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利时代.只有靠供应链管理“火中取栗(利)”——培养超强的配送能力.货畅其流.并建立迅速.精致的优质维修服务.才是企业经营的制胜关键  相似文献   

2.
6月1日.当记者走进江苏宇迪光学公司时.吴迪富递过一张印有党旗的名片:第一头衔——党总支书记,然后才是董事长、总经理。“我首先是一名党员.一个民企党组织负责人,然后才是企业老板。”  相似文献   

3.
“企业流程再造”是90年代以来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兴起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工商管理革命。1993年麻省理工学院教授(M.Hammer)和管理咨询专家钱辟(J.Champy)合著《再造企业一工商管理革命宣言)(Reengi-neering the oarpomtion-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一书,对企业流程再造理论作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4.
忧老怪 《新前程》2006,(4):95-95
老怪: 我是因为会“做事”而进入公司的.可悲的是.却因为不会“做人”而不得不离开公司了。老板是个坚持己见的人,听不进我的建议和意见,同事们也常常不配合。遇到无法说服老板、同事的时候,我常常扪心自问:在这家企业我到底有没有尽心尽力?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很明显,仅凭做事而不善于“为人”根本无法得到重用。我这样的性格已经在两家公司、四任老板那里屡遭挫败.难道我一定要改变自己的秉性才可以混迹职场吗?  相似文献   

5.
点燃愿力     
公元前71年.斯巴达克领导的奴隶起义经过异常惨烈的决战.终遭失败。罗马独裁官克拉苏面对几千名被俘的奴隶神气十足地说:“你们曾是奴隶.将来还是奴隶。但只要把斯巴达克交给我.罗马军会慈悲为怀.你们就不会受到钉在十字架上的刑罚。”结果,长时间的静默.没人说话。突然,斯巴达克站起来说:“我是斯巴达克。”旁边的人也站起来说:“我是斯巴达克!”不远处又一个人站起来说:“不.我才是斯巴达克!”不到一分钟.所有被俘的奴隶都站起来了.众口说:“我才是斯巴达克!”  相似文献   

6.
企业要想实现服务营销,就必须具备创造客户与创造客户需求的能力.并最大化地让客户参与到服务生产与消费过程中来。这就要求企业努力提高客户服务参与的主动性与参与水平。为此.企业必须学会主动创造机会与客户进行“约会”,并在“约会”过程中征服客户。但是,任何一个客户都不会凭空地出现在企业面前,他们的到来或者是企业的直接邀请.或者是某种暗示吸引了他们.或者经过其老客户推荐才出现在企业面前。可见.只有企业开动脑筋.通过各种方式、多种策略向客户发出邀请.并触动了客户的“神经”,客户才有可能出现在企业面前.才有可能成为企业的客户。当然,与客户“约会”这一信号不一定要由企业发出,也可以由企业的老客户发出.把一些”新面孔”带到企业面前。此时,老客户就如“媒婆”。[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人本管理,即以人为本的管理。这一思想被表述为“3P”理论,即企业是由人组成的(of the people),企业是依靠人开展活动的(by the people),企业是为人而存在的(for the people)。既然企业是为人而存在的,那么它必须为人的利益着想。  相似文献   

8.
修身齐家治国平大下,修身是最基础的一步,修自我之身是成就“小我”,修企业之身是成就“中我”,而修保险之身才是成就“大我”。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我参加了一次辩论赛。辩论的题目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到底是“有位才有为”还是“有为才有位”。辩论的结果是:持“有位才有为”观点的参赛队以视角独特的创意,流畅生动且不失幽默的语言表达以及谦和大方的风度战胜了对手,拔得头筹。这与一再倡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为才有位”的主流导向大相径庭,且辩论赛的辩题又事关“如何进一步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大命题。因此,笔者  相似文献   

