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阳泉市旅游业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注下, 坚持科学发展观,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经过全市旅游行业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展,在十五即将结束时, 全市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2005年阳泉市接待国内旅游者358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15.35亿元,同比增长44%;接待入境旅游者1140人次,外汇收入47.3万美元,同比增长75%;全市景区  相似文献   

2.
2004~2005:回顾与前瞻--中国旅游业发展走向的十大事项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随着元旦钟声的敲响,2005年已经到来。那么,在新的一年里,中国旅游业将如何发展呢?这不仅是中国经济界,不仅是旅游产业集群所涉及的各个行业共同关注的事情,同时也是普通中国百姓关心的事情。如果回顾一下2004年中国旅游业所发生的十大趋向性事项,那么2005年中国旅游业的走向也就不难推知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据旅游行业发展报告,作为六大新兴消费热点行业之一的旅游业,在未来10年间,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为此,一些高校的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相关专业也应运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2018年,是个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年份,改革开放经过了40年,中国旅游业也将随之进入一个新时代:中国旅游4.0.我为什么要提出中国旅游4.0?我们必须从中国旅游发展的背景和历史阶段说起。一、中国旅游发展的背景(一)中共"十九大",中国进入新时代的标志中共"十九大"把中国带进了新时代。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年的  相似文献   

5.
在<2008年旅游绿皮书>的国内旅游发展报告中,我曾经说到中国国内旅游在"十五"期间是"稳健的大步",而"十一五"的这两年又表现为"适度的加速".这是中国国内旅游业日臻成熟的表现,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收获.  相似文献   

6.
旅游产业与信息技术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浩 《旅游学刊》2012,27(7):8-9
2011年9月,国家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邵琪伟在接受《中国旅游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要推动旅游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一是要加快推动旅游业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以实现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目标;二是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提升旅游业,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休闲计划在百姓心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旅游人次增长速度加快,人均消费也在逐年提高.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提供资料表明,2016年,全域旅游推动旅游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大众旅游时代的市场基础更加厚实,产业投资和创新更加活跃,经济和社会效应更加明显,旅游业成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力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国内旅游44.4亿人次,增长11.0%;入出境旅游2.6亿人次,增长3.9%;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69万亿元,增长13.6%,人均出游次数为3.5次.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国旅游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旅游业在创新发展中继续领跑经济增长.旅游已经发展到大众化旅游中高级阶段,向日常休闲回归,差异化游憩环境逐渐成为休闲的手段.休闲需求进入越来越多百姓的日常生活,国内旅游需求旺盛.预计2017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48.80亿人次,同比增长10.0%,人均出游次数将达到4.5次.  相似文献   

8.
《山西旅游》2006,(1):14-15
阳泉市旅游业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注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经过全市旅游行业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展,在十五即将结束时,全市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05年阳泉市接待国内旅游358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15.35亿元.同比增长44%;接待入境旅游1140人次,外汇收入47.3万美元,同比增长75%;全市景区接待量可达到35万人次,同比增长68%,门票收入达535万元。  相似文献   

9.
海外     
瑞士2009年旅游业需求预期将降3%瑞士巴塞尔经济景气研究所预计,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瑞士旅游市场需求2009年将下降3%,2010年下降1.4%,2011年可望恢复1.3%的增长。该研究所最新预测显示,在2008年11月至2009年4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信息科技与旅游业的协作进展显著,信息科技在旅游的运作和管理等应用上愈来愈普及.自1980年起,国际旅游研究的学者一致认同信息科技的出现将改变旅游业的惯例、策略和整个行业的结构(Buhalis&Law,2008).随着信息科技迅速发展,应运而生的计算机预订系统(Computer Reservation Systems)、全球分销系统(Global Distribution Systems),以及互联网(Internet)在旅游业的逐渐普及,更进一步奠定了"旅游信息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据国家旅游发展规划,2020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将达到3.6万亿元,相当于届时GDP的8%。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接待国。未来十几年,我国旅游业无疑将迎来一个大发展时期。民营资本的介入,能否为旅游产业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民营旅游企业能否从中找到"拓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由国家旅游局组织召开的"中国旅游日"初审会议2008年6月在京举行,浙江宁海县提出的"5.19"倡议成为会审的主要议题.此后半年多,<中国旅游报>陆续刊载了几篇讨论文章,尤其是刘德谦先生的建议给人以甚多教益.对于这样一个事关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大问题,笔者也想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3.
<正>过去20年,旅游业是世界范围内增长最快的经济部门之一,尤其是对于经济体量和人口总量都十分巨大的中国来说更是如此。我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2014年的27 524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44 989亿元,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更加巩固((1))。2023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00%((2))。2023年“五一”期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3))。旅游企业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最基础单元,是直接提供旅游服务的市场主体。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旅游规划的热潮近年来日益汹涌。2000年11月22日 ,国家旅游局颁布了《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 ;不久前 ,某地又出现了聘请国外专家做旅游发展规划但效果并不理想的情况。作为专家学者 ,应该为旅游业提供什么样的规划 ?中国旅游业又需要什么样的旅游规划 ?如何才能做出科学的、真正具有可行性和指导性的旅游规划 ?这是事关行业发展、产业发展以及企业发展的大问题 ,需要我们做出认真的探究。为深入探讨这一问题 ,本刊编者特约请了一些与旅游规划工作密切相关的人士发表看法 ,分析问题 ,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旅游研究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应运而生。虽然中国旅游业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行业,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路径与大多数发达国家迥然不同,中国是在短缺经济的环境中优先发展入境旅游的。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由双轨制逐渐并轨成单轨制,旅游市场由入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去年人们还没有感到金融危机带来的寒冬效应,那么现在,这场金融海啸的影响已慢慢地渗入了社会各个行业。对于旅游业这样的服务行业,没有游客就等于切断了涉旅企业的生命线。餐饮业是旅游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经济危机对餐饮业的冲击自然也不可小觑。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毒奶粉事件,禽流感等都对餐饮业带来冲击。挂着"中国规模最大的酒楼"之称的长沙西湖楼,在遭遇到这场经济危机时,如何化解各种危机,又会采用怎样的应对政策呢?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经历了从年初到年中的一系列灾难,再到年底的金融危机,旅游业一路走来,如履薄冰。那么,在旅游业一线的旅游从业人员眼里,这一次的金融危机究竟会带给旅游业怎样的打击?对于2009年,他们又有怎样的希冀?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1月在中国上海召开的国际旅游学会(ITSA)第二届双年会在"奥运后、世博前"的背景下集中探讨了大型会展节事活动对旅游业以及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对都市旅游发展的动态影响,对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旅游及会展产业和会展、都市旅游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由于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2009年对于全球经济来说注定是关键的一年,对于旅游行业的影响更是首当其冲。为此国家旅游局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国内旅游业发展,刺激旅游消费、拉动内需。2009对于旅游企业来说是艰难的一年,同时也会有着更多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20.
国际经验表明,奥运会的召开将极大推动东道国旅游业的发展,其刺激作用对处于旅游起步阶段的国家则更加明显。毫无疑问,2008年我国旅游行业将分享北京奥运盛宴,而酒店业预期会成为最大受益者之一。此时,我们不禁要问:我国的酒店业确实做好了迎接奥运的准备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