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国财政外部性问题的认识与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钢 《湖北财税》2003,(11):8-11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行为产生财政外部性的情况也日益增多,在我国这些财政外部性已经对财政体制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影响到财政职能的实现,并伴随产生新的财政风险和制度变异。在对我国财政外部性产生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克服市场外部性的经验,应从财政体制、政府体制、法律和民主体制等方面进行完善,以减少政府间财政外部性所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对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在实施绿色治理物流负外部性的过程中的博弈行为及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合谋行为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政府规制前提下,为了激励企业实施绿色物流,政府应尽量减少监督检查成本,并对负外部性比较严重的企业加以重罚,对实施绿色物流的企业给予补贴,以提高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的积极性;另外,在进行政府规制的过程中,必须制定严格的监督机制、奖惩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增加企业寻租的成本和风险,尽量避免企业和政府合谋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金融的本质属性(自然垄断倾向、弱公共品性质、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极易导致金融负外部性问题,即金融产品的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出现风险外溢效应。以前的研究重在微观金融外部性,而此次世界性金融危机中,宏观金融负外部性更值得关注:利益集团的成本外化、弱势美元的风险转嫁、政府创租以及救市的全球性负面社会效应。全球化的金融市场及其国家化的主宰者是宏观金融负外部性产生的制度根源,只有通过适当考虑对方的利益的国际合作、改革国际货币体系,世界各国才可能摆脱被动的金融负外部性承受者的身份。  相似文献   

4.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运用空间杜宾模型,依据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9年数据,考量产业集聚技术外部性发挥的有限性,以及政府科教支持对产业集聚技术外部性的交互作用。结果显示:在一定临界值之前,产业集聚能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过度集聚则会产生拥塞效应,多元化集聚可能产生的拥塞效应更强,专业化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更稳定,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政府加大教育支持有助于释放产业集聚的技术外部性,但在当前的支持力度下,政府科教支持效果甚微。  相似文献   

5.
公共财政形成与运行机制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通过liapnuov定理和Chebyshev不等式阐明了公共需要的存在性与显化问题;运用博弈论基本知识与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通过一个两阶段非合作策略性博弈模型,说明了公共财政是建立在政府代理人与市场主体博弈均衡结果基础之上的,而现实中的不均衡是博弈双方理性的利益趋向的必然结果;没有恒善或恒恶的政府行为人或市场主体,博弈的结果产生了对政府代理人的激励与淘汰机制以及对市场主体的约束机制.这种治权民授、相互约束的制度框架奠定了公共财政形成的社会基础,而公共财政正是在这种由不均衡到均衡的博弈过程中产生,并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的.  相似文献   

6.
政府实施干预政策来挽救金融危机是学者和各国政府的共识,但政府行为的完全倾斜或者政府行为的随意性,使得本来为了挽救市场失灵而制定的政策,最后却可能加重了市场失灵。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后,由政府行为所导致的金融负外部性一直如影随形,利益集团寻租下的成本外化、弱势美元的风险转嫁,政府创租的负外部性,救市的巨大代价和负面效应,尤其是美国印钞救市的金融负外部性,不仅向世界输出通货膨胀,且可能引发全球经济滞胀及世界性投机猖獗。对此,我们不仅要提高政府投资的智慧,更要深探政府行为金融负外部性产生的制度根源,只有改革不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才能摆脱"政府行为负外部性承受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交易主体同质效应对债券定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质效应是市场主体类别差异化程度低、风格与行为趋同等所产生的,明显呈现为基金类、银行类、保险类三类机构同质行为,并分别对收益率曲线的短期、中期、长期段进行了控制。同质效应产生的分割影响是负面的,使市场的有效性减弱,不利于价格发行机制的形成。文章提出了同质效应的概念并阐述了其内在涵义,并分别运用统计实证的方法证明了在债券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中存在的自发分割行为。提高债券市场的市场化程度是缓解和消除同质效应最好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小微企业发展关乎国计民生,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长期制约小微企业发展。本文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对包含商业银行和小微企业两类市场主体的小微信贷融资市场进行分析,并考虑了加入政府行为后博弈双方的决策机制及其对博弈均衡的影响。结果发现:双方在动态博弈过程中合作与否,取决于对方合作意愿的概率,而演化博弈均衡解是双方不合作;政府参与对构建更有效的小微企业融资系统具有推动效应,相应激励和补贴措施以及政府对银企合作外部条件的改善会对博弈双方达到最优演化均衡状态产生重要作用。据此,本文提出了强化商业银行和小微企业合作以及促进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2001—200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信息披露违规公司的处罚公告为切入点,从信息披露监管外部性的角度,研究信息披露监管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同行竞争者对处罚公告产生显著的信息传递效应,并且信息传递效应的程度与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显著正相关,这说明监管当局对违规公司查处的信息披露监管产生了显著的外部性,并且这种外部性与会计信息质量显著正相关。同时,本文还发现会计信息质量的改进与同行公司对处罚公告的市场反应显著负相关,说明信息披露监管的外部性对公司信息披露行为有显著影响,使同行公司管理者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市场学习行为。本文丰富了信息披露监管及其外部性的相关理论,并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在各牧区实施以来,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日益普遍,但是不规范的流转行为产生外部性,本文试图探讨政府在草原使用权流转中应当采取什么措施,从而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1.
探索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内在机制与治理路径是新时代的重大课题。本文基于省域边界地区的强外部性特征,从信息成本视角探讨地理区位如何影响边界企业资源获取,并作用于其策略性信息披露与股价崩盘风险。研究发现,相较非边界企业,边界企业股价崩盘风险更高。路径检验显示,边界企业的信贷可得性更低、融资成本更高、政府补贴额度更小;且应计盈余管理水平较高、会计稳健性较低、管理层讨论语调更积极,这说明资源匮乏与激进性信息披露是导致上述边界效应的重要缘由。拓展研究发现,一体化区域内与相邻于直辖市的边界地区不存在上述效应,且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与新型基础建设,以及强化分析师跟踪、媒体关注、高质量审计等外部治理,可部分缓解该效应。本文从资本市场的角度,为“边界之困”的形成及治理提供经验证据与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网络外部性理论本质上是一种货币替代理论。从网络外部性理论的角度,人民币国际化机制可归纳为协同机制、货币转换机制以及支撑机制三种。协同机制和货币转换机制构成人民币国际化的内在动力,支撑机制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外在支撑。随着人民币在贸易、投资和外汇储备中的扩大使用,人民币国际化将发挥正网络外部性效应。  相似文献   

