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夏秋季是池鱼的生长旺季,也是鱼病高发季节。因此,抓好此时的科学饲养管理,是夺取高产的关键。一、投饵施肥。7—9月应逐步增加投饵量,精饲料口投量应占吃食鱼体重的5%—8%,饵料蛋白质含量掌握在25%—30%,草料日投量占草食性鱼体重的80%—100%,上午8—9时,下午3—4时各喂一次,滤食性鱼类以肥水为主,日投饵量控制在鱼体重的2%,遇低温阴雨天气少投或不投饵。夏秋季节天热水温高,施肥应以化肥为主,使池水溶氧高耗氧低,一般每隔5—7天施一次尿素,每次每亩施2.5—3公斤,要用水稀释后全池泼洒。若是精养鱼塘  相似文献   

2.
<正> 一、南方大口鲶的养殖 在秧苗返青后,每亩可放规格10cm的大口鲶鱼种50尾,搭配其它家鱼200尾,按常规的稻田养殖方法管理,每亩可获大口鲶成鱼30kg以上,其它成鱼100—150kg。 1.饲料投喂:大口鲶的饲料有蚯蚓、动物内脏等,其吃食主要在清晨和夜晚进行。一般日投饵2次,即清晨6:00左右一次,下午5:00再  相似文献   

3.
<正> 根据生产实践证明,一只25m~2网箱,在水库等宽水面中饲养长吻鮠,投放鱼种尾重50g以上,饲养180天,可收获成鱼350kg左右,除去支出可盈利1万元以上。现将长吻鮠网箱高产高效饲养新技术介绍如下: 一、网箱及其设置 用于饲养长吻鮠成鱼的网箱一般为聚乙烯材料,目大1.5—3cm,规格5×5×3m。因要常投饵,网箱以敞口型为宜,设置方式为框架浮动式。网箱设置应选择水质条件良好、水深7—8m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正> 池塘成鱼饲养的特点是既要求鱼种快速生长达到食用鱼,池塘单位面积鱼产量又较高。因此,在技术上必须实行混养、密养、施肥投饲和轮捕轮放等措施,才能达到上述要求。 一 池塘成鱼饲养概述 (一) 池塘鱼产力与池塘鱼产量:池塘鱼产力是指在某一个时期中生产鱼的能力。它的衡量标准是该池塘在一定经营措施下饲养某种鱼所能提供的最大鱼产量。在粗放养殖中,鱼产力决定于该水体的供饵力和鱼类生活的环境条件;而在投饵养鱼中,则主要取决于饵料的质和量以及鱼类生态环境的优劣。  相似文献   

5.
<正> 高密度集约化网箱培育鱼种,一般每平方米网箱可产鱼种40公斤~120公斤,折合亩产2.9万公斤~7.5万公斤,可为3亩网箱养殖成鱼提供鱼种。其技术要点如下: 一、网箱设置 网箱用1×3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鳜鱼人工养殖发展迅速,鳜鱼池塘养殖产量一般每667平方米200—400公斤,高的可达600公斤;网箱养殖的产量一般每平方米10—20公斤,高的可达30公斤。其养殖利润是养殖常规鱼的5—8倍。鳜鱼养殖现已成为渔民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鳜鱼商品成鱼养殖是鳜鱼生产的重要环节,能否养好鳜鱼成鱼是鳜鱼产业中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一环,目前鳜鱼商品鱼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单养和网箱单养。  相似文献   

7.
<正> 3.饲养管理。青虾的商品饲料有麦麸、饼粕、鱼粉、蚕蛹、小杂鱼、螺蚬及配合饲料。主养青虾池一般日投2次饲料,上午6~7时投饲量占全天投饲量的1/3,下午4~5时投其余的2/3,饲料投在池塘四周池滩浅水处。日投饲量根据池塘现存鱼、虾生物量、天气、体温、溶氧状况确定,一般以在1小时内吃完为宜,全年每667m~2投饲量200kg左右。在成鱼  相似文献   

8.
<正> 二、网箱饲养成鱼 1.网箱规格与设置 成鱼箱通常采用浮动式双层网箱,其规格多种多样,一般为8×5m至5×4m;内层网目2-3cm(鳜鱼1.5-2cm),外层4-5cm,顶盖3-4cm(单层),优质鲫鱼箱在箱内底部夹一层4×3m的13—40目绿色胶丝布,以防饲料下沉漏出箱外。网箱上方用木材作框架,每口箱用4—6  相似文献   

9.
读者信箱     
<正> 江苏省大丰市读者陈凡来函:“请问在南方大口鲶的成鱼养殖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技术环节?” 答:南方大口鲶的成鱼养殖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池塘混养 在野杂鱼较多的食用鱼池或亲鱼池中混养大口鲶,不另增加投饵,放养量根据鱼池条件和饵料状况而定,通常667平方米投放10厘米规格的鱼种30—40尾,年终可产尾重0.5公斤以上商品大口  相似文献   

10.
<正> 所谓池塘养鱼双季双吨,就是同一池塘在一年的时间里出塘两茬成鱼,每茬出产成鱼亩产1000公斤以上的养殖模式。第一茬鱼种投放应在3月中旬以前完成,于6月底7月初出塘成鱼,使成鱼平均规格达到0.8—1公斤,单产1000公斤以上,成鱼出池后及时清塘,加注新水,投放第二茬鱼种,至  相似文献   

11.
<正> 一、病毒性鱼病的防治1、每50公折鱼用三黄粉250克,食盐250克,与1.5公斤菜饼,5公斤麦麸制成药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用7天,可防草鱼出血病;2、每亩水深1米用大青叶1公斤,贯众500克,加水5—7公斤,煮沸10—15分钟,  相似文献   

