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提出,“十五”期间要使职工队伍中的高级技能人才从目前的5%提高到20%,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林用三说:加入WTO,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分工。一流的产品需要一流的技术工人来制造、营销和服务。这必然形成对技术工人数量和质量的更高要求。而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只能靠中国来培养。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构成看,存在传统产业人才过剩,高新技术领域人才缺乏;初级工过剩,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缺乏,熟悉市场经济的创新型人才不多;专一型人才多,复合型与共性化人才少的状况。中等职业…  相似文献   

2.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中等职业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逐年上升。自 1 978年以来 ,农村劳动力转移有两个特点 :一是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数量由 1 978年的 2 82 7万增至 2 0 0 0年的 1 70 78万人 ,二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改革以来累计 60 0 0多万人至 1亿人之间 ,仅 2 0 0 2年底 ,全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已达 940 0万 ,按照我国制定的发展方略 ,到 2 0 2 0年至少将有 3亿的农村人口进城。十六大指出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是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1、农村劳动…  相似文献   

3.
<正>中等职业教育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一种教育形式。是指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其中也包括部分学生高中毕业后的职业培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黑龙江垦区实施"科教兴垦"战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老年人对教育的需求不断攀升,但现有资源难以满足老年人的教育需求,农村老年教育亟须创新发展。通过对农村老年教育创新发展驱动环境和阻碍因素的分析,提出新时代农村老年教育应以“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为导向,突出乡土特色,从农村老年群体的内在需求出发,深入挖掘其参与老年教育的内生动力,从法律政策支持、更新农村老年教育理念、推进农村老年教育资源共享、拓展多元主体联动办学、充实农村老年教育师资队伍、提升农村老年群体数字素养等方面发力,助推农村老年教育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天津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津南区分校自建校以来,以中等职业教育为基础,逐步拓展培训功能,夯实学历教育,现已培养学历人才3000余名,特别是近几年探索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学历模式,根据城镇一体化进程发展和农村实际情况,结合中央农广校百万中专生计划与天津市相关政策,开展  相似文献   

6.
针对近些年成人中专招生困难的问题,我校改变以往的学历教育观念,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导向,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制度和政策为抓手,充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宽思路,用于创新,改变以往的招生、教学、培训模式,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成人中等学历教育以及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等重点工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行三证合一制度,开启农广系统成人中等职业教育新篇章。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如何开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笔者结合辽源农广校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8.
提出开展农村青年中等职业教育问题;启动农村青年普及中等职业教育试点项目:农村青年普及中等教育试点项目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9.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村的发展对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重要影响。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七大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将总量翻番变为人均翻番,即到2020年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以上。在我国农业人口占主要比重的背景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谈不上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10.
一、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现况及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为国民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中等专业人才。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机制的建立和发展,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和宏观调控体系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已不同程度的影响了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农村合作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近几年农村合作经济在改革和发展中形成的新格局是:(1)合作经济的范围和形式更加广泛和灵活。不仅农业生产实行合作化,农村中均一切加工、供销、科技等服务性事业也按合作形式兴办。合作经济实行多种多样的经营形式和联合劳动形式。(2)地域性合作经济组织实行有统有分的双重经营形式,农民家庭经营成为合作经济的一个经营层次,家庭经济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和基本经济细胞。(3)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农民家庭经济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一部分农民率先致富,出现了剩余劳动力和资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新问题。什么是集体经济,代表是谁,存在形式是什么,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等等,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上都存在一些不同认识。事实上,农村改革和发展离不开农村集体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改革和发展也需要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一、农村集体经济是合作经济的一种形式集体经济与合作经济的关系,长期以来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认为集体经济涵盖合作经济,合作经济是集体经济的一种形式;一种认为合作经济涵盖集体经济,集体经济是合作经  相似文献   

13.
<正>开展对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培训,是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强大动力。在习近平总书记指航引领,李克强总理具体要求下,我国农村双创培训风生水起,如火如荼。中央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正在落地生根。来自农村双创第一线的信息显示,开展对中国农民创新创业培训指导,使学员接触到真实震撼的案例,体验到满意的授课方式,获取殷实的培训效果,初见成效,值得肯定。一、培训方式要生动,形象,接地气  相似文献   

14.
在一线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乡村中很多人缺少用以谋生和发展的一技之长,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和乡村振兴的推进.所谓"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职业教育是实现"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越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得好、同地方经济建设结合得紧密的地方,乡村发展也就越好.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间有着密切关系。一直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状况并不理想,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增长。在本文中,笔者就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指出教育的分工作用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并就农村教育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民收入、农村工业之间的关系加以阐述。在此基础上,笔者在创新理念的指导下,就农村教育的制度方面提出改良策略,旨在促使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的双重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间有着密切关系。一直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状况并不理想,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增长。在本文中,笔者就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指出教育的分工作用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并就农村教育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民收入、农村工业之间的关系加以阐述。在此基础上,笔者在创新理念的指导下,就农村教育的制度方面提出改良策略,旨在促使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的双重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发展中国农村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尤其是在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但人力资本存量少,劳动力优势无法及时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优势,并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教育问题非常重视,各级政府在农村教育投入上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做了大量积极的工作,并取得了许多有目共睹的明显绩效。但由于农村的教育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增加,而政府供给能力不足,导致农村教育落后、薄弱。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有所提高,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62%的平均水平,与发展中国家4%的平均水平相比也有差距。同时在教…  相似文献   

18.
在广电传媒的不断发展中广播电视节目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跟许多媒体一样广播电视也是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喉舌,地方广播电视除了转播中央省上的广播节目外,也承载着一定范围内广播电视节目的编制传播和服务于一方群众的重要职责。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农村广播电视台的生存和发展有了广阔的市场和发展需求,也面临着很多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大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把我国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使经济建设发展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具有重大意义。一、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现状目前全国4.8亿农村劳动力中,除进城务工和从事非农产业外,尚有15亿富余劳动力。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滞留农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障碍。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  相似文献   

20.
李治邦 《农业经济》2004,(12):26-2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是经济发展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中国当前急需大力推进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这一资源再配置过程,对中国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中国经济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中国农业问题的核心,而且也是中国21世纪完成工业化、城市化的主题。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也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最迫切最具有挑战性的是农民贫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