13.
从2013年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分析来看,中国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呈现出典型的“羊群效应”特征.中央政府、其它地方政府、商业银行和企业等四类主体在地方政府举债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逐层分析这些主体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利于厘清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羊群效应”的产生机理.而从抑制“羊群效应”的治理框架来看,应逐步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担机制、地方政府官员绩效考评机制与激励机制、地方政府债务信息的生产与披露机制以及新型“政企分开”机制.  相似文献   

14.
杨思洁 《时代金融》2014,(3):204+207
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政府扮演"帮助之手"以及"掠夺之手"两方面展开分析,从政治关联对企业财务决策行为以及企业价值所产生的影响两个维度出发,研究了政治关联对企业影响的作用机制,政治关联对企业财务决策和企业价值影响的不同效应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形成动态的均衡。  相似文献   

15.
采用1994~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法对中国地方政府干预行为、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不考虑政府行为时,金融发展对中国城乡收入的差距只能产生微弱的正效应;转型期地方政府行为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有重要影响,相对于金融发展,地方政府的干预行为才是造成现阶段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关键原因;政府干预主要不是通过金融市场,而是通过其他途径对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显著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经济人"假设和外部性原理,建立政府、农户及消费者之间的三方博弈模型,考量地方政府检查策略下的生态补贴与惩罚措施以及质量标签策略对农户种植行为的影响行为.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的生态补贴政策与农药超标罚款政策对农户的生态种植行为具有促进作用,其监管效率受上级政府检查力度以及社会舆论的影响;而实施质量标签策略可以提升农户选择生态种植行为的收益,促使农户种植行为的选择转变;消费者对质量安全的敏感性会提高其进行生态产品购买的动因,倒逼农户进行生态种植.  相似文献   

17.
陈伟 《海南金融》2014,(11):9-13
风险投资的发展内生于经济发展,其自身具有内生行为规制,但其外部性却需要外部规制对其内生行为规制进行保护和维持。政府在风险投资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外部规制的作用,应当对风险投资的发展发挥合理的干预机制,以及寻找两者之间的契合点,即在风险投资的内生行为规制基础上,政府的外部行为规制应保护以及维持风险投资的内生行为规制。本文在分析我国风险投资发展路径的基础上,分析了风险投资发展过程中政府行为的"缺位"、"越位"以及风险投资的内生行为规制的作用和缺失,并提出在我国风险投资发展中,政府干预只能是提供总原则,而不是干预具体事务,同时要在风险投资发展与政策约束之间建立合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金融作为参与决定某个经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位置和形状的因素,包含在经济资源的范畴之中,而金融资源就是指某个国家或某个经济的金融体系.金融体系作为金融资源总体在一国经济中所产生的外部性效应,是金融资源对这个经济所产生的整体性功能,反映该经济体系的金融资源的质量特征;其内部绩效,则体现该经济体系的金融资源的积累成本和服务收益性质.本文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分析了影响金融资源内部绩效和外部性效应的决定因素,内部绩效和外部性效应变动对金融的质性发展和量性发展的不同影响,进而提出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条件;最后简要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金融资源发展对不同国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同群效应视角,运用空间杜宾模型,以2009—2020年沪深A股非金融业、非房地产业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企业金融化行为同群效应的存在性、作用机制和经济影响。研究发现:首先,企业金融化行为主要受同行业和同地区同群企业金融化行为及其特征信息的影响,且行业类同群效应更强;其次,当资本市场中投资者情绪活跃时,企业金融化行为受同群效应的影响会增强;再次,企业金融化行为同群效应会降低企业主营业务发展质量。因此,为避免企业金融化行为同群效应给企业健康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政府应当重点关注行业类同群企业金融化行为,并在资本市场中投资者情绪活跃时,加大对企业金融化行为同群效应的关注力度。  相似文献   

20.
循环经济激励约束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政府要坚持鼓励与限制相结合,运用财政、税收、信贷、投资、价格等政策,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形成以企业为主体,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相结合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