10.
高建华 《中外管理》2006,(4):101-102
中小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作为实力和资金都不如大企业的中小企业绝不能盲目地发展.更不能跟在大企业后面亦步亦趋。我以为.中小企业最有必要研究一下如何在大企业的”大树”下面“乘凉”。只有这样.中小企业才会有出头之日。我们不妨从中小企业的几个现实选择入手来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小虎嗅蔷     
陆海宁  李滨 《监督与选择》2010,(10):140-143
英国当代诗人Siegfried Sassoon曾写过这样一句话:"In me the tiger sniffe the rose(我心深处,有猛虎细嗅蔷薇)。"这本意是指人性的两面,即阳刚与阴柔。小虎和我,可谓如此。  相似文献   

12.
谭琴 《东方企业家》2005,(1):114-115
“改变才是永恒.”曾经在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任职六年,如今身为道康宁亚洲区总裁的杜嘉伟(lan Thackwray)引用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一句话.强调道康宁对变革的重视。很难相信这家1943年诞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始终以有机硅为主要产品的传统企业.却以创新作为公司文化。  相似文献   

13.
“人很重要”:个人力量还是团队精神IBM创始人沃特森这样的大企业家曾说过:“你可以接收我的工厂,烧掉我的厂房,然而只要留下这些人,我就可以重新建起IBM。”但是,光笼统地知道“人很重要”的大道理还不够,究竟什么样的“人”才重要?应该突出“个人力量”还是强调“团队精神”?这可以说是人力资源管理常说常新的永恒话题。在传统体制下,只讲“组织需要”、强调“个人服从组织”,抹杀了人的个性和积极性。很多企业越来越关注个人、宣传个别(能)人,很多企业家、管理者盲目崇尚所谓“20/80”法则,极端偏爱什么“末位淘汰”,一提“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4.
晓行 《企业文化》2007,(5):44-48
“我是一个有着14年企业经营史的企业家,请不要再把我看作一个明星偶像。”已经从人们视线中淡出多年,昔日夺得106块金牌的“体操王子”李宁又重新站到了台前。“我现在是一个商人”,他一再解释说。李宁股票(2331.HK)于2004年6月28日正式在香港主板市场上  相似文献   

15.
创新难,自主创新更难,持续创新则难上加难。我国绝大多数制造企业已经从“仿造阶段”过渡到“制造阶段”.但只有少数企业能够走到“创造阶段”。而企业若不进行自主创新,则很难做强做大;只有自主创新,才是企业真正意义上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6.
百年老店“老介福”.是上海乃至全国最大的呢绒丝绸专业商店。该店是186O年由福建人祝氏两兄弟合资创办的,原址在二马路(今九江路).初创时店名叫“介福”.这个店名颇有些意思.原来祝氏两兄弟系富家小弟.虽屡考不及第.但也有些才.他们之所以取“介福”的店名.是用拆字法将”介”象征兄弟两人.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上市公司通过股权融资获取了大量资金(1991-2001年我国A股市场共筹资6044.87亿元,近年首发融资额所占比例在55%左右,配股和增发融资额所占比例高达45%左右。详见表1)。“上市公司”是企业老总们引以自豪的桂冠,被喻为我国企业的精英。然而,上市公司是否负责任地运用社会“奉献”给他们的宝贵社会资源?国外企业的融资次序一般先使用内部融资(即留存收益),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才是股权融资。我国上市公司没有分红派息的压力,大多数股东对企业管理层的约束力弱化,  相似文献   

18.
使命     
林子 《陕西审计》1995,(C00):26-26
我是1990年由“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改行搞审计的.从接触审计到热爱审计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思想搏斗才实现了心是的“涅槃”。  相似文献   

19.
师正伟  刘钊 《乡镇论坛》2013,(32):37-38
“干事儿不能怕操心.更不能光想着自己赚钱.让大伙儿共同致富才有意义.这也是我创办合作社的初衰。”——何维刚  相似文献   

20.
Gong show的首次空降,意味着中国创业者不仅实现了与美国创业者的同台竞技,也进一步适应了硅谷VC口味让顶级硅谷VC一夜之间记住你的名字!这听上去活像一句广告词。事实上,它就出现在ASVC(亚洲硅谷联盟)-ECN(中国成长企业网络)第六届Gong Show商业计划大赛的邀请函上。2005年6月17日,通过中美两地的视频会议网络支持,硅谷与北京联合上演来自世界各地的十位最终入选者的集体“融资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