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产业自主知识产权与自主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84年成立"北京吉普",以及1985年成立"上海大众"和"广州标志"开始,我国汽车产业逐渐走上了与外国汽车企业巨头进行大规模合资的道路.这种合资方式实际体现了对国家"市场换技术"发展政策的回应.可是,时隔20多年以后,汽车产业市场开放了,制造和生产能力提高了,却没有换来先进的技术,在技术上仍然受制于国外企业,仍然缺少自主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2.
从1984年成立"北京吉普",以及1985年成立"上海大众"和"广州标志"开始,我国汽车产业逐渐走上了与外国汽车企业巨头进行大规模合资的道路。这种合资方式实际体现了对国家"市场换技术"发展政策的回应。可是,时隔20多年以后,汽车产业市场开放了,制造和生产能力提高了,却没有  相似文献   

3.
走自主之路 创民族品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整个汽车业都在谈论自主,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至今,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过去我们采取了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模式,产品主要采用外国汽车品牌和技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汽车市场逐步发展成熟,乃至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中国汽车企业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发展壮大。但我们的“以市场换技术”的汽车产业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的自主品牌虽然也在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引进世界先进技术,解决汽车工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提出了“以市场换技术继而培育自主品牌”的产业发展思路,并于1994年首次出台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第一次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利用外资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并规定合资企业中中方股份比例不能低于50%。此后世界各大汽车集团纷纷进入中国,通过与国内的大型汽车集团建立合资企业进入我国市场,进行合资经营。  相似文献   

5.
马宁 《监督与选择》2011,(12):79-79
如果简单梳理中国车市众多车企的发展脉络,自主品牌想走出去,国外企业想走进来是一条主线,另一条则更简单,合资在自主,自主在合资。所以,“合资自主品牌”对于业界和消费者来说。都是自主品牌发展中一个新的理念,而中国消费者会不会为合资自主品牌旗下的车型埋单,广汽本田理念S1的市场表现则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6.
林雷 《经营者》2011,(7):44-44
合资汽车企业产品研发能力的薄弱以及对合资外方核心技术的依赖将难以促成“合资自主”的实质性成长  相似文献   

7.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意味着中国企业不仅是参与国内的市场竞争,还要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要想在一体化的经济时代占有一席之地.自主创新、打出自己的品牌才是唯一的出路。作为中国皮卡汽车的龙头老大.长城连续8年在全国保持了市场占有率和销量第一,在国际市场。2005年长城公司已成为全国真正出口数量最多的企业。长城作为国内唯一没有合资的民营汽车企业之一,能够有如此的辉煌成就.不只是一个企业的骄傲,更多的是一个民族的骄傲![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刚刚过去的2013年,中国车市在“自主向上,合资向下”方面,呈现出实质性的变化:自主品牌向高端主流市场挺进,而合资品牌则开始关往低端市场。尽管如此,即将到来的2014年,自主品牌将面临着合资品牌更为戏酷的竞争,苦日子仍将继续。  相似文献   

9.
我国汽车产业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经历初创阶段、合资模式主导的发展时期、自主品牌涌现及竞争发展时期、产业相对成熟及对外投资起步阶段四个阶段之后,中国汽车工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09、2010年连续两年产销量世界第一,中国已然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和汽车消费大国.但与国际汽车巨头相比,在长度、深度和宽度上还是有着巨大的鸿沟.随着国际汽车巨头不断渗透中国汽车市场,国内市场竞争如火如荼;潜在的国内市场虽然给了自主品牌汽车巨大的空间发展,但市场份额的瓶颈最终会成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道路上的一道坎.我国自主品牌汽车想要谋取长远的发展;就只能响应“走出去”战略,在国际市场上摸爬滚打,寻求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
《企业与文化》2006,(3):F0004-F0004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1月1日,是由中方控股和管理的中日合资大型电梯企业,现有员工1780余人,18年来,以“创造更和谐的生活空间”为企业经营理念,不断实践“技术,成本,服务,人才”四个战略。  相似文献   

