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运河沿岸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对运河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39个运河沿岸城市的旅游者网络游记中提取流动信息构建旅游流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和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分析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及不同因素对运河沿岸城市旅游流网络的共同影响。通过探究运河沿岸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的深层影响机理,发现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旅游吸引力导致长三角地区运河沿岸城市旅游流频数分布呈现差异性;(2)旅游流集散能力受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可达性、城市环境质量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共同影响;(3)核心中转城市的非替代性主要源于城市高可达性;(4)经济发展水平是核心—边缘结构特征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对运河沿岸城市旅游流规划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经营绩效角度对城市旅游发展的阶段及其演化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资源投入方式的优化和资源利用能力的提高。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在比较1995年、2000年和2005年58个中国主要城市规模收益不变和规模收益非增条件下旅游效率的基础上,总结了城市旅游发展阶段的3个特征:(1)3个时期中国大多数城市的旅游发展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2)随着时间的演化,越来越多城市的旅游发展开始进入规模收益递减阶段;(3)在空间上,处于规模收益递减阶段的城市大多位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从我国城市旅游发展的阶段特征出发,认为区域经济不平衡性,并因此导致的城市旅游资源投入规模的差异是形成城市旅游绩效和发展阶段差异的根本原因。最后,文章讨论了城市旅游发展过程中资源利用方式优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饮食旅游动机对游客满意度和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涛 《旅游学刊》2012,27(10):78-84
饮食旅游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旅游类型之一,但有关游客动机和行为的研究却很少.文章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剖析饮食旅游的推动和拉动动机要素,明确旅游动机对游客满意度和行为意向的作用机制.在澳门进行问卷调查获得368个有效样本后,检验假设模型,发现饮食旅游的推动动机为休闲放松、饮食猎奇和文化探索,拉动动机包括饮食产品和配套服务;休闲放松、文化探索和饮食产品对满意度有正向影响,饮食猎奇要素对行为意向有正向影响.文章从供求两方面明确了饮食旅游的参与原因及其后续效应,为发展饮食旅游、提升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4.
游客满意度是衡量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掌握和控制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对城市旅游发展和管理越来越关键。国内外研究综述表明,城市旅游的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及其关系的定量研究尚不多见,尤其对城市特征因素的研究。城市特征是城市旅游的必要组成,作为客观因素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不言而喻。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二元Probit离散选择模型计量法,以长沙市477名游客的现场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城市特征、个人特征和旅游动机三大变量下10个影响因素与游客满意度之间的假设关系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修正后的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Probit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6个研究假设得到验证;研究结论表明,城市社会发展水平、城市绿化水平、环境保护水平、旅游资源丰富程度、游客月收入、游客是否主动到访等因素对城市旅游的游客满意度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其中,游客主动到访因素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作用最大,城市社会发展水平影响作用最小。研究结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使城市管理者更多关注城市发展与旅游质量,最后,从满意度改善系统、城市要素建设、城市旅游资源开发和游客营销引导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乡村旅游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乡村旅游开发的组织机制问题越发引人关注,女性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女性村官对乡村旅游开发的决策作用日渐显著。因此,乡村旅游开发中女性村官参与行为影响机理研究对于深入研究乡村旅游开发组织机制问题,促进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文章在改进计划行为理论(TPB)模型基础上构建乡村旅游开发女性村官参与行为意向影响框架,以282位湖南女性村官的调查问卷为数据来源,应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女性村官参与乡村旅游开发行为意向的影响机理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女性村官对于借助旅游开发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参与行为意向较高;(2)主观规范、行为控制认知以及参政特征3个变量对乡村旅游开发中女性村官参与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406、0.258和0.250,其中,主观规范影响最大;(3)女性村官参与旅游开发的行为态度对行为意向没有直接影响,而是通过参政特征变量间接影响行为意向;行为态度的中介作用变得更为复杂,这与已有计划行为研究不同。  相似文献   