12.
<正> 利用放养夏花鱼种池的空闲时间,在池底种植稗草,既能改善池塘的底质条件,又能收获稗草。稗草除鲜割饲养成鱼外,还可淹青培育鱼种,是一种花钱少、成本低,利用空闲季节挖掘鱼种池生产潜力的好办法。 一、稗草的种植。4—7月均可播种。播时排于池水,将稗草籽均匀撒在池底淤泥上,然后用木板轻轻地将池泥刮一下,使草籽入土,每亩用种量5公斤左右,播后保持泥土湿润。如果雨后池底积水,应开浅沟排水,防止积水淹没幼芽。稗草拔节后,可保持浅水。稗草一般可长至1米左右,亩产鲜草约5000公斤,可收获部分稗草用来饲养成鱼。  相似文献   

13.
<正> 网箱养殖大口鲶,一般当年3—4cm的鱼.种,经过半年饲养,成鱼可达12—1.8kg,每立方米网箱产量可达60—85kg。经过我中心近几年积累的经验,网箱饲养大口鲶必须抓好以下几点: 一、水源条件及网箱规格:网箱应设置在水深4m以上,透明度80em左右,pH值6.5—8.5,水温20—30℃,溶氧3毫克/升以上。鱼种网箱:网目8—10目/寸,网箱体积5m×5m×3m,绞织聚乙烯单层敞口网箱。成鱼网箱:内网目2.5—3cm,外网目3cm—5cm,双层聚乙烯结  相似文献   

14.
<正> (四)夏花鱼种的饲养 夏花鱼种已能主动觅食,食量也日益增大,需要投喂饲料,并适当施肥。 1 主养草鱼的饲养:草鱼喜生活在较清新的水环境。以投喂青饲料为主,在夏花鱼种下塘后,最好投喂芜萍,平均每天每万尾投20—25千克,以后逐渐增至40千克。20天后幼鱼长至6—7厘米时,可改喂小浮萍,每天每万尾投50—60千克,体长8厘米以上时可投喂紫背浮萍,水草和嫩的陆草。日常投喂量增减,主要根据鱼类的食欲和水温等情况灵活掌握,以当天吃完为度。小草鱼容易暴食患病,成活率很不稳定。提高成活率的关键是投喂适口新鲜饵料,吃食均匀,一般吃八成饱即可。  相似文献   

15.
<正>3.施肥培育鱼种应注意哪些问题?鱼种的饲养较鱼苗简单些,通常鱼苗育成夏花后,各种鱼的食性已有了明显的分化,各自趋向于成鱼,这时培育一龄鱼种或二龄鱼种时,就应分开饲养,保证一定的放养密度和合理的搭配比例。①以草鱼为主的池塘:以投青饲料为主,精料为辅,既有利于草鱼的生长,提高成活率,又可培肥水质,为搭配的鱼种提供饵料来源。若混有鲢、鳙或鲮等,必须定期施肥,培养天然饵料,一般7~10天施追肥一次。②以鲢、鳙为主的池塘:池水要求肥  相似文献   

16.
<正> 夏秋季是鱼类生长旺季,也是鱼病高发季节,对精养鱼池来说,更应强化管理,方能确保高产高效。 1、投饵施肥7—9月份逐步增加投饵量,精饲料日投喂量占吃食鱼体重的5%—8%,饲料中蛋白质含量掌握在25%—30%,草料日投喂量为草食性鱼体重的80%—100%,上午8—9时,下午3-4时各喂一次。滤食性鱼,  相似文献   

17.
<正> 革胡子鲶俗称鲶鱼,是我国从埃及引进的一种热带优质鱼类,它可在其他鱼类不能生存的低氧和浅水环境中生存、生长,耐低氯能力极强,只要体表保持湿润.长时间离水都不会死亡。 鲶鱼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饲养周期短、经济效益好。一般经过4个月饲养,个体即可达0.5—1公斤,大者1.5—2公斤。在饲料充足的前提下,该品种能高密度养殖,一般亩产可达1500—2500公斤。 稻田养鲶能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当稻田需要施肥、治虫、晒田时,鲶鱼仍能正常摄食  相似文献   

18.
<正> 夏秋季节,气温高,水质肥,正是育塘鱼的最佳时机。也是鱼病高发,浮鱼泛塘,鱼塘管理的非常时机。为此,加强科学管理,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一、强化饲养管理,以加投饵量。异育银鲫为主养池塘,鱼投饵量控制在5%~7%,蛋白质含量掌握在25%~30%;草食性鱼类投草是6月~7月份,每50公斤鱼投草20公斤~25公斤。8月份以后,每50公斤鱼用30公斤;滤食性鱼类,以肥水为主,投喂量控制在鱼体重2%。每投喂1公斤~2公  相似文献   

19.
<正> 三、综合渔业 利用鱼池和池埂开展一些对鱼类养殖有利的其它种养殖业,综合利用提高渔业经济效益。 1、鱼鸭结合养殖 鱼鸭结合,互相有利,鱼池为养鸭提供了场所,鸭粪既可做鱼肥料,而且均衡下池,减少鱼病。 一亩精养塘配养50只鸭,不施肥,不投饲料,成鱼亩产可达500公斤左右,除养鸭收入外,每只鸭一年可省肥饲料15元,每亩水面节省肥饲料开  相似文献   

20.
<正>鱼类在越冬期间不投喂饲料,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就得不到补充,只能靠消耗体内营养物质维持生命。一般成鱼体重会减轻6%—10%,死亡率为3%—5%;鱼种因个体小而相对体表面积大,能量散失和渗透压调节负荷比成鱼高,体重会减轻10%以上,死亡率为8%—10%;特别是一些体质瘦弱的鱼种,越冬期的死亡率高达40%以上。另外,还因为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