"铜板",主要流行于清末民初.铜元与一般的方孔铜钱不同,中间无孔.铜元铸造时间不长,前后仅流通了50多年.铜元的品种大约有1000余种,但其存世量却相当惊人,据估计在百亿枚以上.过于庞大的存世量使得铜元这个品种在国内集藏品交易市场上不太受钱币投资者青睐,价格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低位,无论其他"热门"集藏品的价格如何狂飙,铜元的价格总是波澜不惊,属于"冷门币"一类.  相似文献   

11.
中国铜元俗称“铜板”,主要流行于清末民初,与一般的方孔铜钱不同,中间无孔。虽然铜元铸造时间不长,前后仅流通了五十多年,品种大约有1000余种,但存世量却相当惊人,据估计有百亿枚以上。过于庞大的存世量使得铜元这个品种在国内集藏品交易市场上不太受钱币投资青睐,价格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低位,无论其他“热门”集藏品的价格如何狂飙,铜元的价格总是波澜不惊,属于“冷门币”一类。不过低廉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的钱币从春秋战国开始就铸有文字,或表示货币的名称和种类,或表示货币的称量,或表示货币铸行的年代,这一现象前后持续了二千多年,一直到清代末年才宣告结束。把二千年来的铜钱排列起来,铜钱上的文字篆、隶、楷、行、草体应有尽有,百花齐放,各臻其妙,无疑是一部生动的书法演变发展史。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度 ,中国古代的钱币也是源远流长 ,辉煌多姿 ,展现着东方货币文化的风采 ,在世界货币史上占有着显著的地位。中国历史货币中 ,最具代表性、流通时间最长的钱币形态是方孔圆钱。如果从秦始皇统一中国 ,在全国推行方孔圆钱算起 ,一直到清末民初铸行的最后的方孔圆钱为止 ,方孔圆钱竟流通了两千一百多年 !若再加上其前身———先秦时期的地方性货币圜钱 ,流通的时间就更长了。为什么在先秦众多形态铸币的角逐中 ,方孔圆钱能脱颖而出 ,并成为其后两千多年的主流货币呢 ?这自然与横扫六合的秦国有关 ,战胜者…  相似文献   

14.
石俊志 《银行家》2012,(9):142-144
中国古代铜钱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流通的历史,自秦始皇统一中国至清王朝灭亡,贯穿着中国皇帝专制历史的始终。中国古代铜钱的发展演化过程,是从足值铜金属货币向不足值铜金属货币转化的名目化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统治者基本上垄断着铜钱的铸造。他们在铸造铜钱时所具有的节铜牟利冲动,是推进铜金属货币名目化的主要动力。由于这种冲动的存在,在中国古代的各个时期,经常地发生铜钱减重的现象。与此同时,重量  相似文献   

15.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在全国实行统一的铜钱流通制度于洪武元年,颁布洪武通宝钱制,但后来由于铜钱铸造量有限和贸易用钱量增大,不便携带的铜钱成为商业圈的弊端,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金融》2011,(4):94-95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在全国实行统一的铜钱流通制度于洪武元年,颁布洪武通宝钱制,但后来由于铜钱铸造量有限和贸易用钱量增大,不便携带的铜钱成为商业圈的弊端,  相似文献   

17.
笔者近日在福州觅得一枚奇特的“光绪通宝”圆形方孔钱。此钱为铅质,直径22.50毫米。穿径4毫米,厚1.8毫米,重4.95克。面文“光绪通宝”四字对读,背面穿左右分别为满文“宝福”二字。文字朴拙.铸造粗糙,穿口呈不规则的圆形。通体灰黑色.间有土锈。(如图)“光绪通宝”为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在位期间(1875—1908)铸造的年号钱。翻阅有关清代钱币的图谱资料,所见“光绪通宝”皆为铜钱.有红铜、黄铜、白铜质地者,惟独不见有铅质钱。  相似文献   

18.
铜钱短缺苦1860年,英法联军入京,火烧圆明园,并逼迫清廷签订不平等条约,除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等之外,还要求在京设立使馆。英国医生芮尼记录了他1861年在英国公使馆任医师时的见闻。芮尼写道,户部大约从1853年开始回  相似文献   

19.
近代机制铜元是在清末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机制银元发行以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两广总督李鸿章奏准在广东开制铜元。铜元开始是作为银元的辅币,对银元作价的。广东初制的铜元,币面书有"光绪元宝"四字,中间没有方孔而为满文"宝广"两字,上环书"广东省造",下环书"每百枚换一圆",即百枚铜元折合一枚银元,  相似文献   

20.
越南古称安南,与我国接壤。笔者多年来收藏的安南古钱即有七十多种,近二百个版式。现将其中有代表性的从形制、版式、书法以及与中国古钱之关系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得到方家与同好的指正。越南在1884年被法国军事占领之前,其货币就受中国古钱文化的影响。自中国北宋初年,越南(即古安南)就采用了方孔圆钱,并用中国汉字书写钱文。币材有青铜、红铜、白铜、铅等。铜钱的铸造都比较精美。只是钱体不如中国古钱厚重。从安南流入中国的古钱中,黎显宗景兴年间(其元年即清乾隆五年)的景兴钱版式最为繁杂。景兴通宝就有真、隶、篆、行四种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