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对于无权处分的效力有不同的界定。从有效合同的要件来看,我国应采用效力待定说,但必须对效力待定的范围做出限缩,根据相对人是否善意判断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  相似文献   

2.
我国《合同法》对承租人自行转租的行为采取了类似于德国和日本的限制主义立法模式,但又有自己的特点,并不完全否认自行转租行为的效力。在我国,无权处分理论与自行转租是存在契合之处的,自行转租符合广义上的无权处分的范畴,可以适用无权处分理论来分析自行转租行为,在动产自行转租和不动产租赁备案的情况下,可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保护善意次承租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无权处分是民法学上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制度。它不仅涉及物权变动的模式区分,而且与善意取得、不当得利、权利瑕疵担保等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现行立法中关于无权处分的规定在理论界与实务界引起了长期未止的争论。以私法自治作为正当性说明的基础,对无权处分、处分权、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的概念及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无权处分与不当得利及权利瑕疵担保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私法自治原则进行了展望与新思考。  相似文献   

4.
在出卖人没有处分权的买卖行为中,合同的效力与所有权转移之间的关系,是民法学界长久以来争论的焦点根据法律行为划分为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的观点,运用法律事实分析权利变动的方法,综合考虑原权利人和善意第三人的利益保护,分析了不同情况下的无权处分中买卖合同效力与所有权转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无权处分行为,是指无处分权人以自己的名义就他人的权利标的所为的处分行为。在我国立法中主要体现在合同法51条,国内学者通常认为该条是我国对于处分制度的确立。在学理上,由于两种模式下的理论环境不同,引发了对于无权处分内涵的讨论,也引发了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制度的联系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6.
无权处分的法律效力一直就有争论,相关论文也非常多。在主张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区分对待和坚持物权行为有因性的前提下,对无权处分的法律效力加以区分控制。  相似文献   

7.
论物权的追及效力的有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是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财产权利,当它获得法律的强力保护后即具有了支配性、优先性、排他性、追及性等效力。物权的追及效力是指物权标的物无论辗转流落于何人之手,物权人均得追及其所在而直接支配该物的法律效力。在无权处分兼有善意取得的情形下,物权的保有和物权的取得会发生冲突,民法通过对无权处分的否定,从相反方向强化了物权的追及效力;通过对善意取得的肯定,又弱化了物权的追及效力,从而使物权的追及效力表现出相当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8.
预告登记制度是指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关于预告登记的法律性质,学者们主要有三种观点:(一)预告登记兼具物权和债券的效力.  相似文献   

9.
无权处分行为在民法学界一直是广受关注的问题,从我国《合同法》对无权处分的规定和《物权法》对善意取得的相关规定分析,我国无权处分和善意取得制度存在冲突。通过对其他国家所有权转移模式进行比较.认为可以通过修改合同法,将无权处分的债权合同认定为有效,在不改变善意取得条件的前提下,承认同一原则,从而解决二者的冲突。  相似文献   

10.
狭义无权代理为效力未定法律行为,其效力的确定有赖于本人行使追认权或否认权,相对人亦可行使形成权。在无权代理人所订立的合同无效的情况下,依其情形,无权代理人可能要对相对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在本人与无权代理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上,本人否认无权代理行为时,无权代理人可依无因管理的规定主张权利;本人追认无权代理行为时,本人与无权代理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依其内部关系确定。  相似文献   

11.
善意取得制度是一种以牺牲财产"静"的安全为代价而保护财产"动"的安全的制度架构,集中解决在无权处分情况下的权利瑕疵问题。我国物权法第106条规定的善意取得制度解决了无权处分的权利取得问题,但它将登记作为不动产善意取得的起点,对不动产善意买受人保护不够,构成善意取得在公示方面的缺隐;同时对无权处分人所交付的标的物的质量瑕疵及延迟交付等问题无暇顾及,不足以提供充分的救济调节交易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因此,该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公平偿债系破产法的立法宗旨,故而公平价值是破产法的天然价值,效率价值适度让位于公平价值也是破产法立法宗旨使然.鉴于此,对于管理人不当财产处分行为,应允许个别债权人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除了可以诉请管理人承担赔偿责任,还可以提起否认处分行为效力的诉讼.在实体处理上,可以参照《公司法》第16条的裁判规则构造个别债权人否认管...  相似文献   

13.
合同法第51条的规定不仅有悖于合同自由的原则,而且也有悖于善意取得制度以及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重构,如能将合同法第51条修改为:“无权处分的人处分他人的财产所订立的合同有效。但相对人恶意的除外”有其积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章试从责任转质的概念解析入手,对责任转质的法律性质作了粗浅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无权处分与善意第三人制度,尝试对责任转质的法律效力作出分析,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论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民法理论上,表见代理属于无权代理范畴,无权代理在理论上分为广义的无权代理和狭义的无权代理,表见代理属广义无权代理,由于表见代理在当今社会出现比较频繁而且在认定表见代理方面也意见不一,甚至出现错误认定,给社会经济活动和澌发事人带来巨大损失,因此,探讨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十分必要的,在认定表见代理构成要件时,除学者共认的要件之外,应重点放在相对人有正当理由想信无权代理人有代理权,相对人善意且无过失和外表授权与本人无联系这三个方面的阐释上。  相似文献   

16.
行政法律行为和诉讼法律行为的效力一般由宪法、法律直接规定,所以本文从公法规范、私法中的强制性规范两个方面论述了法律规范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影响。其中宪法规范对法官和对民事法律行为的当事人效力影响是不同的。在公法私法日益融合的今天,研究法律规范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影响有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尹凌 《全国商情》2008,(5):131-132
本文从传统的瑕疵担保理论入手,从无权处分与瑕疵担保制度的关系以及违约与瑕疵担保制度的关系的角度来阐述瑕疵担保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同时通过与德国的瑕疵担保制度的比较分析,论述了我国法律并未确立瑕疵担保制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传统的瑕疵担保理论入手,从无权处分与瑕疵担保制度的关系以及违约与瑕疵担保制度的关系的角度来阐述瑕疵担保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同时通过与德国的瑕疵担保制度的比较分析,论述了我国法律并未确立瑕疵担保制度.  相似文献   

19.
善意取得是所有权取得的一种方式,己为大多数国家民法所确认,是物权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善意取得制度创设的目的是保护交易安全。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包括:受让人取得财产时出于善意;转让人必须为无权处分财产的人;受让人须通过交易性质的法律行为有偿取得财产;善意取得的财产主要是动产。目前,我国正在构建新物权法,作为现代民法物权的一项重要制度,适当扩大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范围是符合法律价值趋向的。  相似文献   

20.
票据行为是一种法律行为,自然也可以以代理方式为之。民法上有关代理制度的规则一般也都可以适用于票据代理行为。但由于民法与商事法的立法旨趣各有侧重,为促进票据流通、保障交易安全,票据代理不能照搬民法上关于代理制度的规定。票据的无权代理是票据代理中一个非常典型的问题,与民法上的无权代理区别很大,其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对于票据的无权代理中是否应当赋予本人以追认权,多数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例与英美法系国家之立法例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