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第一个提出“打破铁饭碗、打破铁工资”的马胜利1984年因承包石家庄造纸厂而名震天下,20年转眼一瞬间,马胜利在销声匿迹一段时间后,选择了重出江湖。马胜利现象的余波和马胜利传奇的故事,又将人们的眼球吸引了过来。  相似文献   

2.
2004年春,在青岛双星集团举行的“双星‘老汪’包‘老马’”新闻发布会上,曾几何时,号称“中国国企改革承包第一人”的马胜利心情异常激动,他被双星集团聘为副总经理兼双星马胜利纸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当他从双星集团总裁汪海手里接过沉甸甸的聘书时,这位赋闲10年的老企业家悲喜交加。30岁以上的中国人几乎都记得1984年因承包石家庄造纸厂而引起轰动的马胜利。那时,他是当之无愧的“兼并大王”,谈一个小时就可以签下一个厂子的承包合同。然而,他就像天际一颗流星,辉煌过后即告陨落——1995年10月,马胜利被免职。马胜利的再度出山,使这位“风光一时、寂寥多  相似文献   

3.
中国鞋王欲淡出制鞋业在3月25日的“老马新闻发布会”上,汪海明确表示,自己”承包”马胜利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似乎是为了帮马胜利“脱困”,是英雄惜英雄,并没有经过长远成熟的考虑。“没有老马,我不会操作纸业,有了老马,才开始研究纸业。”  相似文献   

4.
长寿总裁     
前不久,双星集团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双星总裁汪海承包了著名的"马承包"马胜利,打造中国双星马胜利纸制品名牌.企业家承包企业家,一时间,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2004年3月25日,在这春光明媚的季节,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在著名的双星集团总部,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新闻发布会,大横幅上红地白字爆出热点:双星老汪“包”老马。这位“老汪”,就是纵横驰骋中国企业界近30年的“不倒翁”汪海,这位“老马”,就是曾经叱咤风云号称“中国国企改革承包第一人”的马胜利。在  相似文献   

6.
从1984年到1998年,14年间,马胜利经历了两种职位和两种经营方式的变迁。在退下来的岁月里,马胜利根据自己经营私企的情况,再结合自己以前经营情况,总结出以前工作的十大失误。  相似文献   

7.
〈正〉“全国忧秀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首届优秀退伍军人”、“世界风云人物”、“世界杰出人士”、“中华十大管理英才”……曾获得一百多个荣誉称号、身价高达10.299亿元的“中国企业第一人”,不是什么管理硕士博士,而是从军营里走出来的一名普通退伍军人,他就是现任青岛双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汪海。自任橡胶九厂(双星前身)领导以来,短短十几年时间,汪海将一个小厂发展成为资产总额26亿元的名扬海内外的跨国企业集团公司。双星发展壮大的过程,就是他无私奉献的奋斗过程。  相似文献   

8.
原石家庄造纸厂厂长马胜利,去年创办了私营企业“石家庄马胜利纸品有限公司”。不久前,他在回顾当年担任国有企业厂长时的教训以及今年创办私营企业的感受时说,“国有企业最大的难点是政府干预太多”,“如争千起私营企业来自由多了,真是如鱼得水,第一次有了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感觉”。  相似文献   

9.
“马胜利是个风云人物。风过去了,云过去了,也就完了。”为马胜利主持葬礼的阿訇说 马胜利没有活过大年初七。他活了76岁。那天一大早,马胜利的发小老金撂下电话,就匆忙赶往医院——老马不行了口从小一起玩大的交情,他要去送他最后一程。  相似文献   

10.
是怎样神奇的一个小罐罐,可以让数以千万计的消费者祛除病痛,感激终生?又是怎样神奇的一个小罐罐,在造就了一个身家千万的“天王神罐之父”后,又创造了一个三年制造200多个百万、千万富翁的创富奇迹,并近乎“狂妄”地喊出“造就中国千万个百万富翁”的口号?关注投资、熟悉医疗保健行业的人们都不会陌生于这样一个名字--“天王中药神罐”和它的发明人著名生物医药专家蔡绪旺教授,也曾争相探知,在这个被业内人士奉若“投资经典与财富传奇”的“神罐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一个怎样真实而又极富传奇色彩的山东汉子?最近,本刊对蔡绪旺进行独家专访,倾听和记录他与他的经销商们携手打造“天王神罐帝国”的风雨历程……  相似文献   

11.
从2万元投资起家到10多亿元总资产,1988~2005年间,泰豪人演绎了一段“自主创新以立业”的传奇!创业之初,泰豪人梦想成为江西省最具影响力的IT企业。1996年,这个梦实现了。后来,他们又梦想以公司上市促进产业规模化,建立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现代工业园区。这个梦想再一次实现了。如今,泰豪人又开始了新的梦想--做中国的泰豪,做世界的泰豪。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了六次比较明显的波动,包括五次通货膨胀、经济过热和一次通货紧缩,经历了六次比较大的宏观调控.而在中国的企业发展史上,一个国有企业老总能在位50多年,不得不说是一个传奇;一个国有企业的老总能够一直站在企业改革的风口浪尖而不倒,并且67岁了依旧在董事长的位置上呕心沥血,在中国更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然而,汪海做到了,他在任厂领导55年的这段岁月不仅包含了中国改革开放所有的风风雨雨,而且也见证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道路上的种种探索和创造.正如汪海所说:双星的50年,是改革开放的50年,是双星奋斗的50年,是双星发展的30年,是双星辉煌的30年.  相似文献   

