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3 毫秒
1.
全面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政策是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举措。新政策内容包括: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取消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恢复到17%。要大力宣传增值税转型的必要性,建立健全管理服务队伍,确保转型改革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盖地 《财会学习》2008,(12):1-1
媒体披露,温家宝总理今年11月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即由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多年期盼、多年等待的增值税转型,在经过多次"转型试点"后,终于一步到位了.  相似文献   

3.
自2009年1月1日起中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实现了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变.本次改革主要涉及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税种的税负变化,企业的税收总体负担明显减轻.增值税转型改革可以刺激企业投资,鼓励企业更新设备,降低企业技术创新成本.  相似文献   

4.
吉青 《会计师》2010,(10):29-30
<正>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即自2009年1月起允许纳税人抵扣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在全国范围实现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换。一、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纳税的影响消费型增值税政策下,纳税人购进的固定资产所发生的进项税额能够在发生当期抵扣。增值税转型对纳税企业到底会有什么影响?这种影响是否仅涉及到所得税以及其他税金?对于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黄宁宁 《会计师》2009,(10):46-47
<正>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和流通各个环节的新增价值进行的征税,属于流转税,共有生产型、收入型和消费型三种类型。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生产型增值税。自2004年7月1日起,东北、中部等部分地区先后进行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取得预期成效。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开始全面实行消费型增  相似文献   

6.
刘策 《时代金融》2013,(27):48-49
增值税转型就是将其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我国增值税转型之前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扣除外购固定资产所含增值税进项税金,在新形势下生产型增值税的弊端也越发明显。我国于09年1月1日正式推行增值税转型,即在维持现行增值税税率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全国范围内(不分行业和地区)的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  相似文献   

7.
我国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这次改革是我国税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以增值税转型为出发点,从企业财务的角度进行探究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工作产生的具体影响,从理论上分析了税制改革对企业整体税负、财务报表、财务活动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并以实际例子进行分析,同时对企业在新的税制下进行投资和经营活动提出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从2009年1月1日开始,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由生产型转变为消费型,企业购入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允许从销项税额中扣除。建筑施工企业在获得税收减负效应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负面问题。一、增值税转型对施工企业的影响目前,许多建筑施工合同是以总承包形式签订,作为承包方的建筑施工企业往往包工包料、或者包工部分包料。增值税转型之后,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过程  相似文献   

9.
郭新伟 《会计师》2009,(10):49-50
<正>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新暂行条例》)。《新暂行条例》于2009年1月1日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施行。此次增值税转型标志着我国增值税体系完成了从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  相似文献   

10.
刘芳 《会计师》2010,(10):19-20
<正>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流通和劳务各个流转环节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所课征的一种具有税负转嫁性质的间接税。本文主要介绍了增值税转型改革的主要内容,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转型后固定资产处理问题理解不够的情况,通过案例将容易混淆的问题加以说明。一、增值税转型改革的主要内容根据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与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本次增值税转型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下:(一)自2009年1月1日起,全国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相似文献   

11.
坍檀 《财会学习》2009,(2):32-34
今年1月1日起,全国推开增值税转型改革,对征收增值税的企业全面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影响显现的背景下,具有短期减税功效的增值税转型方案,对所有增值税纳税企业来说,无疑是最实惠的刺激措施:全国范围内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新购进的设备可以抵扣进项税款,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统一并调低,一般纳税人进入门槛下降,小企业整体税负普遍降低,增值税改革走进新纪元.  相似文献   

12.
罗静 《中国外资》2009,(16):172-173
为应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决定,调整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全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提出了十条具体的应对措施。其中一条就是,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本文从增值税不同类型的比较分析以及现行增值税政策存在的问题,对增值税转型的内容及对企业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自2009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允许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同时,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由原来的工业6%、商业4%统一降低至3%,  相似文献   

14.
增值税转型是按照“进项税额”的扣除方式.增值税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只允许扣除购入的原材料所含的税金,不允许扣除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的税金:二是所有外购项目包括原材料、固定资产在内.所含税金都允许扣除。通常把前者称为“生产型增值税”.后者称为“消费型增值税”。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增值税转型就是将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其核心内容是允许企业购进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金可以在销项税金中抵扣。  相似文献   

15.
车岳云 《会计师》2009,(6):60-61
<正>一、增值税转型含义及必要性分析增值税按照对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税金扣除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三种类型。生产型增值税只允许扣除购入的原材料等所含的税金,不允许扣除外购固定资产等所含的税金;收入型增值税是一种过渡类型;消费型增值税是指对所有外购项目包括原材料和固定资产在内所含税金都允许扣除。  相似文献   

16.
增值税转型     
增值税转型是按照“进项税额”的扣除方式,增值税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只允许扣除购买的原材料所含的税金,不允许扣除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的税金;二是所有外购项目包括原材料、固定资产在内,所含税金都允许扣除。通常把前者称为“生产型增值税”,后者称为“消费型增值税”。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增值税转型就是将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其核心内容是允许企业购进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金可以在销项税金中抵扣。当然,这将相应减少财政收入,但有利于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国产品和进口品平等竞争,从而促进产业结…  相似文献   

17.
增值税改革对地方税收收入影响"最小化"的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增值税改革的模式在学界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以目前东北三省试点转型增值税为蓝本,在所有行业对生产用机器设备全额抵扣的改革模式;第二种是在第一种基础上扩大抵扣范围,对所购全部固定资产包括机器设备和房屋建筑一次性抵扣,即消费性增值税改革模式;第三种是进一步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对产品的全部流转环节产生增值额,不分行业全部实行增值税,完善增值税征收链条的改革模式。本文主要从增值税转型改革在全国范围推开后,对地方税收的长、短期影响以及如何兼顾中央和地方利益这一角度进行探讨。笔者认为,这三种税改模式各存…  相似文献   

18.
增值税转型是按照“进项税额”的扣除方式,增值税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只允许扣除购入的原材料所含的税金,不允许扣除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的税金:二是所有外购项目包括原材料、固定资产在内,所含税金都允许扣除。通常把前者  相似文献   

19.
增值税转型对经济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增值税转型具有拉动投资的效应,本文从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区域结构、投资与消费结构等不同角度对增值税转型可能会对我国经济结构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增值税转型可能会使本已失调的经济结构进一步恶化,增值税转型推进方案的选择应该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20.
刘志坚 《会计师》2009,(2):48-49
<正>一、增值税转型新方案经国务院批准,我国2009年1月1日起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将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其核心是在企业计算应缴增值税时,允许扣除新购入机器设备所含的增值税。转型改革后,一是在全国推开,取消了地区和行业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