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全面体现重庆在区域经济中重要性,作为重庆的翼,需要扇动渝东南这一只翅膀,同以万州为核心的渝东北为翅膀的两翼一同让重庆飞向世界.发掘渝东南的区域潜力,带动整个湘西,黔东及鄂西的经济腾飞.从而我们必须选择一条适合渝东南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路径.本文就主要从渝东南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出发,结合国家战略选择一条适合渝东南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国际贸易路径.  相似文献   

2.
秀山是重庆距东南沿海地区最近的区县,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发展战略也给秀山带来了众多发展机遇。从近年重庆市各区县经济发展态势来看,秀山经济虽然发展强劲且综合经济实力迈上了新台阶,但是作为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的“桥头堡”城市,秀山还没有与周边城镇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本文在“一区两群”新发展格局及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等的大背景下,分析了秀山县发展优势及战略机遇,并就将秀山打造成为渝东南经济增长新引擎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是重庆市“一圈两翼”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直辖以来,虽然渝东南地区在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取得了较快较好的发展,但是全区经济社会仍然处于“爬坡上坎,负重前进”的阶段,一些困难和问题相互交织。通过分析这些困难和问题,利于理清渝东南民族地区发展的基本思路,制定在建设区域发展平台、培育输血和造血机制、发辉相对经济优势等方面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重庆渝东南地区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群众基础扎实。随着三峡库区发展建设的逐步深入,渝东南地理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逐渐凸显,在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战略部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基于丰富的传统民族文化资源,探索渝东南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对策,走出以旅游文化产业带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邢章萍  牟德 《经济》2011,(5):80-82
南川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幅员2602平方公里,人口66万。2009年,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视察南川,并为南川作出了"135"发展部署,即打造一个渝南黔北区域经济中心,实现重庆卫星城、都市后花园和特色旅游区三个定位,发展铝工业、旅游业、房地产业、民营经济、特色农业五大产业。南川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城,已经向区域经济中心城、开明开放城、生态宜居城、旅游度假城全面迈进。  相似文献   

6.
渝东南民族地区是重庆实施“一圈两翼”战略的重要“一翼”,从总体上呈现出“老、少、边、穷、山、库”的特征。大力发展该地区的龙头企业,能够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可以安置大量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归纳探讨目前存在的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的诸多模式,结合渝东南民族地区的实际,提出适合该地区发展的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应该是以合同式利益联结和合作式利益联结为主,其他模式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7.
张佑林 《经济地理》2002,22(3):331-334
“发展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带动作用,本文以经济发展理论为指导,说明了将温州市发展为本区经济“发展极”的必要性和战略意义,指出以温州市为中心的闽浙赣广大地区目前是东南经济区为最薄弱的一环,而提升温州市的战略地位,则不仅将加快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而且对整个东南沿海经济区的全面实现现代化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本文还提出了将温州市建设成发展极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从"中部凹陷"到"中部崛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中部地区二十多年来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战略屡次失之交臂,经济综合实力、发展水平与东南沿海地区差距拉大,甚至增长速度还落后于一些西部省份,出现“中部凹陷”现象。中部地区经济崛起关系到全国经济发展的大局,如何崛起是一个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中部崛起”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南川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幅员2602平方公里,人口66万。2009年.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视察南川,并为南川作出了“135”发展部署.即打造一个渝南黔北区域经济中心,实现重庆卫星城、都市后花园和特色旅游区三个定位,发展铝工业、旅游业、房地产业、民营经济、特色农业五大产业。  相似文献   