13.
汪海拔钉子     
双星集团总经理汪海抓质量是出了名的,有人戏称:在江海的”语录”里,关于质量的论述最精辟、最出色。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不好就等于自杀”,“企业什么都能改革,唯独质量不能改革”,都是出自这位企业家之四。然而,汪海的强项不在于会说,而在于真抓。一次,去北京开会,一家商场将顾客投诉的一只带有钉子的双星鞋交给了江海,经分析,原来是制作过程中的钉子没有除干净,质检人员又没有及时发现造成的。汪海敏锐地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世。回到青岛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开由中层以上干部参加的会议,会议开始,他没有长篇大论的作报…  相似文献   

14.
回眸张近东15年的创富历程,始终离不开一个“快”字。1984年,张近东走出南京师范大学的校门,进入一家南京鼓楼区属企业。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出现一股“下海”潮流。年轻的张近东也在此时跃跃欲试,他利用工作之余承揽了一些空调安装工程,为自己攒到了10万元创业资本。当时最热门、最赚钱的商品是家用电器,彩电、冰箱、洗衣机等供不应求。但张近东却没凑这个热闹,在冷静思考了几天后,他做出了令周围许多人惊讶的选择:专营那时还属于“奢侈品”的空调。  相似文献   

15.
张艾丽 《经营者》2003,(10):54-55
<正> 市场将军,宝刀未老战绩卓著汪海,1941年生,1966年曾参加抗美援越,1974年任青岛橡胶9厂政治部主任,1983年出任该厂党委书记,现任双星集团董事长、总裁。在汪海的人生履历中,他早就是一个优秀的经营者。早在1959年,他就被评为青岛市先进工作者;1987年获“五一”劳动奖章,同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经营管理者:1988年荣获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称号:1989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管理专家荣誉,同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0年,荣膺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特等奖……环绕在汪海头上的荣誉光环的确太多了,但他并非浪得虚名,相反,他以实实在在的、显著的经营业绩,交出了自己优秀的人生答卷。在他的率领下,青岛双星集团已发展到3万员工,总资产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0月30日,第100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完满结束。与以往不同,本次广交会发生的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长期以“物美价廉”风靡全球的“中国制造”在本次广交会中开始集体涨价!不少行业的涨价幅度甚至达到了10%到20%之多……由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中国制造”价格全线上扬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导致这种趋势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次涨价,又将对中国的出口,乃至中国经济、世界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又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7.
《东方企业家》2003,(9):88-93
您知道中国网络游戏的市场规模有多大吗?2001年只有3亿元人民币,可是到了2002年就达到了9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06年将高达83亿元人民币,在2002年.一家叫做盛大网络的公司异军突起.凭借一款名为“传奇”的游戏.独占了中国网络游戏市场60%的份额,其领军人物陈天桥当时还不足30岁,这个故事颇富传奇色彩,不过.随着成功,麻烦也来了。  相似文献   

18.
上海第二毛纺厂是一家具有60年历史的国有大型毛纺厂,11年来,我厂从一个生产滑坡、效益下降、人心涣散的企业,变为人均创利税、万锭创利税、全员劳动生产率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连续10年位于全国同行业之首的企业利润从1983年的858.6万元,上升到600O多万元,平均每年递增20.45%,我们的做法是:一、“金蝉脱壳”,技术改造保效益1984年至1986年间,“二毛厂”借横向联营东风,以技术优势开路,用“金蝉脱壳”形式下放设备搞分厂,既完成了本企业的设备改造,又保证了正常生产,并为企业效益不断增长打下了基础。1984年初的“二毛”,…  相似文献   

19.
“从毛泽东时代走过来的厂长,全国大概只有我这一个了;在全国第一届优秀企业家里评出的20名企业家明星里,如今也只剩下我和青岛的汪海两个。”他青春永葆的秘密是什么? 1949年1月,14岁的冯根生沿着祖辈、父辈的足迹,进入素有·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之称的老字号胡庆余堂当学徒,从此开始他至今已50多年的中药生涯。1972年,冯根生来到杭州郊外一片建在荒山野岭的胡庆余堂煎胶工场开始了他的创业。当时这个工场被命名为“杭州中药二厂”,冯根生任厂长。29年后,“破庙”已无迹可寻,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流淌着滚滚财源的现代化宫殿——中国青春宝集团有限公  相似文献   

20.
又一个中国商业史上的小震荡。 历数“一元年薪”案例,只有苹果的乔布斯和克莱斯勒的艾科卡等成为“传奇”。而在中国,“一元年薪”、“零年薪”并没有赢得掌声,反倒引发了一场薪酬讨论风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