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其重点体现在“宽”上,即“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诉可不诉的不诉”、“可判可不判的不判”。因此,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宽严相济是我国现阶段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一项基本政策,而且该政策主要是从司法中刑罚适用(即量刑)层面着眼,鲜明地强调宽严相济是刑事司法政策。文章正是以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为视角论述其与法官在量刑上的自由裁量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民族恐怖主义犯罪作为一类犯罪现象,有其自身的特点。基于这些特点,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于惩治民族恐怖主义犯罪具有指导意义。在打击民族恐怖主义犯罪中,必须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总体上,坚持以严为主的基本方针,注重从宽的基本原则,坚持相济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中,必须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落实到预防和惩治民族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与刑事执行各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我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刑事控制应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定罪中体现区别对待这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精神,从严打击假冒商标和版权盗版犯罪行为,对专利和商业秘密犯罪的刑事控制相对从宽.在量刑上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积极适用缓刑和罚金刑,并可适用恢复性司法,力求以宽济严.  相似文献   

4.
刑事政策作为社会政策的一种,在犯罪控制系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科学合理的刑事政策应当对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的有效运行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那么,究竟何为科学合理的刑事政策?经过考察,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因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其他刑事政策相比,具有更为丰富的实质内涵与时代意义,也更能体现刑事政策预防和控制犯罪、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的价值目标。因此,必须深化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认识。这就需要对其基本内涵予以深入、正确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予以更进一步的科学定位。  相似文献   

5.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基本刑事政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司法理念的重塑,是检察机关正确执行国家法律的重要指针.检察机关在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过程中,发现该刑事政策有许多方面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笔者从立法方面提出对现有刑罚种类的改进和完善以及增加刑罚种类等建议;从司法方面提出了完善和创新司法制度以及现有司法工作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金融刑事立法活动呈十分积极的态势,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司法实务部门对金融犯罪新罪名的适用却相当谨慎。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刑事立法与司法错位,导致法律虚置现象;犯罪构成要件不甚明确,立法技术有待提高;刑事政策宽容,司法非犯罪化;金融刑事司法人员专业素质的局限性等等。推进金融刑事司法工作,保障金融市场健康发展需要做到:协调金融刑事立法与司法,注重立法效绩,加强司法人员专业素质培养,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探索金融刑事司法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文章立足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犯罪进行了考察、分析,并对现行政策与立法的完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和国家对司法工作的根本政治主张,蕴含着符合司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是我国刑事政策中具有策略性的惩治政策。本文结合本院公诉部门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情况,积极探索在审查起诉阶段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原则和措施,并对当前公诉实践中贯彻宽严相济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9.
从法律依据、刑法基本原则、刑事政策、刑事司法实践及被害人权利保障5个方面展开论证,对目前将“人身危险性”因素列入量刑考量因素的理论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人身危险性”并非对社会存在实害,仅仅是一种犯罪未然状态的预示,具有或然性和不确定性。从犯罪构成理论来看,将“人身危险性”作为量刑根据之一,不仅缺乏法律依据,有悖刑法的基本原则,而且不符合我国刑事政策和司法实践,不利于保障犯罪人和刑事受害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10.
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脱胎于镇压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为1979年刑法所明确。它和刑事法体系都蕴含了从"敌人"到"犯罪人"的犯罪观嬗变,展示了一定的法治理念和科学精神。虽然,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为1997年刑法废除,但是其犯罪观的转向为以后的严打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带来启示:把犯罪者当做"人"是当代刑事政策和刑事法体系构建的逻辑主线。  相似文献   

11.
宽严相济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刑事政策,要求根据个案的不同情况作出从宽或者从严的不同处理,要对宽与严这两种手段之间此消彼长关系进行深刻理解和灵活把握,使两者之间形成有机的统一。对此,必须从政策、立法和司法三个层面对该政策的运用进行全方位研究。  相似文献   

12.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自提出至实施历经三年之久,那么,这一刑事政策的实践效果如何、执行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如何改进和更有效地执行是当前亟需解决和回答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在实证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当前执行这一刑事政策存在着认识偏差、司法观念落后等六个方面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增强司法能力、更新司法理念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曹静 《企业家天地》2011,(4):190-191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事法律在制定机制、规范形式、实施方式以及稳定性等方面存在不同。在两者之间的交叉关系中,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刑事法律具有指导作用,这种指导可分为立法和司法两个层次。司法实践中,作为执法工作者,正确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应注意维护民主政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4.
刑事和解制度是一项影响深远的准司法活动,通过犯罪嫌疑人对被害人的赔偿来弥补犯罪所造成的损害。从而恢复双方的关系。这项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诉讼资源,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文章立足刑事和解司法实践中的弊端,通过对我国现行法治环境的探究,阐述了建设和谐社会现实条件下构建中国特色刑事和解制度的构想及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5.
刑事诉讼中"两个基本"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确凿”的刑事办案原则,对刑事司法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本事实”从属于刑事证明对象,是刑事证明对象中最关键、最重要的部分;“基本证据”与刑事证明对象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切实贯彻“两个基本”的刑事司法政策,必然要对刑事证明对象的内容和范围进行重新限定;同时,还要坚持“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灵活运用“经验法则”和“情理分析”处理案件,遵循刑事证明标准在不同诉讼阶段的递进性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为了摈弃中国传统重刑主义和刑法工具主义的影响,从现代刑法观念出发,应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确立为我国基本的刑事政策。宽严相济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结晶,其对"宽"的强调及对"宽"与"严"辩证关系的理解,不仅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而且响应了世界轻刑化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17.
由于刑事政策能够根据社会形势变化及时作出变化,有利于国家对犯罪的控制和打击,因此在刑事司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自由、秩序、正义、效益等是刑事政策的价值目标,概括来说刑事政策包括直接目标与终极目标,刑事政策的直接目标与终极目标关系如何协调,以取得最佳实施效果,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下,在刑事和解中探索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恢复性司法在我国的有效适用,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本文主要阐述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刑事和解制度中的定位与价值,从与刑事和解制度相互配合的角度,对创建恢复性司法制度提出初步的设想,以期为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9.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以犯罪和犯罪人的多样性、复杂性、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与对犯罪人的处罚目的等为依据而提出的。其内容可归结为:该严则严,当宽则宽,严中有宽,宽中有严,宽严有度,宽严审时。运用这一政策,切忌不能只关注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还要注意与当时的社会情况相结合,并且不能脱离法律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理念和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不断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刑事和解"这一带有"和谐理念"色彩的制度开始备受关注。我国目前探索的刑事和解虽然与西方恢复性司法理念还有着较大差距,但是核心观点和价值取向上的共同之处为我国刑事和解的摸索指明了方向。通过比较法写作方法,介绍目前各国关于"刑事和解"的相关规定和做法,进而为我国刑事和解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争议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