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瑜 《经济师》2022,(12):12-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文化旅游演艺产业的需求越来越高。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振兴,更是文化和社会层面的振兴。文化旅游演艺产业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文化旅游演艺产业的状况,分析了文化旅游演艺产业的典型发展模式和问题,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下文化旅游演艺产业发展的优化策略,为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丹  彭阔东 《经济师》2023,(11):119-121
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能够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文章以闽东福安山区为例,分析了当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现状,发现当地存在产业融合缺乏整体统筹,水果产业与第二、三产业融合程度较低,乡村旅游发展粗放,人才缺乏等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加强各地统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水果产业融合程度;整合资源促进乡村旅游;多渠道培育乡村发展新型人才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如何为乡村振兴赋能一直是旅游领域研究的重要前沿问题。基于乡村振兴研究视角,文章分析了乡村旅游在资源、功能、政策方面的独特优势。以乡村振兴总体要求为出发点,梳理了乡村旅游在产业、生态、人文、治理和经济五个方面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结合乡村旅游瓶颈问题探讨了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路径。借助全域旅游和市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依托创新驱动和民宿引领升级旅游服务,坚持绿色生态和协调发展提升整体效益,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完善保障持续发展,全面为乡村旅游赋能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张立  范芹 《经济问题》2022,(9):52-59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具备多维价值,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关键。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必须坚持以培养“现实的人”为价值取向、以防止返贫为价值任务和以聚焦乡土为价值守则的逻辑归旨,利用人的五种存在形式来促进乡村振兴,实现高校双创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联动。有鉴于此,要构建相对应的联动体系,必须通过教育、技能、文明、空间和秩序这五个方面的手段来推动乡村的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  相似文献   

5.
柳菲  李惠青 《经济师》2022,(4):167-168
在乡村经济全面振兴过程中,乡村旅游产业也得以快速发展,不断推动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乡村旅游能快速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文章在乡村振兴战略视角基础上,采用SWOT方法分析四川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而全面阐述四川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为如何推动乡村旅游市场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探究数字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相关概念和背景,从农村网民总体规模持续增长、产业融合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宏观经济政策助推数字乡村发展三个方面分析数字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现状,指出数字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数字基础设施薄弱、数字经济人才稀缺和数字治理水平滞后等现实困境,提出可供参考的数字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夯实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着力培养数字经济人才,完善政府治理数字化,推动数字乡村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9,(6)
佛山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岭南乡土文化底蕴深厚,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契合度大,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是佛山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佛山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佛山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现状与问题,阐述了佛山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则,最后,结合佛山乡村旅游的特点,提出了从古朴村落、乡村美食、乡村商品、乡村民俗和乡村农庄(民宿)与文化创意融合发展的五大路径。  相似文献   

8.
倪莹莹 《经济师》2022,(6):186-187
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和先导作用,乡村振兴也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使命。文章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内在逻辑关系入手,通过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困境进行分析,提出改革专业设置,优化课程内容,与乡村产业发展相契合;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内培外引优秀人才,与乡村产业发展相适应;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与乡村产业发展需求相对接等建议,探索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徐亮 《经济研究导刊》2023,(23):130-132
乡村振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未来中国乡村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通过系统分析艺术设计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和策略,以期为促进艺术设计专业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是选择战略路径,而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和突破口。那么,乡村振兴战略的旅游路径是否存在准入门槛以及其旅游路径的差异性如何呢?本文采用组态视角和QCA方法,基于竞争优势理论框架构建乡村振兴旅游路径的组态分析模型,并结合12个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探索乡村振兴战略旅游路径的准入门槛及关键因素之间的耦合构成,探讨乡村振兴旅游路径的生成逻辑,并进行其旅游路径差异化选择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个条件变量并不构成乡村振兴旅游路径准入的必要条件,乡村步入旅游发展之路并不存在严格必要的限制条件;实现乡村振兴的旅游路径是多元化的,共生成七条具有差异化的乡村振兴旅游路径,其中"政策与经济双驱型旅游路径"是乡村振兴的旅游最优路径;经济发达地区的重要旅游路径为"市场需求导向型旅游路径""政策与经济双驱型旅游路径"和"高乡村性与高参与性加持型旅游路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最重要的路径包括"景区依附型旅游路径"和"资本加持型旅游路径"。本文科学客观地评价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及其差异性,为避免通过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提出了政策建议:注重乡村振兴战略旅游路径的地区差异性,因地制宜地制定乡村旅游准入机制及发展政策;加快完善乡村旅游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乡村地区精准投资和有效投资战略实施;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业态,挖掘国内旅游消费潜力;搭建乡村人才培养载体,培育乡村旅游精英;构建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网络,实现乡村空间均衡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乡村文化建设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组成部分之一。我国在乡村文化建设上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同时与新时代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对比,乡村文化振兴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主体动力不足、产业发展缓慢以及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为此,必须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增强主体文化意识,培养文化建设人才;引入数字媒介手段,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健全乡村文化服务体系,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等,以期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振兴农村经济,带动农村相关产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格局的重要推动力。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案例,宁波天宫庄园的乡村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互相融合,以工促农,以农兴旅,以旅强村,走上了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之路,实现了农村经济、生态及社会的协同发展,使天宫庄园成为浙江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文章探讨了宁波天宫庄园"以产业集群为组织模式,以农业为产业基础,以乡村旅游为产品特色,以庄园为空间载体和依托"的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模式,并对其他类似区域推进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协同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陈志军  徐飞雄 《经济地理》2022,42(2):231-240
选择陕西省关中地区的袁家村、上王村与茯茶小镇作为实证研究区域,基于旅游发展、乡村重构和乡村振兴3个潜变量,构建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结构关系模型。通过问卷收集数据,运用SPSS、Amos软件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乡村旅游地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旅游发展对乡村重构有极为显著的正向影响(0.868),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有直接的正向影响(0.049),但其影响非常微弱,最主要的影响来自间接效应(0.748)。(2)旅游发展的二维影响中,旅游发展对乡村重构的影响以经济重构和社会重构为主,以空间重构为辅,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为主,以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为辅。(3)乡村重构对乡村振兴产生极为显著的正向影响,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最主要的直接因素,在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4)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作用机理符合DPSIR模型,通过乡村重构直接驱动和旅游发展间接驱动的“双轮驱动”,通过市场机制的“自组织”及正确的政府规划决策和宏观调控下的利益相关者协作的“他组织”的共同作用,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旅游地沿着正确轨道全面重构和深度...  相似文献   

