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增强。但要保持国民经济稳步前行甚至取得更大的进步,我国必须培养出一大批具有专业素质的创新创业大学生,使其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启动后,各地高校均将其作为重要课题进行研究。本文首先解释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内涵,并根据时代背景明确了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内在要求,根据高校推进两种教育的实际情况,总结了影响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实现有效融合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了相对应的策略,为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实现有效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职创业人才的培养需依托产教融合,通过建设实训基地、师资团队和实践活动等来实现创业素质的"双元"人才培养。以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国际商务专业为例,通过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搭建"创业梦工厂"基地,利用"双创节日来引领、创业社团育主力、实践课程再渗透"的产教融合实践理念开展国际商务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3.
创新驱动作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起推动作用的就是人才,而青年人才是推动创新创业(创新创业以下简称"双创")的主力军。"双创"教育可以融入到学校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中,其也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双创"的教育的本质是对"人"的教育,并不只是培育项目。本文研究目标是将"双创"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科学分析问题和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众创时代的到来,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的就业和创业,因此,推动高校创业教育的转型发展势在必行,是适应我国国民经济转型的战略调整,更是实现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前提。高校创业教育的转型需要向就业质量、就业层次、就业率转型,从创业实现教育向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融合转型。但在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良因素,因此,本文对众创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转型发展进行研究,并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众创时代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有关部门提供有效的帮助,从而提高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2018年文旅部的组建成立,标志着文旅融合将是大势所趋。在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文旅融合重大决策部署下,业界内对文旅融合的各种产业规划和实践活动进行得热火朝天。在教育教学研究层面,如何为文旅融合实践领域输送适应的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人才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以文旅融合为背景,以应用型本科高校为研究案例,以文旅融合专业群协同培养为理念,探讨了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提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行业企业融合的“双融合”模式,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提供借鉴,也为文旅融合下的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6.
正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2016年以来全国各省市及高校或科研院所分两批建设了120家双创示范基地,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促进创业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为实现创业机会公平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是农业大国,建设现代化农业、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及农村经济繁荣是推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将创新创业与农业紧密结合,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为此,国家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成立工作组,针对全国120家双创示范基地开展实地调研和专家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与"双创"的发展背景下,市场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为了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从3个方面分析了旅游管理专业"互联网+"创新创业教学改革背景。介绍了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学改革过程,以《专业导论与专业创新》为例,探讨"互联网+"背景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发实践成效。  相似文献   

8.
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教学重点工作之一,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对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经管类专业高校,提出"四层次、六位一体"创业教育体系,融合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链接了第一、第二和第三课堂,实现了创业教育中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正>最近网络上流行一句话"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健全农村"双创"促进机制,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到农村施展才华。那么应如何鼓励和支持返乡人员创业创新,"两会"代表委员纷纷发言,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双创""城归"等新力量为农村改革注入新动能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江门市市长邓伟根认为,现在,农民不再是  相似文献   

10.
<正>推进农村创业创新,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抓住历史机遇,推进农村"双创",调动起千家万户、千军万马、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农业农村发展增添新动能。亿万农民是农村"双创"中为数众多、潜力最大的群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涌现出一大批卓有建树的懂经营、善管理、素质高、沉得下、留得住的农民创新创业骨干队伍,他们成为了农业现代化的推动者,成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成为了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深入推进,"双创"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大学生返乡创业作为国家"双创"战略的重要内容,对强化农村人才和科技支撑、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厚植农村发展新优势,进而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笔者通过对河南省的50位返乡创业者的深度访谈,将其成功的因素进行总结,得出大学生返乡创  相似文献   

12.
<正>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精神,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农民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农民创新活力和创业潜力,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现就加强农民创新创业服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深刻认识农民创新创业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农民是新常态、新阶段背景下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人数最多、潜力最大、需求最旺的重要群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创新创业蓬勃兴旺,不断为发展现代农业、壮大二三产业、建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校新校区的不断建设,大学校园经济圈也逐渐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势头良好。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校园经济视阈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现状,结合目前我国"双创"发展情况,针对性的对校园经济中的创新创业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国家现在非常重视高校创业教育,高校开设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众创时代的来临,促使高校创业教育的转型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本论文主要从变革教育理念,以岗位创业为导向、众创时代高校创业教育转型的突破口、高校创业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阐述众创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转型发展,希望研究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农村创业创新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也成为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的主要抓手。而农村创业创新如何开展,以及如何培育农村创业创新的持续动力,这既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该尽早研究的问题,也必须引起立志扎根农村、助力乡村振兴的"双创"导师们深入思考。一、乡村振兴需要优秀的"双创"导师  相似文献   

16.
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促使创业教育在高校中逐渐普及,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已经得到了较大规模的开展。文章在众创背景下分析了当前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然后提出了几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建议,希望可以给高校创业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推动大学生创业。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教育部要求高校全面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一年级就要让大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明确自己的今后人生目标。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符合现代大学生发展需要,也是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基本要求。本论文主要从大学生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及现状、大学生创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互联系的意义、大学生创业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相融合进行阐述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希望能为研究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专家与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每年两会"就业""创业"问题都是代表委员聚焦的热点话题,今年也不例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创业",其中提出,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双创平台服务能力.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一定要让广大农民有更多务工增收的渠道.  相似文献   

19.
正11月15日,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在江苏南京开幕。开幕当天举办了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论坛,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强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双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部署要求,发  相似文献   

20.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国土资源行业要顺应国土资源事业发展的新形势,主动融入创新创业的时代潮流,积极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建设国土资源双创人才培育基地。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探索构建国土资源双创人才培养新模式;在教育实体建设方面,要创建国土资源创客学院;在智能平台建设方面,要开发国土资源双创人才大数据平台;在条件保障方面,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做好宣传推广、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