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资讯     
《金融博览》2013,(9):4-5
01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为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协调,保障金融业稳健运行,近日,国务院同意建立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人民银行牵头,成员单位包括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必要时可邀请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参加。  相似文献   

2.
资讯     
《金融博览》2013,(17):4-5
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 为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协调,保障金融业稳健运行.近日.国务院同意建立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人民银行牵头.成员单位包括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必要时可邀请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参加。  相似文献   

3.
杨涛 《金融博览》2013,(18):18-19
近日,国务院同意建立由人民银行牵头的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引起各界关注。 金融监管协调深意探析 我们看到,自2000年以来,关于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讨论在国内一直不绝于耳,2003年“三会”之间的协调尝试,以及2008年央行“三定方案”里对协渊机制的强渊,都没有从根本上促使这一机制真正落实。  相似文献   

4.
《时代金融》2013,(25):59
据中国政府网8月20日消息,国务院日前批复中国人民银行提交的《关于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工作方案的请示》,同意建立由人民银行牵头的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为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协调,保障金融业稳健运行,经国务院同意,建立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其职责和任务包括:货  相似文献   

5.
一月金融     
《金融与市场》2013,(9):80-80
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 为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协调,保障金融业稳健运行,日前,国务院同意建立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的职责和任务包括: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政策之间的协调:金融监管政策、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化解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协调;交叉性金融产品、跨市场金融创新的协调;金融信息共享和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的协调以及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相似文献   

6.
动向     
《中国货币市场》2013,(9):73-73
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 日前,国务院同意建立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并明确联席会议的职责和任务。国务院要求,人民银行要切实发挥好牵头作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成员单位要积极参加,相互支持,加强沟通配合,形成合力,确保联席会议制度有效运转。  相似文献   

7.
综合信息     
《中国工会财会》2013,(11):46-47
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 国务院批复了中国人民银行提交的《关于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工作方案的请示》,同意建立由人民银行牵头的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其主要职责是: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政策之间的协调;金融监管政策、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化解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协调;交叉性金融产品、跨市场金融创新的协调;金融信息共享和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的协调;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相似文献   

8.
《中国金融家》2013,(9):13-13
国务院日前批复中国人民银行提交的《关于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工作方案的请示》,同意建立由人民银行牵头的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相似文献   

9.
《甘肃金融》2013,(8):7
为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协调,保障金融业稳健运行,经国务院同意,建立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我国金融行业实行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原则,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行业监管的职责分布在不同政府部门,随着近年来金融行业交叉融合和跨市场金融创新增多,对加强监管合作的要求提高。以往,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没有形成机制,此次建立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将会使沟通协调常态化和机制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全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可促进分业监管体制下的金融业稳健发展。目前我国实行“一行三会”金融分业监管体制,由于制度等方面的缺陷,现行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明确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牵头人、完善金融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金融监管协调监督机制、为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培养复合型监管人才等几点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对山东省各级金融监管机构的实地调研发现,地方金融监管存在监管权责不对等、监管机构履职受限、监管归口管理难以落实、沟通机制有待完善、民间金融监管存在空白、缺乏处理风险事件的长效机制、法制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为此建议:完善地方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健全金融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地方金融监管局的主导作用,加强监管机构分工协作,创新地方金融监管模式,建立监管信息共享制度,健全金融风险事件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金融混业经营与金融分业监管的分离,监管缺位与各监管主体监管行为撞车以及传统监管方式与互联网等新兴金融业务对接不畅等问题,严重困扰和降低了我国金融监管行为和效率.确保我国金融监管协调发展有待于从组织队伍建设、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强化.从历史和现实角度考虑,建立由人民银行牵头的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无疑是解决上述困局的有效举措.但是,受行政权力制约、经济手段、监管能力和监管信息掌控等因素影响,人民银行担当此任尚有力不从心之嫌.因此,推进由人民银行牵头的金融监管协调发展,必须强化人民银行监管建设,如国家授权、推动,赋予人民银行牵头金融监管协调工作名正言顺的权威与角色;强化央行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牵头金融监管的业务能力与协调能力;建立有利于理顺各监管主体关系的人行统领金融监管分工组织机制;发挥人民银行在中央与地方双层金融监管模式下的特殊协调作用;充分利用金融监管协调发展的外延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正>一、我国监管协调机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现状1.政策法律规定层面。我国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水平较低,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机制尚无法律规范,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有待加强。虽然在政策和法律上都有所规定,但各相关部门均未出台关于金融监管协调的详细法律文件,"一行三会"之间的监管协调没有开展,金融监管协调仅限于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不定期召开的监管联席会议,停留在政策层面,不是法定机制,内容也以务虚为主。2.具体业务协调层面。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在2000年9月建立了监管联席会议制度,但该联席会议制度并没有发挥监管协调  相似文献   

14.
构建央行与金融监管部门灵敏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并驾齐驱的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格局已经形成。金融信息资源共享由原来的“内部协调”变为现在的“部际协调”。如何整合信息资源,构建灵敏高效的金融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实施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有效性,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现行法律框架下中国金融监管协调合作的必要性,梳理和总结协调合作取得的成效后发现,当前金融监管协调中主要存在牵头人地位不明确、协调机制对监管机构约束力不强、缺乏有效的争议解决机制和监督机制、影子银行体系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监管协调机制缺乏匹配的专业人才等问题。建议明确央行作为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牵头人的地位,进一步完善金融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金融监管协调监督机制,积极培养综合型监管人才;强调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应注重服务金融市场、监管对象和投资者。  相似文献   

16.
实现信息共享是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一行三会”并驾齐驱的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格局已经形成,金融信息资源共享也由原来的“内部协调”变为现在的“部际协调”。从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美英等国信息共享的监管经验,只有有效整合信息资源,构建灵敏高效的金融信息共享机制,才能提高实施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完成监管目标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相关法律缺失。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人民银行作为牵头单位的反洗钱联席会议制度和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但由于缺少相关法律对各成员单  相似文献   

18.
我国金融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钢 《海南金融》2005,(6):25-28
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现行的分业监管体制提出新的要求,各监管机构有必要在分工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合作协调机制。金融监管联席会议的制度化运作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这种需求。现行金融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存在着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人民银行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统筹协调作用,与各部门、各地区共同努力,稳步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我国社会信用环境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分业监管协调合作的制度安排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我国目前的分业监管体制下,加强金融监管的协调合作有其现实必要性.我国的分业监管协调合作应该是一个较长时间的制度安排,需要从加强金融监管机构与中央银行的协调合作、加强金融监管机构间的协调合作以及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合作等三方面来完善这一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