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文娟 《山西农经》2023,(1):123-125
农业经济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性,同时也更加关注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受经济发展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原有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农业部门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对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力度,推动农业向着生态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文章以生态农业经济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我国生态农业的特点,重点论述了在生态农业视域下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生态农业的兴起和生态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反映了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统一,标志着农业生产又向前跨进了一步。生态农业愈来愈引起国内外的普遍重视。目前我国学术界对生态农业这个新开拓的领域认识还很不统一。其争论的焦点在于:一部分人认为,“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目标”、“核心内容”、“我国现代化农业模式”,是今后农业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农业以及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要求农业从事人员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能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但是就当前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如农民的生态意识淡薄,资金和技术投入不足等,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态农业发展。因此,新时期如何解决这些生态农业发展问题、实现农业的循环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了关键。本文就生态农业的内涵、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生态农业的发展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韶关在农业发展规划中将生态农业作为其农业发展的重点,其在区域农业规划中的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目标的做法为其他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不断提升,并对各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农业领域,由于很多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文化水平不高,导致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污染严重和科技水平不高的问题,这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需要相关领域对智慧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加强研究,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落实,以此来推动农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本文对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智慧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进行讨论,了解发展智慧生态农业的意义,明确智慧生态农业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并对强化智慧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具体措施进行探讨和描述,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近年生态农业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在生态农业中人们需要更少的使用化学药品与农药,且需要保证植物生长状态,防治病虫害,这就需要各地农业技术人员引进植物保护技术,维护生态农业模式稳定发展,提高各地农业经济效益.本文简要分析了植保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价值,对植保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土地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凹显,发展生态农业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通过对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分析发现我国生态农业存在产业结构不完善、缺少专业化理论的指导和农业技术水平较低的问题,认为应该增强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和理论指导、积极引导工业及金融业等对农业的投资力度以促进我国生态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钟娜娜 《山西农经》2023,(9):123-125
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休戚相关,然而粗放式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消耗了大量生态资源,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迫切需要建设生态农业以推动农业经济长期持久发展。文章分析了建设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剖析了建设生态农业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全面认知生态农业、发挥生态农业功效、培育生态农业人才等具体举措,以期为生态农业建设者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从而实现生态农业对农业经济持久发展的有力推动。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农业经济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发展方向和发展规模,都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产生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在可持续发展思路的指引下,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也被广泛的提及和关注.是延承原有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还是走集约化、生态化的道路,已经成为农民本身和农业部门十分关心的问题.而从长远看,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是明智的选择.基于此,本文对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生态农业的特点及其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然后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从多个不同的层面给出了生态农业经济可供选择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四川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农业是集可持续农业、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为一体的、“三位一体”的立体型农业发展模式。而四川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今后如何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四川农业生态环境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四川生态农业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并着重指出:发展的关键在于生态农业的建设和实现。  相似文献   

11.
许志强 《山西农经》2022,(17):156-158
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发展生态农业不仅有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还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业经济收入。近年来,辽宁省生态农业建设成果显著,但在摸索发展道路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简述了辽宁省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生态循环农业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希望能够促进辽宁省生态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珠江三角洲(以中山市为例)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认为近年来中山市生态农业建设的成效是显著的,生态农业基地的建设及生态旅游农业的发展有效地带动了全市各地生态农业的全面发展;在分析了中山市生态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生态农业存在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发展无公害农业生产 ,保持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是新世纪农业生产面临的新课题。福建省国有农场是全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 ,进行了实践、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面临许多新问题。现将福建省农垦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进行总结 ,并对今后发展生态农业进行探讨。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和存在问题  福建省国有农场系统从 2 0世纪 90年代就开始建设生态农业的实践 ,率先成立绿色食品办公室 ,开展农产品无公害农业生产 ,向社会宣传绿色食品 ,首批 8个农场的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商标使用权。 90年代末又有一批农场进行生态农…  相似文献   

14.
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之一,白银市以自然资源、生态产业规划部署以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基础,将生态农业建设作为经济转型期农业发展的重点。从白银市生态环境问题入手,对当前白银市生态农业建设现状进行阐述,提出促进白银市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希望对改善白银市生态环境,创新白银市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阐述循环农业的涵义和特点的基础上,比较了循环农业与传统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农业发展方式的区别与联系。并进一步探讨了循环农业建设中的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生态农业是一种新型可持续农业,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其特点决定了我国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适用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因此,本文分析了生态农业的特征及技术推广要求,针对现阶段我国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推广生态农业技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李志红 《山西农经》2022,(9):129-131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趋势较为复杂,其中,生态农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可积极带动当地生产供应链的改革发展,创新并融合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元素。生态农业旅游业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可及时研发与应用新型农业产品,实现产业结构改革目标。文章分析了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主要特征,总结了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困境和问题,提出了生态农业旅游与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融合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神农架林区生态农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指出林区生态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了林区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采取得力措施,切实落实生态农业发展政策;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持续实施生态农业工程;加强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围绕农业旅游建设,促进生态农业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生态农业开发是当今农业发展中的亮点.江苏省溧阳市天目湖生态农业园以生态农业旅游为品牌,以发展生态为主线,以生态农业建设和绿色农产品生产为栽体,以壮大农村经济为目的,以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建设要求,目前已建成田园风光优美、生态环境宜人、农副产品品质优良、农业生产技术先进、农业经营机制灵活的高效农业园区.  相似文献   

20.
从严格意义上说,生态农业并不是农业发展的一般类型,而是标志着农业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首先,生态农业强调农业发展的经济目标与生态目标相吻合,追求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既为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生物产品,又使生态系统处于最佳平衡状态。其次,生态农业把农业看作是一个动态演变的生态系统,人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元素或者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