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湘江流域治理管理体制系统的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湘江流域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湖南省委、省政府将大力着手湘江流域的治理。湘江流域治理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其中管理体制系统的建立是其主要内容,管理体制系统建立以后,应当要有相应的运行机制作保障,主要的运行机制有全省协调机制、激励机制、制约机制、投入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绩效考核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雾霾治理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生态补偿""生态补偿机制"构成了雾霾治理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相关重要理论概念范畴,科学地揭示和认知其内在逻辑关系及应用价值,对进一步解决如何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解决区域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的制约问题,正确确定补偿主、客体利益关系,科学界定补偿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较为突出,生态效益及相关的经济效益在各利益相关方分配不公平,因此需要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国外生态补偿又称为生态服务付费,研究和实践时间较长,发展比较成熟,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和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既有经验,也存在许多问题。我国应该不断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法律,同时坚持市场化发展方向,逐步建立生态补偿的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4.
《企业经济》2013,(7):145-149
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涉及到流域上下游省区间的生态和利益关系,牵涉的范围广,利益主体多,省域之间的协商难度较大,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更难。本文以国家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新安江流域为典型进行实证研究,剖析了跨省流域生态补偿的难点与问题,构建了全新的体系框架,提出了推进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机制的政策建议。这对于化解区域利益冲突、完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推动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在全国展开、促进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环境价值理论和外部效应内在化理论的实践运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等方面揭示了本研究的现实背景和指导意义,对国内外文献作出总体评述,认为流域生态补偿作为生态补偿学术领域的一个分支,国内外学者无论是在理论基础、价值化分析方面,还是在实践模式等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从总体上看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希望在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和推动试点工作开展的对策建议上有所突破:阐释其理论深化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界定跨界大型流域生态补偿、跨省中型流域生态补偿、城市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为研究的区域重点,提出理论进一步拓展的大致框架和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6.
韩向华 《价值工程》2009,28(1):38-40
流域生态补偿模式是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生态补偿机制中的一部分。当前太湖流域生态补偿模式主要问题是:补偿责任不明确,补偿标准不合理,融资渠道单一。完善太湖流域生态补偿模式的关键是:明确流域生态补偿的主体和对象,确定科学合理的补偿标准,开拓多渠道的补偿途径。  相似文献   

7.
流域生态补偿的障碍因素及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流域生态环境危机和区域矛盾日益加剧的社会背景下,构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在阐述构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必要性的基础上,着重从体制机制、补偿意愿与补偿能力、技术、补偿费等方面讨论我国流域生态补偿面临的障碍因素,并对我国流域生态补偿运行机制做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以具有重要地理区位与战略地位的汉江流域为例,基于当前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水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突出矛盾的分析,深入探讨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流域发展问题;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汉江流域解决当前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凸显的资源环境问题、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提出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汉江流域发展应通过促进流域产业生态化、形成消费生态化模式、实现流域内部协同、推动流域内外共生途径,形成四位一体的发展战略,构建科技创新驱动、法律制度保障和生态安全监控三大支撑体系,从而有效推动汉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湘江流域遭受了较为严重的有机物污染,直接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和人们生活健康。.本文探讨了在湘江流域农业地质环境中建立有机物污染监测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建立监测体系的重点和难点和所需的技术方法和仪器设备等情况。  相似文献   

10.
矿产资源是维持地球系统生态平衡的重要介质和载体,不合理地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会破坏环境,打乱生态系统的平衡,引发人类的生存危机。如何减少和遏制矿产资源开采对环境的破坏,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是解决该问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当前城市垃圾处理设施面临的人口规模膨胀、土地空间有限、处理设施紧缺、影响社会局部稳定等突出问题;认为实施垃圾处理生态补偿是妥善处理并努力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从北京市经济、社会、环境的角度分析生态补偿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阻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此通过建立生态保护的污染补偿机制解决此问题备受各方关注,其关键是补偿标准的确定和外部成本内部化机理的建立,既能使补偿各方顾及各方利益,又能体现补偿标准的公平和合理。本文以我国工业行业生态污染补偿标准确定为研究对象,基于环境成本视角量化重污染行业和非重污染行业的补偿上下限,运用博弈逐步缩小区间,确定具体补偿标准。研究表明,博弈基础上达成的最终补偿标准能提升资源配置公平和效率,并进而推动生态污染补偿机制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13.
刘贻玲 《价值工程》2013,(33):112-113
本文试图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这个经济手段入手,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出发,探讨了矿山企业增加生态补偿环境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及其框架构建。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科技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人类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然而自然生态环境所遭受的破坏也不容小觑。如何应对当前的环境危机,突破遏止人类发展的"瓶颈",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企业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既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又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作为环境的重要影响者之一,企业理应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观,主动对外披露环境信息,切实承担起自身的环境责任。随着国家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环保立法不断加强,我国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状况也有了明显改善。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在披露内容、披露形式还是披露效果方面,情况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5.
渭河流域在社会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也出现了一系列复杂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渭河流域水环境已非同往昔,水患、缺水、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地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对渭河流域水环境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以期得到进一步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矿产资源开发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矿山开采又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导致矿区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矿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凤城市翁泉沟硼铁矿为例,系统分析了硼铁矿山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矿山治理恢复的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如何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选取了24个生态及环境经济指标,采用耦合模型,对吉林省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6-2008年吉林省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从濒临失调衰退类型演变为中级协调发展类型,但协调度则呈先上升后略有下降趋势,表明近年来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给资源环境发展带来较大压力。  相似文献   

18.
如何将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污染控制机制,是当前黄河三角洲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法律保障、权益规范等因素的综合分析认为,在黄河三角洲建立排污权交易机制的条件已经成熟,应当尽快制定黄河三角洲排污权交易法规和相关配套政策,确定适合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需求的污染总量控制目标等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核心内容,逐步建立和完善黄河三角洲排污权交易机制。  相似文献   

19.
河岸带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经济和旅游价值.对河岸带的关注目前多集中于其功能的开发,而忽略其生态基础和生态保护.回顾了国内外在河岸带功能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海河综合开发的具体情况,提出进行海河干流中段河岸带功能开发与保护要解决的问题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路径研究——以山东省枣庄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资源型城市因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问题,经济发展受到日趋严重的限制。以煤炭资源型城市———枣庄市为例,首先在明确资源型城市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问题。其次,通过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理论和模式分析,提出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应以经济持续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最后结合枣庄市自身资源特征、区位条件、发展阶段以及当前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与枣庄市相似的资源型城市发展模式与对策,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