11.
汽车产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其自身的发展将会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汽车产业也开始加入到“走出去”行列,而现代国际汽车市场上的主流观念是绿色环保,我国自主品牌的汽车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开拓出属于自己的天地,绿色营销必不可少。本文将立足于国际汽车市场上的绿色营销实际,对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营销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邹昭 《企业经济》2014,(5):7-13
在"以市场换技术"为特征的合资时代,中国汽车内资企业依托国内庞大的市场,通过中外合资企业的技术扩散和溢出效应,在中国市场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打造自主品牌的角色,日益成为中国"以市场换技术"的真正主体。中国汽车产业后合资时代显现出与"合资时代"显著不同的新特征,如政府政策转向支持自主创新、内资企业与合资企业从"错位经营"转向正面竞争、企业战略重点从国内市场转向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企业创新路径从"以市场换技术"转向融入全球创新体系等。面对中国汽车内资企业内外部环境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提出中国汽车内资企业在后合资时代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经营者》2012,(6):15-15
合资自主来了,来得轰轰烈烈,理念、宝骏、启辰、首望…一连串的新品牌正在充斥着中国的汽车市场。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科技》2009,(7):48-48
同国外汽车业巨头“联姻”,曾被不少中国汽车企业当作发展壮大的捷径。通过与国外知名汽车企业建立合资公司,中国汽车企业的实力确实大大增强,并造就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15.
2006年2月19日,华龙日清食品有限公司与统一企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在京举行了合资签约仪式,正式宣布今麦郎饮品(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两家方便面市场的竞争对手却在饮品市场找到契合点,因而被业内称为2006年“引发轰动的握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张豫 《经营者》2011,(7):46-47
考虑到多年来在市场井喷的时候自主品牌也并没能在份额上有大的突破,如果把合资自主政策最近忽然加力的状况放在这个大背景下,似乎就容易理解多了  相似文献   

17.
《企业经济》2013,(5):111-116
在支持汽车产业方面,中国政府颁布了系列国产化政策来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化发展。国产化率是国产化政策中的重要标准,它的概念和计算方式影响着国产化政策实施的方向和最终效果。现行有关汽车产业国产化率的概念既不能反映中国企业掌握核心技术的状况,也掩盖了国内零部件生产企业外资化、合资化的问题,将导致国产化政策不能有效地实现对汽车产业自主化的扶持。因此,需要对现行国产化率的计算标准进行重新分析和界定。本文通过分析现行国产化率标准存在的问题、形成原因及其危害,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希望能够制定更加合理的国产化率标准来推进国产化政策对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发展的促进。  相似文献   

18.
品牌象征着财富,标志着品质,积淀着文化,是企业商战中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海尔集团CEO张瑞敏说:“没有自主品牌,容易陷入产业链底端。”在市场进入品牌竞争阶段,企业若拥有成功自主品牌,就意谓着拥有较高的利润和较多的市场份额,对此,中外企业都着力打造。中国加入WTO,面对更加开放的市场,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多数行业和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基本上依赖国外,缺乏能够支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的技术体系,特别是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近期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研讨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王景川说,要“支持和鼓励以专利创业,依靠专利技术发展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只有从企业创业开始,积极采用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才能有效避免“产业技术空心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20.
刘巳洋 《新远见》2013,(3):16-25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开发出现了三种主要的模式。由外资汽车集团主导的"传统模式"会在中国市场中带来前沿性的产品,但对本土企业的技术溢出相对有限。中外双方进行有效合作的"合资模式"将双方的优势得以发挥。本土企业主导全部新能源汽车产品开发的"自主模式",将会有力推动本土厂商的竞争力与产品开发能力。综合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仍然面临多方面的不确定性。本土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以及对核心技术的开发程度,将是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