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在对河南省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值赋权法的评价模型对河南省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度,并借助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1991-2010年间河南省物流业和制造业联动发展的协调性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水平整体上不断提升,两者之间的协调性亦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企业经济》2015,(10):122-126
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价值链提升的必然要求。它们之间的协调发展不仅是总量的同步增长,更是效率的适应与协同提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八大经济区的物流业与制造业的综合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发现物流创新不足导致我国物流业效率明显落后于制造业;从效率角度对八大经济区两业灰色关联度进行测量与比较分析,发现各省市区两业联动水平和区域整体两业联动水平存在显著的不一致。因此,加快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区域一体化对于物流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利  王亚宁  施桂珍 《价值工程》2010,29(25):20-21
分析了江苏省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现状,结合江苏制造业发展较快条件下,如何提升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宏、微观两个方面对江苏省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水平进行了深入的差异分析,并探讨了造成两个行业发展不协调和差异状况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促进江苏省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5.
结合西宁地区当前经济形势,在论述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关系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建立西宁市特色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协调度模型及灰色关联模型,对西宁市2002-2013年两行业发展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西宁市地区的特色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关系密切,但总体发展水平处于濒临协调状态。西宁市应全面推广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系统提升工程,鼓励有条件的特色制造企业物流外包,加大知名物流企业引入力度等政策,使地区的特色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国内外物流业和制造业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广东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现状,肯定了广东加强物流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提出广东物流业和制造业联动发展的建议,以期为我国的物流业和制造业的联动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国内外物流业和制造业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广东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现状,肯定了广东加强物流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提出广东物流业和制造业联动发展的建议,以期为我国的物流业和制造业的联动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是各级政府正在极力推动的工程。本文在阐述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陕西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陕西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发展不甚协调。对此,本文进一步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陕西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即改变制造企业观念,促进其物流服务外包;加强物流企业的扶持,提高物流企业服务能力;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构建良好的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9.
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计量经济学的灰色关联模型入手,结合江苏省的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具体情况,根据统计年鉴与统计公报的数据,定量分析了1998-2007年江苏省制造业与物流业两系统之间的协调度变化,得出了江苏省的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调发展正处在协调与不协调的临界状态。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6,(2):48-50
通过阅读文献阐明了制造业和物流业协调发展的内在联系与必要性,用灰色关联模型对广东省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发展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促进广东省两业联动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辛明 《河北企业》2023,(11):43-47
物流业与制造业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协同发展关系,探究两业融合发展对推动物流业转型升级及提高制造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以珠海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灰色关联分析2012—2021年该市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度,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测算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协调程度。结果显示:珠海市物流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适中的关联度,耦合协调度从轻度失调到中度协调,仍有待提高。为了推进珠海市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出建立两业共生共荣的融合机制,依靠制造业优势,加强物流业深入供应链上游、增强物流业服务水平,鼓励制造业物流外包等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首先分析苏北五市的经济运行情况,重点分析物流业和制造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在江苏省的地位。以徐州市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物流业和制造业的主要成分,再结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00年到2012年两业的协调度,得出2008年是一个分水岭,2008年以后徐州市制造业和物流业稳定协调发展。最后根据苏北特色对物流业和制造业的协调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3.
汪春阳  范林榜  董慧君 《物流技术》2014,(17):171-173,200
首先分析苏北五市的经济运行情况,重点分析物流业和制造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在江苏省的地位。以徐州市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物流业和制造业的主要成分,再结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00年到2012年两业的协调度,得出2008年是一个分水岭,2008年以后徐州市制造业和物流业稳定协调发展。最后根据苏北特色对物流业和制造业的协调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4.
湖北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协调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别论述了湖北省物流业和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协调程度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据此提出促进湖北省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相关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河南省物流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协同发展为研究主题,通过对国内外物流业与制造业产业协同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以明晰两个行业协同发展的研究方向。基于灰色关联度理论和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通过河南省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以构建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度评价模型。以2010—2021年河南省物流业和制造业的统计数据为样本,计算两业的有序度及二者之间的协同度。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水平处于相互独立阶段、初级协同阶段。最后,文章从政府、物流业、制造业和行业协会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促进河南省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陈宇  钟诗韵  陈钢 《价值工程》2015,(15):49-51
本文选取了京津冀区域作为研究主体,以2003-2013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运用了数据包络分析(DEA),将物流业和制造业的数据互为输入与输出,分析了该区域近十年以来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两业在这十年间的整体发展并不协调;以物流业为投入、制造业为产出时,仅有2008年和2013年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发展是协调的,但规模效益呈递增趋势;以制造业为投入、物流业为产出时,2003至2005年两业的发展是协调的,其他年份均为不协调且规模效益呈递减趋势。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是互为依托的,在相关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理论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内蒙古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的产业联动关系,利用计量经济学对1990-2010年间内蒙古制造业和物流业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内蒙古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的动态联动关系,分析了内蒙古物流业和制造业联动发展的现状,并就如何促进内蒙古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的联动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煜  骆温平  刘华荣 《物流技术》2014,(19):141-143,158
运用2004-2011年的面板数据,结合数据包络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我国八大经济区物流业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两者的关联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除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经济区外,其他地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明显低于制造业;技术进步是影响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东部、南部和北部沿海经济区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水平较高,西南、长江中游和黄河中下游经济区次之,东北和大西北两业联动水平最差。  相似文献   

19.
汪春阳  范林榜 《物流技术》2014,(13):153-156,163
利用徐州市2006年以来的行业经济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徐州市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进行研究,得出徐州市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还不是特别协调的结论,并就未来徐州两业发展建言献策,以推动徐州市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产业转移进程中湖北物流业发展策略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东部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进程中,湖北物流业存在着物流成本高、缺乏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低、与制造业缺乏战略合作的问题,可以通过利用原有产业基础、引进"产业链"和本土化相结合、增强制造业和物流业战略合作、外包、信息化、发展内陆港几个策略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