6.
农业文化遗产地农户生计旅游转型与空间地理位置存在关联,旅游环境下区位条件已成为农户生计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遵循顺序解说型设计,该研究采用逻辑回归评估区位条件对生计旅游转型的影响,并通过质性分析探究区位条件对生计发展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1)旅游视角下农户生计分化类型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分布规律,生计旅游化程度随农户与景区距离的增加而下降,农户区位对生计旅游化转型具有显著影响;(2)既靠近景区又靠近公路的住宅具有旅游经营优势,优势区位助推农户发展形成旅游经营生计,且住宅区位已呈现资本化,成为旅游经营生计中需要投入的资本要素;(3)住宅区位资本形成源于农户住宅的功能转换及外部辐射增值,游客在空间上的集聚及扩散决定了住宅位置的消费市场可达性,形成住宅区位的资本交换与极差地租;(4)景区对邻近社区具有农地、人力资源依赖性,邻近社区投入资源并参与景区旅游生产,社区农户为此获得旅游发展的制度性红利,旅游参与机会及发展福利伴随制度安排的演进而变化。研究有助于认识区位条件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对把控旅游地生计资本结构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明清时期苏州山塘的历史文献,发现当时山塘地区的节会活动极其繁盛,既有官方节庆,也有民间节会,更有商贾集市.在分析明清时期苏州山塘节会繁盛表现的基础上,研究了苏州明清时期节庆旅游的成因、特征与影响,认为明清时期苏州节庆旅游的形成与发展,取决于苏州城市商业的繁荣、传统习俗的繁盛和旅游活动的繁华.明清时期苏州节庆旅游的发展对苏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生活的繁荣.以及对苏州城市旅游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陈莹盈  林德荣 《旅游学刊》2020,35(4):89-103
在移动社交媒体时代,旅游分享已成为当下旅游者的行为偏好,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选择微信、QQ这类强关系移动社交平台进行分享。国内学界对移动社交平台旅游分享行为的研究随之日增,但少有文章从理论上系统地揭示旅游分享行为的过程与动因。文章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构建反映强关系网络移动社交平台的旅游分享动态过程理论模型。将旅游分享行为动态过程划分为分享前因、分享实现与分享结果3个阶段,总结每个阶段的行为特征、表现方式及阶段之间的演替规律,并探讨这类旅游分享行为的特点与动因。研究发现,在旅游分享动机上,强关系移动社交平台强调情感联结与互动,从而旅游者受到与个体相关动机的影响更为显著;分享内容上,平台的强关系特性与熟人社交促使旅游者尽量避免分享负面信息;分享结果上,强关系移动社交平台的旅游分享能调节旅游者行中、行后的体验水平,并形成兼具网络时空拓展性与熟人圈规模局限性的口碑传播。  相似文献   

9.
徐菊凤 《旅游学刊》2007,22(12):59-65
度假旅游是中国新兴的产业发展形态和旅游方式。尽管此前20多年我国的度假旅游发展缓慢、曲折,但在2003年后出现了一个明显的拐点,远程度假旅游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新趋势。本文选取中国具有标杆性意义的度假旅游目的地——海南三亚的海内外度假旅游者作为调查对象,研究了中国及俄罗斯度假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度假旅游动机、行为方式以及度假旅游需求特征,揭示出两国游客在旅游行为和需求方面的异同点。本研究验证了4个假设,也否定了学术界以往关于度假旅游的个别典型结论。  相似文献   

10.
北京是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地,也是一个世界闻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是吸引物、住宿、交通以及其他服务与设施形成的综合体,包括物质和非物质、公共和私人、自然和人文等多种要素.城市旅游产品是由多个产业和部门联合提供的,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特征.因此,旅游者对城市旅游目的地的感知也是综合的.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创业动机的性别差异研究——以台湾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有关乡村旅游经营者创业动机的研究主要局限于拉力创业动机和不同性别创业者拉力创业动机研究。旅游研究学者提出应该对乡村旅游经营者动机进行更为理论化和系统的研究,并对乡村旅游经营动机的性别差异做进一步的探讨。该研究以台湾地区为例,比较性别差异下中小型乡村旅游经营者的创业动机模式。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乡村旅游经营者拉力创业动机包括善用农业资源、社交、更换工作与政府政策鼓励等4个因子;推力创业动机则包括工作压力、自我压力与生活压力等3个因子。后续的多元方差分析(MANOVA)结果表明,女性的拉力创业动机明显高于男性,而男性的推力创业动机则明显高于女性。研究表明,女性从事乡村旅游产业经营主要是为了追求理想的生活方式与获得利益,而男性从事乡村旅游产业经营主要是因为对过去生活不满意。  相似文献   

12.
创意转向与创意旅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球化时代,文化主导的旅游开发模式逐渐成为促进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手段。但同时,文化的重复生产和商品化现象也日益明显,导致了文化发展的创意转向。在此背景下,基于文化的创意旅游逐渐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通过对国内外创意旅游概念的系统分析,本文总结了创意旅游的核心要素和特征,分别从生产和消费两个角度构建了创意旅游研究的基本分析框架,并对未来我国创意旅游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旅游体验研究的行为分析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体验是千差万别的私人产品,这缘于旅游体验主体的有限理性以及构成有限理性的非标准信念、偏好和行为。本文以行为分析范式重新框架旅游体验研究内容,探讨了非标准信念、偏好和行为视角下旅游体验动机、旅游体验中的情感放飞与精神救赎、旅游体验的质量等内容,其中,非标准信念中的信息瀑布与旅游体验动机研究、非标准偏好中的心理账户与视线走廊布局、非标准偏好中的偏好逆转与高峰体验设计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此外,行为分析范式中的实验方法对信念、偏好的测度,拓展了舒尔茨非"客观事物"不能定量研究的判断,行为分析范式下,旅游体验研究将"性"、"量"并重。  相似文献   

