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的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促进"三农"发展的着力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强基层社会管理。近年来,无锡始终坚持分类指导、科学规划、积极稳妥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虽然发展时间不长,却为农民市民化、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然而,随着建设发展的不断深入,新型农村社区存在的一些问题与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2.
解决"三农"问题,是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所在。而城市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但是如何选择城市化发展模式,对城市化发展的前景和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城市化模式的决策应该尽早作出,以减少盲目建设造成的浪费。城市化模式的选择,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通过城市化发展的道路,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城市化模式不断地暴露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适应性,创新中国城市化模式迫在眉睫。本文选择成都市温江区"幸福田园"项目为个案进行研究。该项目突出的特色在于以土地管理和利用制度调整为基点,在不变动农地产权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运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方法,以基层治理民主化为支撑,最终实现以"持地"城市化、"就地"城市化、"主动"城市化和"田园"城市化为特征的新型城市化模式创新。在城市近郊地区以农民为主体、以土地资源资本化为手段、以建设田园城市为目标的"幸福田园"模式对于中国探索新型城市化模式、平稳推进城市近郊农村城市化进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村社区"三社联动"治理模式创新对于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比分析三种新型农村社区"三社联动"治理模式的效能、选择标准、转换条件,发现城镇化水平和市场化程度越高,新型农村社区"三社联动"治理模式越倾向于"嵌入式→融入式→内生式"的转换路径;社区居民参与度越高,新型农村社区"三社联动"治理模式越倾向于"嵌入式→内生式→融入式"的转换路径;受制于不同社区治理能力的差异性,农村社区"三社联动"治理模式也呈现出相互转换的趋势。此外,从新型农村社区"三社联动"治理模式选择、治理主体自身建设、多元主体"三治"融合体系建设层面提出了创新新型农村社区"三社联动"治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以家庭为单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化的两难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以家庭为单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失为一项有效的制度安排。但是,这项制度的设计存在缺陷,它忽视了农民家庭成员身份分化的现实,给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转变和城市化造成障碍。本文在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计中“以家庭为单位参加”的原则之后,探讨了它对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社会保障制度协调发展的消极影响,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邱玉婷 《南方农村》2012,28(7):35-38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城市化进程中紧迫的农村工作要务,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在推广城乡互动和统筹发展的基础上,应该以城市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发展契机,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重新调整农村社区各自治组织的职能,明确广大农民在社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实现政府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目标,探索出一条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农村社区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治理转型:从传统乡村到新型农村社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农村社会的管理相比,新型农村社区的治理既有着显著特点,也面临着诸多以前不曾有过的困境。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基层改革的深入,在推动农村治理模式的转型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不少地区也都在探索科学有效的、适合新型农村社区实际情况的治理模式,以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从农村治理转型的过程来看,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挑战。因此,在坚持"以人为本、完善自治;党政主导、社会协同;科学谋划、分类施策;改革创新、依法治理"的原则基础上,需要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推动和实现农村治理从传统乡村管理方式到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治理模式日趋完善,农村参与主体也由"单一模式"发展为复合式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因此,安徽"美好型"乡村治理要进行合理分工、密切配合,实现"1+12"的协同效应。一、安徽"美好型"乡村治理的提出背景和现实价值"美好型"乡村治理是安徽省在积极响应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号召下,走发展安徽特色新型农村建设道路的重大举措。(一)安徽"美好型"乡村治理的科学内涵什么是"美好型"乡村?其科学内涵在《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中阐述为"三美"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农业和农村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农村金融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也催生了各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现有农村金融机构总量已比较庞大,但服务需求日益强烈的情况下,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已经成长为我国普惠金融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简单地说,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区别于现有商业运行模式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等金融组织,主要包括农民合作社内部成员组建的合作金融组织及农  相似文献   

10.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由于目前农村经济活动主体的分散、农村经济运行模式的改变、金融主体成分和服务方式的重大变化以及农村金融的良好发展势头都充分展现出了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的紧迫性。积极促进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积极消除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障碍,采取多元化路径最终实现健康和谐地运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与旧有的简单空间城市化和低水平人口城市化的模式有关。要保持经济发展的引擎高速运转,必须打破原有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我国2018年的城市化率为59.58%,比起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进一步发挥空间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是持续高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2.
<正>安徽省金寨县是农业部认定的第二批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主要负责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的试验任务。在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试验项目中,金寨县相关部门根据当地农村合作金融发育情况,按照"为农性、封闭性、自治性、可控性"原则,突出"政府支持、银行指导、主体运作、支持产业",积极探索形成了"社员股金+合作资金","社员股金+银行资金"和"供销股金+合作资金"三种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试点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13.
裴悦 《山西农经》2023,(23):52-54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应运而生,成为一种全新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创新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农业合作化的思想,并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促进共同富裕的主要经济形态之一,致力于为农村地区带来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实现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文章探讨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理论基础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农业合作化思想,阐述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涵特征,分析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结合其实际发展情况提出实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共同富裕赋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第三部门"理论视角下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供给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第三部门"理论视角分析了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缺陷,在假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参加合作医疗农民医疗费用的"第三方支付"的情况下,运用一般均衡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对市场竞争状态下和存在行业垄断状况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所引起的医疗需求和供给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均衡性分析,结合我国医疗资源的实际利用数据和状况,得出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我国现实发展中存在着医疗供给方地位加强的趋势和医疗资源严重的分配不均等问题,并结合"第三部门"在公共物品治理中的独特优势,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实施农村城市化战略可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民族地区具有独特的发展条件和资源禀赋,在城市化发展途径、速度和道路等方面各地区都会不同。本文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分析民族地区农村城市化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民族地区可以采用点轴布局的城市空间布局模式,结合小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特色产业优势,走以点带线、以线串珠的特色农村城市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来,我国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并没有实现预期的政策初衷,农村金融体系依然存在残缺,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目标偏移"倾向,政府角色和行为没有太多改变。在当前发展普惠金融的大背景下,应该基于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比较优势,对它们的发展的目标重新进行有效定位和职能分工。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要加强自我完善与创新,实施有效的政府监管,建设有效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绩效评价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一种管理民主、利益共享、发展模式多元的现代经济形态,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欠发达地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仅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增加农民收入、弥合城乡鸿沟,同时也是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途径。为了更有效地在欠发达地区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现存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优化人才队伍、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创新经营方式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项事业的发展,必须要有其合理的制度保障与支撑。制度合理,势必促进事业的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惠民政策为何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看病贵与看病难的问题,不难发现其在制度的设计上存在诸多的缺陷。本文针对参保模式、补偿机制模式以及基金分配机制模式等三方面,从制度构建的视野上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的经验、启示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安徽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调研发现,安徽省通过龙头企业+土地股份合作社带动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服务组织带动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两种主要模式均取得了较好成效,不仅破解了小农户土地"碎片化"问题,实现了农业生产规模经营、粮食生产节本提质增效,较好地解决了耕地撂荒问题,而且培育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偿模式关乎该制度的稳健运行和可持续发展.不同行政区域,或者同行政区域内实践中存在的几种补偿模式各有特点和利弊.目前,在欠发达地区筹资水平与受益水平都比较低的前提下,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公平与效率的视角,充分考虑参合农民的意愿,选择"住院统筹十大额门诊补偿"模式适合甘肃省及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