10.
台州市不具各发展煤炭、石油的自然资源优势,但因地处东南沿海,风力资源和海洋资源等丰富,发展新能源产业是台州经济发展和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最近,我们对台州市的新能源的应用与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1.
区域文化产业的渝东南民族文化产业市场,迄今为止处于开拓阶段,文化事业的体制机制管辖下,直接面对的却是市场经济的规律。区域民族文化品牌开发,当下市场化的规律认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前提;重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渝东南,具有先天的民俗文化资源优势,区域民族文化品牌开发,依托资源、"政府主导模式"的选择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成渝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以1995—2008年人均GDP和GDP为基础数据,结合传统区域差异的统计方法与空间计量经济学软件GEODA,对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成渝经济区整体经济趋同趋势不明显,经济发展的二元化结构严重且空间惯性强,形成了以成都市为核心的发达区及川北、渝东北落后地带区,核心区的经济极化作用占主导且极化趋势有所加深。川渝内部差异和五个次级经济区之间差异及成都经济区内部的差异分别是成渝经济区总体差异的在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上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13.
李宏勋  赵敬宜  张莉 《生产力研究》2006,(4):154-155,179
东北、环渤海、东南沿海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对天然气价格的承受能力较高,应该成为我国天然气市场开发的首选目标市场;在天然气产气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不完善的天然气市场。加快东北、环渤海、东南沿海、产气区天然气市场开发,能够带动全国的天然气市场开发。而要加快这些地区的天然气市场开发,就必须采取加强舆论宣传、增强天然气价格的市场竞争力、以天然气的应用,开发天然气市场、天然气市场开发要与地区经济发展相协调、设立天然气市场开发示范区或天然气经济特区、创新天然气企业的经营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七个经济区域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提出的七个跨省、区、市经济区是既有远景区特性又有类型区特性的综合经济区划.是根据我国复杂的区域差异和经济发展的特殊阶段采取的特殊措施。由于区划原则的复合性、区划界线的重叠性。七个经济区是过渡型的区划。七个经济区大致有四个类型:1.长江三角洲及沿江.东南沿海是发育比较完整的经济相对发达的经济区;2.环勃海是比较发达的地区;3.东北是体制改革任务艰巨的地区;中部、西南和西北是三个发展中地区。香港主权回归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区的发展.进一步确立香港作为东南沿海经济核心地位.进一步确立香港作为全国对外联系桥梁和离岸金融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经济出现了以区域经济为增长极带动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东南沿海的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展区域相继崛起,民营经济发展的区域特色日益凸现.本文将对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三个区域民营经济的发展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分析,通过区域对比探索区域民营经济的特色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2011—2018年中国大陆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面板数据熵值法、GIS空间分析法探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及其时空演化特征,通过面板分位数回归探究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对数字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研究发现:(1)中国数字经济稳步发展,区域差距有所缩小,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沿海高于内陆”的分布态势,城市群及中心城市占据主导地位,城市群与东南沿海地区也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热点区与次热点区;(2)中国数字经济重心向西南方移动,总体呈现出南北差异大于东西差异的分布态势;(3)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U型模式,总体上具有较强的正向促进作用;(4)科技创新水平对数字经济的驱动作用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所指的东南沿海区,包括福建、广东、海南和广西四省区。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原材料的短缺也日趋严重。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本文谈点拙见。  相似文献   

18.
随着重庆市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出现了不平衡的态势。基于因子分析方法,提取了反映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12项指标来研究渝东两翼各区县的综合经济实力。通过研究结果来反映各个区县经济发展的差异和不平衡的原因,并找出其中的问题对其加以解决,使得重庆市整体的经济能快速均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湘鄂渝黔桂省际边境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 2 0 0 0年国家科技部立项的软科学课题、湖南省重点软科学研究课题成果 ,由国家计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湖南省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院、怀化市人民政府等单位组织专家学者研究编著的软科学研究成果。中科院资深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吴传钧教授作序。该书包括湘鄂渝黔桂省际边境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湖南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怀化市经济发展战略、国家西部大开发最新政策选编等内容 ,研究涉及地域范围 13.6万km2 ,人口 2 ,175万 ,对区域内自然、社会、经济环境、发展战略、产业布局…  相似文献   

20.
港口建设不但是经济环境的晴雨表,而且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伴随着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经济发展,我国的港口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我国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东南沿海、西南沿海五大区域建成了规模庞大的港口群,其中包括16个拥有亿吨以上吞吐能力的大港,居世界首位;在长江、珠江、黑龙江、淮河水系建成了绵延的沿岸港口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