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商》2015,(24)
对于要素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的途径是将生产要素从低边际生产率部门转移到高边际生产率部门,同时,这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生产函数的建立,对劳动力配置不同部门的边际生产率进行估计。从得出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将农村劳动力从农业转向非农业,对于农村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来说,具有极大的提升作用,从而能够更好的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由此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对于国民经济的增长来说,具有十分良好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资本和劳动力是一个经济系统运行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而资本与劳动力的配给又与他们的边际生产率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研究表明资本与劳动力的最优配给状态是它们的边际生产率相等时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农村收入构成及增长状况,提出了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使农村劳动力在土地上的边际效率最大;量质并举推进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就业最终目的应该是准备回乡创业资金以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和乡镇企业。为了使农村劳务输出达到量质并举的目的还应建立一些中长期政策如: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的财政支出、改变我国的用工制度,实行同工同酬、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就业的临时户籍和档案等中长期政策。  相似文献   

4.
由于边际生产率的低下,生产资源有限,农村工业中乡镇企业的资本密集性增长等不利影响,农民人力资本的正常积累受到影响。认为,城乡割裂的二元经济社会制度是影响城乡人力资本存量差距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服务业生产率与规模报酬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杨向阳  徐翔 《财贸经济》2004,(11):77-82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经济计量模型,定量分析了1990-2001年中国服务业的生产率与规模报酬状况,并计算了决定中国服务业增加值的两种投入要素资本和劳动的边际产出弹性、替代弹性与边际生产率,最后分析了这一估计结果对今后发展中国服务业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河北省总人口达到680.8万人,其中农业人占约5310.9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7.5%.在这些劳动力资源中,约3900万左右为农村劳动力资源,按照现在的生产力水平计算,农林牧渔业生产有1000万左右劳动力就够了,但实际上农村第一产业容纳着1672.26万人就业人口,其中有672.26万人隐性失业.除去全省乡镇企业吸纳和流动出去的1200万左右农民工外,目前我省农村富余劳动力高达1700万.高度重视和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外出就业,事关河北发展全局.  相似文献   

7.
当前,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速度慢,劳动力转移的区域有限。其主要原因是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乡镇企业发展规模小、速度慢,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甘肃省应大力开展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拓宽就业渠道;以特色农业带动非农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走一条"就近转移"与"区域转移"相结合的道路;发展有组织的国内外劳动力输出,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从而稳定有序的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8.
在考察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增长效应的文献中,已有研究往往基于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单方程估计结果,而忽略了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双向反馈机制。针对这一缺陷,本文基于1983-2007年相关数据,通过构建包含两部门产出方程和劳动力转移方程的联立方程组综合考察二者的互动关系。结果发现,农村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非农生产率明显低于城镇劳动力的生产率;同样地,经济增长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也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商》2016,(13)
如何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发展城乡一体化的重点。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当地乡镇企业以及异地转移。这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兴趣。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回顾及梳理总结,以进一步获得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案。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是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剩余劳动力存量大,就业压力大。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路径:消除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性障碍,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乡镇企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引能力,切实加强农村教育的投入.  相似文献   

11.
农村城市化与乡镇企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镇企业的健康发展是农村城市化必备的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推动了农村城市化进程.但近年来,乡镇企业发展举步维艰,严重地制约着农村城市化进程.为使乡镇企业尽快走出困境和改变我国农村城市化严重滞后的状况,迫切要求乡镇企业实行二次创业.为此,必须沿着农村城市化的方向推进乡镇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包括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结构创新、技术和管理以及人才创新,从而全面提高乡镇企业的综合素质,为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奠定更雄厚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2.
依据2010年我国统计年鉴数据,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1978年到2009年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我国经济中的二元化特征依然明显,我国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依然存在巨大的障碍,使得劳动力在边际产出低的农业部门向生产率更高的工业、服务业转移依然存在很多困难。这是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汪承丽 《北方经贸》2007,(10):14-15
用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从总量、相关及回归、弹性三个方面分析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作用。可以得出,当前形势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改革户籍政策,教育政策,把乡镇企业的发展推向新台阶是加快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事关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应从提高认识,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就业潜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建设小城镇相结合,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积极稳妥地作好社会保障工作,开展城乡统筹就业和不断扩大国际劳务输出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5.
贺州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的实证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荣 《市场论坛》2012,(2):49-51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生产率的提高,贺州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出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三农"的建设与发展,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文章利用边际收益法对贺州市1993年至2010年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了估计,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贺州市2011年至2014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从而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就业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 农村劳动力是我国最大的劳动力群体。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就业问题,是“十二五”时期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目前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主要途径以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打工的农民工形式进行。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统计监测调查,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542万人,其中本乡镇以外就业的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4041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62.3%。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过剩,既是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也是社会潜在的不安定因素.从实践角度来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提高社会生产率,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从一个人口流动率极低的国家转变为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当地乡镇企业以及异地转移的国家。该文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视角对农村劳动力流动进行回顾,着重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转型期农村劳动力流动带来的问题,并对其中对劳动力回流这样一种特殊的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正>全要素生产率,简言之是指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由资源重新配置效率和微观生产效率两部分构成,它能反映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从国际经验看,要素投入产出效率与工业化发展阶段具有确定相关性,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传统要素生产率快速提升,随着工业化的演进升级,传统要素生产率边际递减。全要素生产率提高速度放缓,与工业发展阶段性特征相关,与经济体内在结构矛盾相关。湖北处在工业化中后期,传统要素生产率边际递  相似文献   

20.
改善农民工就业现状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及农村劳动力生产率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就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目前.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04年全国进城务工和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工总数超过2亿,其中进城务工人员1.2亿左右。农民工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其中在加工制造业中占从业人员的6.8%,在建筑业、采掘业中占到近80%,在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这一比重达到50%以上。农民工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