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众多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精准扶贫的效果得到了实践的检验.但是,在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众多的问题影响精准扶贫的进程.本文在文献研究及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农村精准扶贫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更好地实施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2.
3.
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农村经济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改革开放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城镇化建设中不断强调城乡协调发展和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农村地区由于生产力落后、产业类型单一,因而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贫困人口比例相对较大.针对这种情况,国家有关部门和政府机构积极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扶贫政策.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农村经济发展进行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农村精准扶贫是我国扶贫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农村精准扶贫机制,完善农村精准扶贫对策,是实现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划极具创造性的时代,人作为知识和科技的载体,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实施和发展知识经济,不能以有人才大军。建设一支浩浩荡荡的人才大军应是我国迎接知识经济挑战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让国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幸福生活,如期全面建成小康,中办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的顶层设计,提出了"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的具体要求.但基层的精准扶贫工作因缺少操作性强且成效明显的项目或模式难以突破,脱贫成效与中央要求和贫困户的期待还存在较大落差.本文主要介绍了CSA和精准扶贫的概念,对基层精准扶贫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全新的CSA精准扶贫模式,充分论证了CSA精准扶贫模式可行性.为解决精准扶贫难题、推进精准脱贫进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精准扶贫是现阶段扶贫的反贫困措施,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一项社会救济的创新.如何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输血"到精准扶贫的"造血",从单方面的政府保障兜底到通过产业扶贫、金融扶贫使得贫困农民正真正地脱贫.低保和扶贫两种帮扶措施,在贫困户动态管理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协调配合和融合发展呢.本文研究了现阶段精准扶贫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融合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发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精准扶贫存在不合理区间,建档立卡缺乏动态管理,低保和扶贫存在"关系户"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童心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1999,(1):19-20
在面向知识经济的人才资源开发方面,法国政府认为关键在于培养掌握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劳动者,并制订相关政策。对于学校教育。国家公职人员的人才开发,政府采取直接干预的政策。而对于企业尤其是私营的中小企业,政府则创造合适环境及采取一些鼓励措施。从学校教育抓起法国总理若斯潘于1997年底提出,要保证法国的所有学校都能联网,资助企业上网,使法国人能免费而容易地从网上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随后,1998年的第一次政府部际会议正式推出了命名为“使法国准备进入信息社会”的政府行动计划。按照这一计划目标,将在三年内采取一系列… 相似文献
9.
10.
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但大部分的偏远地区农村仍旧处于一种贫困状态.在我国进入脱贫攻坚决战收官之年时,针对这些地区经济形态单一等诸多问题,政府逐渐在这些地区中推广产业扶贫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广大贫困农户的生活水平,但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在精准扶贫的时代背景下,产业扶贫模式必然在脱贫攻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针对如何在精准扶贫视角下改革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展开了相应的研究,并提出了建立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合理布局特色产业科学,建立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建立监督考核与管理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江山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1999,(5):54-56
开发战略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及其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为主体的经济,其发展的源泉在于创新。知识经济的崛起,来源于以创新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从目前来看基本上是由主要从事信息商品和劳务的生产、经营以及分配的公司组成的工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工业。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人们已做过不同的归纳,除了有产品更新换代快和产品具有国际性、发展速度快、风险投资高、产品附加值高、工业增长率高和发展地区集中等特点外,与传统工业相比,其最显著的有两条:一是强调R&D,其R&D的费用占销售总额的比值很… 相似文献
12.
“精准扶贫”是针对不同穷困区域、不同贫困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贫困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作为“互联网+”国家战略之一,“互联网+精准扶贫”就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本文以武汉市渔樵村、罗汉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村进行全面实地调研,做出“互联网+精准扶贫”可能行之有效的路径探析,并基于政府的视角对农村扶贫工作提出了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精准扶贫与农村低保制度的融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力研究》2015,(10)
精准扶贫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农村缓解贫困问题的两项重要社会政策。文章在对两项制度的政策内涵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之上,从社会发展的宏观层面和政策理论内涵的微观层面重点探讨精准扶贫与农村低保制度融合发展所带来的积极的反贫困效应。同时,通过对两项制度在具体实践中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探析,重点从三个方面对精准扶贫和农村低保制度在今后的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中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在人才使用的实践活动中,人才开发的主体按照人才的成长和发展的规律为其创造一种优化的环境机制,从而使人才由潜在状态变为显在状态,由低层次的人才变成高层次的人才.人才资源的使用性开发,主要通过完善现有人才的使用机制,提高人才资源的利用效率,完善人才市场,促进人才有序流动,引进急需人才,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来完成. 相似文献
16.
面向21世纪的中国需要千百万优秀杰出的人才.实施人才战略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年、2015年、2017年三期面板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评估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并深入分析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精准扶贫政策显著增加了农村家庭的教育投资概率,扩大了农村家庭人均教育投资规模,并且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本文进一步分析,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西部地区农村家庭进行教育投资的概率和人均教育投资规模明显增加。机制分析证实,精准扶贫政策通过增加农村家庭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减轻农村家庭医疗和养老负担的方式提高了农村家庭教育投资水平。本文的研究发现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人才资源具有收益递增的特点,在技术系数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中的某一要素投入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收益递减的趋势。而作为人力资本的人才资源是一种能动性很强的资本,其使用过程是泮随着知识增长和更新、经验积累、能力开发和个性完善等发展过程,因此,人才资源的积累,对于国家进步、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 相似文献
19.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乡镇企业向外向型、规模化、集团化的现代企业迈进,开始进入一个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新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停留在仅仅依靠几个乡土能人或临时到国有企业挖几个技术人员,满足于现有人才的经营管理水平,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乡镇企业所面临的历史重任了。努力探索乡镇企业人才资源开发的新战略,研究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20.
为考察新农保在精准扶贫时期能否降低农村低收入家庭的贫困脆弱性,本文利用2014—2018年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基于2 300元/年和每人每天32美元两类不同贫困标准衡量的贫困脆弱性指标,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总体而言,缴费参与新农保对农村低收入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具有显著削弱作用,但领取新农保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村低收入家庭的贫困脆弱程度。根据领保状态的分阶段分析发现,缴费参与新农保和缴费参保人数增加对未领保家庭和领保家庭的贫困脆弱性都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但领取新农保和领保人数对贫困脆弱性没有显著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缴费参与新农保可以改善健康成员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对无储蓄家庭和无借贷家庭的贫困脆弱程度具有显著缓解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缴费参与新农保可以通过提高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和减少代际转移,进而缓解家庭贫困脆弱性程度,而领取新农保则通过增加子女对老人的经济支持而加剧家庭贫困脆弱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