14.
旅游型海岛承担着生活和旅游的双重功能,明晰游客与居民的时空间行为特征,对海岛空间优化、基础设施配置等具有现实意义。辽宁省长海县是典型淡旺季分明的旅游型海岛,本研究基于实地调研和空间分析方法,分类刻画游客与居民活动行为模式及其活动-移动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受旅游淡旺季影响,海岛年内活动群体空间集聚区域明显分异,形成了旺季围绕景点、浴场等场所,淡季围绕家、村镇中心等场所的游客与居民时空间行为模式;(2)游客和居民活动行为的时空特征明显,游客出行频次更多,行为空间范围更广,大长山岛镇中心和广鹿岛镇中心是游客前往景点和浴场的集散地之一,也是居民日常活动的集散地,是游客和岛民行为空间重叠区域,也是海岛共享度最高的空间。(3)游客时空间行为受行为目的、偏好和活动组合影响,居民时空间行为主要受社会角色、个体社会经济属性影响,群体时空间行为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可针对旅游型海岛的基础设施空间优化配置、海岛社会空间效率提升、海岛国土空间规划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国外网络旅游信息搜寻研究进展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对国外近15年来相关文献的分析,发现国外关于网络旅游信息搜寻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视角较宽泛,理论研究与方法应用较为成熟。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网络旅游信息需求与搜寻动机、搜寻内容偏好、搜寻行为特征、搜寻者特性和网络旅游信息源等5个方面。研究方法上,注重定性与定量方法的有机结合,并借助先进的网络软件和技术,研究结论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最后,基于国外研究现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促进旅游发展与生态韧性的耦合互馈对助力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提质增效、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长三角地区的4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演化韧性思想,构建旅游发展和生态韧性评估体系,运用马尔科夫链、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刻画两系统时空耦合特征、识别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长三角地区旅游发展指数波动增长,从2005年的0.085发展到2021年的0.571;生态韧性指数持续上升,从2005年的0.269增长到2021年的0.827,地区差异不断敛缩;(2)耦合协调类型由基期的严重失调(0.134)发展到末期的初级协调(0.669),空间集聚性显著,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3)交通通达度、政策关注度、植被覆盖度是影响耦合协调水平的主要因子;经济发展水平对因子交互作用的影响最强;交通通达度与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与植被覆盖度,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通达度的交互作用对耦合协调水平具有最强解释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驾车旅游者行为研究——以华北地区为例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自驾车旅游以自由、自主、自助的突出特点被旅游者广泛接受和喜爱,是我国近几年快速发展的专项旅游.本文以华北地区自驾车旅游者为主要研究对象,用历时一年多的时间对大量自驾车旅游者进行了旅游行为问卷调查和访谈记录,获得千余份有效问卷,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自驾车旅游者的行为研究,对自驾车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决策影响因素、消费行为等作了深入分析,并对自驾车旅游者的行为特征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艺旅融合是新发展阶段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回顾艺旅融合发展的缘起与演进,剖析艺旅融合的研究现状与主要议题,尝试构建艺旅融合的研究框架。研究认为:(1)艺旅融合的历史与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紧密相关,一直是旅游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旅融合的主要研究议题包括民族艺术与旅游融合、文学艺术与旅游融合、艺术展演与旅游融合、艺术街区与旅游融合、艺术创意产业与旅游融合、艺术教育与旅游融合等。(2)艺旅融合的内涵特征主要体现在融合主体、融合客体及融合媒介3个层面:在融合主体方面,艺术旅游者往往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审美素养,通过旅游体验来欣赏艺术之美,并积极参与艺术创意活动;在融合客体方面,艺术旅游资源的呈现形式不断变化,消费内容从早期的艺术品本身(艺术工艺品),逐渐发展成艺创产品、艺术节庆等创意形式,实现了从关注艺术品本身到关注整体艺术氛围的转变;在融合媒介方面,数字技术支撑着艺术与旅游数字化的发展,旅游中的艺术呈现从传统的视觉上的展示,发展至更加强调过程性的互动体验。(3)基于艺术与旅游的融合现状,从融合要素和融合路径两方面出发构建艺旅融合的研究框架,以期为艺术与旅游...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绩效差异的中国主要城市旅游发展阶段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经营绩效角度对城市旅游发展的阶段及其演化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资源投入方式的优化和资源利用能力的提高.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在比较1995年,2000年和2005年58个中国主要城市规模收益不变和规模收益非增条件下旅游效率的基础上,总结了城市旅游发展阶段的3个特征:(1)3个时期中国大多数城市的旅游发展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2)随着时间的演化,越来越多城市的旅游发展开始进入规模收益递减阶段;(3)在空间上,处于规模收益递减阶段的城市大多位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从我国城市旅游发展的阶段特征出发,认为区域经济不平衡性,并因此导致的城市旅游资源投入规模的差异是形成城市旅游绩效和发展阶段差异的根本原因.最后,文章讨论了城市旅游发展过程中资源利用方式优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经营效率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的重要财务指标,基于数据包络技术中的DEA-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26家旅游上市公司2011—2015年经营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测度,从旅游上市公司经营模式的自身特点、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因素和不同类型旅游上市公司经营效率水平等方面探讨中国旅游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的发展空间.研究发现:旅游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的发展状况因主营业务和管理理念的差异而不尽相同;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主要得益于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景区类、综合类和酒店类旅游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具有差异性特征;国有制旅游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最后,依据研究结论得到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