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鹏 《特区经济》2012,(3):207-208
西部地区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受限,分为了西南和西北两个地域。西北部地区由于其地理特征和气候特点,严重阻碍了其发展。而西三角经济圈的庞大产业链,能够很快地向像西北部地区辐射,带动西北部地区的发展。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上,以西三角经济圈的发展来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这种新思维、新思路是适合西部大开发的整体发展方向的。  相似文献   

2.
“西三角”经济圈: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通过西三角经济圈的发展以及城市集群的扩散和辐射效应,尽快缩小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均衡发展,消除区域不平衡格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学术界和政策层面面临的共同课题。在对大量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发现,不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对西三角经济圈的构建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另外,学术界也对构建西三角经济圈的意义、可行性、路径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西三角"经济圈的成立有利于西部大开发的深入。但是借鉴已有的合作经验与教训,西三角经济圈内各政府的合作存在一些必须消除的困境,需要从组织机构形式、制度保障、多元化合作主体参与等方面采取措施来解决。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惠的政策环境,使本地区的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并与香港、澳门两地区在经济上形成了十分密切的分工协作关系。粤港澳三地在中国南部的区域经济圈中构成了一个特大型的“增长极”,对整个华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强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广西是被中央列为西部开发省(自治区)之一,东部地区省份也把支援西部大开发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曹妃甸区和渤海新区、山东蓝色半岛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等海洋经济区域布局的形成,环渤海经济圈海洋经济发展速度加快,逐渐成为沿海省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引擎,未来将有可能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若仅以严格地域界限,即三省两市(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来划定环渤海经济圈的范围,截至2012年底,该区域占我国国土面积的5.4%和总人口的18.3%,GDP总量约占全国的25.5%,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如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发挥环渤海经济圈海洋资源优势,加强区域内部海洋经济合作与联系,提升圈内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并辐射带动腹地经济发展,不仅成为推动环渤海经济圈区域协同发展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更成为关系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将开发天津滨海新区列入国家战略布局,通过开发滨海新区带动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圈第三极,进而改变我国经济"南高北低、东快西慢"的不平衡局面。由于经过30  相似文献   

7.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化,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整体经济实力得到显著提升。以成都、重庆、西安三座城市为核心,辐射成渝和关中-天水经济区,进而覆盖四川、重庆、陕西而形成更广泛的西三角区域,在未来有望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文章回顾了西三角区域的历史发展背景,分析了西三角两省一市的区域经济概况和资源禀赋优势,选取了美国东北部城市群进行国际经验借鉴;在此基础上,文章总结了西三角城市群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并指出可能由此带来的资本市场和产业投资机遇。文章基于最新的区域政策和经济数据,并结合国际视角,为西三角地区未来发展与投资提供了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8.
经过近1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转折期。2009年3月,出席全国“两会”的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全国人大代表黄奇帆在重庆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了联合重庆、成都、西安打造“西三角经济圈”的概念。通过采取非均衡发展模式,打造西部最大增长极的“西三角经济圈”,  相似文献   

9.
周萍  阙彬 《中国经贸》2009,(16):92-92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各地区在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受限于自身实力和经济基础,无法缩小与国内其它地区的经济差距。本文对实施西三角发展战略的总体构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作为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亟须建立跨省市的经济圈,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三地强强联合,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也许就能成为我国在西部的一个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