14.
乡村要振兴,人才必先行。乡村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十三五”时期甘肃省对乡村人才发展做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甘肃省乡村人才振兴还存在诸多问题,乡村人才流失严重,乡村人才素质偏低,部分村干部发挥作用不充分等,极大地阻碍了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开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积极留住乡村本土人才,优化乡村人才发展环境,加大村干部队伍建设力度等振兴人才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经济地理》2021,41(7):222-230
从乡村振兴战略时代背景、乡村发展现实困境与国民旅游需求新变化出发,文章在科学解读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的概念内涵基础上,探究了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的互馈机制,并基于文旅融合视角提炼了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结果表明:文化与旅游发展目标一致,内在逻辑统一。文旅融合通过产业融合、主体融合与功能融合实现资源、经济与社会多维效应。旅游系统与乡村地域系统的耦合联动关系是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互促互馈的逻辑基础。文旅融合通过文化挖掘、旅游利用、城乡流动的方式与资源、产业、功能的路径,在要素增值、结构优化与功能提升机制下助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创造新的需求与动力反促文旅融合。文旅融合视角下乡村振兴存在城郊融合振兴、特色开发振兴、休闲农业振兴与乡村工业振兴的典型模式。强化文旅融合的多功能价值,彰显旅游发展的乡村元素,促进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联动发展是文章得出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王建强 《经济论坛》2022,(8):99-106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最为关键。近年来河北通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人才振兴,在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基础、培育大批农业科技人才、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素质、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面临吸纳人才的普惠性和长效性政策措施不足、乡村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乡村人才能力评价缺乏科学有效的标准、乡村人才成长激励保障不足、对乡村人才培训缺乏多元保障等制约因素。文章提出了加强乡村人才振兴综合管理、实施乡村人才预购与定制培养制度、加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投入、对乡村人才进行科学评价、完善基层人才的激励保障制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是对资源要素的再组合和再提升过程,只有提升人才资源和产业资源的匹配度、融合度,才有可能实现高质量的乡村振兴,人才数量和质量均是乡村振兴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要素,而人才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可持续发展二者密不可分。当前,乡村产业人才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乡村产业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亟须关注。乡村振兴需要产才深度融合,以产聚才,壮大产业人才队伍,以才促产,发展乡村产业经济,产才融合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18.
在客观分析甘肃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了农旅融合型、民俗体验型、红色文化嵌入型、城镇依托型、景区带动型和生态保护型六种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同时研究发现目前甘肃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存在同质化严重、专业人才缺失、品牌塑造不强和在地农民获得感不高等问题,分析上述问题,提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过程中,必须打好“乡愁牌、生态牌、特色牌和坚持人民主体性”,逐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从而实现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9.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非遗为资源的乡村文化产业逐渐成为乡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而基层政府部门重视程度不够、乡村本土非遗人才供需失衡、非遗文化认同感不足、人才综合素质偏低等一系列问题限制了乡村非遗产业发展。文章结合河北省省情,对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传承保护及人才培养做深入系统分析,提出乡村本土非遗人才开发的具体路径措施,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外源式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自主发展和空间控制权,乡村旅游社区面临居民参与缺失、传统文化解构、乡村治理失序等多重困境,而新内源性发展聚焦本地资源利用、居民参与、地方认同等,与乡村旅游社区发展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契合性和适配性。以贵州少数民族村寨卡拉村为案例,通过深度访谈等剖析案例地新内源性发展路径和机制,研究发现:超地方发展理念推动了优势产业在地化发展,居民广泛参与并构建公平利益联结机制增进了居民社区认同,嵌入在乡村中的家训、家规和家风文化提升了乡村德治水平,外部市场联结推动了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创新,乡村精英发挥了重要的组织动员作用,多要素结合推动了乡村新内源性发展。研究拓展了乡村旅游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视角,为乡村旅游社区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路径和模式创新提供了新的洞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