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时期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是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了社会生产基金,后备基金和满足同共需要的社会消费基金等以后按照“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进行。它是社会主义分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内容就是要求劳动者尽其所能地从事社会劳动,社会按照各人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马克思的分配理论实现了“不劳动者不得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经济学界有不少同志提出研究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问题。这也是我国经济实践中产生出来的新问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曾经闸述的按劳分配理论,是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的分配理论。任何社会的分配,都是一定社会生产的产物。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的分配只能是这一社会生产以及其他社会条件的产物。按劳分配与发达的社会主义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并非任何国家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都能够立即把按劳分配作为个人消费品的唯一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与“按供分配”于刃刚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即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以后,按照各人提供给社会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马克思当时提出的按...  相似文献   

4.
牛习昌  于清华 《经济与管理》2003,19(4):13-14,22
按劳分配是以活动为尺度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有着本质区别。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特有实现形式,表征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借助市场竞争实现,以所有实现社会劳动为首要的劳动评价标准,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有效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5.
人们长期以来认为,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对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然而,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对这一基本理论提出了种种挑战,需要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重新进行认识。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分配制度时,曾对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作了科学的预测和设想,他认为按劳分配将是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唯一方式。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来,在马列主义按劳分配理论的指导下,在认识和运用按劳分配规律,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方面进行了几十年的实践和探索。计时工资、计件工资、等级工资、岗位工资等多种分配模式对国有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都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企业分配制度改革日趋深化的今天,究竟哪种工资制度和分配模式对按劳分配原则体现…  相似文献   

7.
(一)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并肯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这在杜会主义分配理论上确实是一个突破。因为我们过去承认按劳分配。在一段时间内,甚至说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唯一原则和规律;或者说社会主义是按劳分配,资本主义是按资分配,把二者在形式上对立起来。实际上,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所分配的并不是同一的产品部分,按劳分配所分配的产品是V,即可变资本部分,而按资分配所分割的是剩余产品,即m。二者是对应不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实践的推动,特别是由于吸引外来私人投资,而投资是要获得回报的,我们才不…  相似文献   

8.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这已普遍为人们所接受。但是,按劳分配不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维一原则,只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此外,还有其它辅助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則。所謂按劳分配,是指按照人們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来分配个人消費品。既然劳动在这里已成为分配个人消費品的尺度,因此,对于作为統一分配尺度的劳动,理解得是否正确,計算得是否准确,对于按劳分配原則的貫彻执行,就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里打算提出几个有关劳动的理解和計算方面的理論問題,来談談个人的看法,希望大家一同来探討;錯誤之处,希望大家批評指正。  相似文献   

10.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分配个人消费品的一项重要原则。只有认真地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在这里,“劳”是按劳分配的核心,因此,对“劳”的理解是否正确,对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分歧很大。本文拟对物质领域中“劳”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意见,以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1.
对马克思按分配原则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仅是剩余价值的理论基础和分析资本主义分配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是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逻辑起点。只是以往我们对按劳分配原则的最本质的含义理解不够透彻。实质上,应该说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原则最本质的内容包括三点,即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以劳动量的大小为依据,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承认能力本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原则,仍然没有偏离这三点本质的含义,但已经有了新的特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社会要坚持物质利益原则,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行按劳分配,以调动直接生产者的积极性,其核心是要解决好分配问题。要解决好分配问题,只有原则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适应原则的具体形式才能贯彻得好。定额计酬就是贯彻按劳分配的一种具体形式。它是对现行工资制度的一大突破和改革,是现阶段实现按劳分配的较好形式。  相似文献   

13.
按劳分配是贯穿于社会主义始终的一种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在个人消费品分配领域的表现。但是,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由于条件的发展变化,按劳分配具有不同的特点。一、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正> 一、我国个人收入分配新体制的内涵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个人收入分配新体制,就是指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为补充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体制.证确理解这一分配体制,必须把握住以下三点:(1)必须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体制与社会主义分配体制严格区别开来,后者是指按劳分配,而前者则显然包括非社会主义分配形式,我们所说的中国特色的个人分配体制是指前者.如果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称作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按劳分配,都是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基础的。这一点,从根本上决定了它们二者之间的相容性。在社会主义制度=公有制+按劳分配+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公式中,按劳分配和商品经济“相安”地相合在一起,共同成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从动态上讲,商品经济的运行,对按劳分配的贯彻和实现,发挥着积极的机制作用,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水火关系。商品经济对按劳分配的机制作用,最主要的表现在:只有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才能使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得到检验和净化,把劳动所得的报酬和所提供的劳动量一致起来。我们知道,按劳分配的核心内容是,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多劳  相似文献   

16.
实现分配机制的转换是改革的基本课题之一。应当按照什么样的分配理论来建立新的分配机制?我主张以市场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为依据。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一、个人选择的自由与劳动的分配在改革时期,我国经济学界讨论分配问题,注意力多集中在是“按劳分配”还是“非按劳分配”,要不要承认按劳分配,利息、股息、红利、地租、房租以及风险经营收入是否符合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等。其实,只要承认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述范畴便都是题中应有之义。这不是主观上喜欢不喜欢的问题,而是客观上必然如此。我们没有必要老是在古典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原则中兜圈子。现代社会主义需要创立一个新的分配理论,这就是市场社会主义分配理论。这个理论的核心是:充分的个人选择权利和分配过程的市场调节为主。  相似文献   

17.
牛丽姜 《经济师》2001,(4):160-160
一、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的特点,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是在产品经济中实现的,这种按劳分配具有下述三个特点:第一,分配的依据是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时间。在马克思设想的资料公有制,社会成员之间的地位完全平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是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量来进行的,由于商品货币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已不存在,劳动者的个人劳动直接表面为社会,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量可以用劳动时间来衡量,劳动时间是计量每个劳动者提供劳动量的尺度,根据这个尺度进行消费品的分配。第二,分配的主体是社会。由于全社会实现了单一的公有制,其它经济形式已不存在,全社会是一个大工厂,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属于宏观层次,社会是按劳分配的腐朽,社会可以采取统一的方法进行个人消费的分配,按劳分配的的实现形式是单一的。第三,实现的媒介是没有价值的劳动券。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在社会公有的生产中,“生产者会得到纸的凭证,以此从社会的消费储备中,取走一个与他们的劳动时间相当的量。”。这些凭证不是货币。它们是不流通的。(《资本论》第2卷第397页)因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结束后,从社会领得一张凭证,证明他提供了多少劳动,他根据这张凭证从社会储备中领得相应的消费资料,他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劳动昨,又以另一种形式领回来。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存在实现按劳分配的条件、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已应以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为基本形式,按劳动力使用价值分配为补充形式。  相似文献   

19.
一、社会主义现阶段的按劳分配是经过多层次实现的 1、社会主义商品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在社会主义商品条件下,劳动者的个人劳动,不是直接作为社会总劳动的构成存在的。个人劳动要成为社会劳动中的份额,必须经过多次转化,如果不考虑企业内部的分工情况,这种转化必须经过两次。即:由个人劳动先转化为企业集合劳动;再由企业集合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国家与企业的社会关系决定其分配关系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谈及社会总产品的分配时,提出了社会总产品必须经过六项扣除和两层分配的思想。这六项扣除就是社会总产品的第一层次分配。社会总产品减去“用来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实质上就是本文中所论及的企业经济利益。第二层次分配,即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个人消费品进行按劳分配。马克思的这种设想,是以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单一的社会所有制关系为前提条件的。而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却不具备这种经济条件,以致于使国家不可能指令性地向企业作直接扣除,不可能全方位地向每个企业进行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