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2011-2014年科技部《国家重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表》以及国家统计年鉴数据,首先,使用赫芬达尔指数定量描述了利用国家重点科技资源进行创新活动的非均衡性。其次,使用网络DEA方法,实证分析了2012-2014年中国(内地)各省份国家重点科技资源对区域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研究表明,国家重点科技资源对区域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不仅取决于资源创新生产阶段,而且受制于重点科技资源支持下的区域创新发展阶段。重点科技资源的支撑作用还有较大提升空间,70%的省份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有待提高,且大部分省份的国家重点科技资源未实现优化配置。此外,全国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国家重点科技资源对区域创新发展的支撑效率不存在绝对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科技资源能否优化配置,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产出能力的提高,更关系到科技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区域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利用DEA方法及模型,对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技源配置状况进行了相对有效性评价与比较分析,以推动各地区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首次运用全国R&D资源清查资料,对全国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的科技实力作定量评估,为相关城市研究科技问题,制定科技、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将市县科技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与省际科技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相结合,利用可拓中的物元模型,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对指标进行评价,克服了日常评价指标体系中人为打分的不利影响,对全国各省市进行了科技竞争力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证明,经过可拓物元模型修改后的指标体系,能够准确地反映全国各省市科技竞争力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基于shapley值的科技资源共享利益分配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hapley值设计出一种利益分享机制,以解决我国科技资源共享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改进的shapley值模型,可以有效地激励作为私人用品的科技资源共享,保障科技资源共享平台长期有效运行,同时减少科技资源的重复投入。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科技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的能力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通过搜集和整理大量文献资料,总结了有关国家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科技资源整合及开放共享方面的经验做法,结合实际提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科技资源共享的有关思考和建议,以期推动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有效支撑科技创新及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城市科技资源实力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次运用全国R&D资源清查资料,对全国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的科技实力作定量评估,为相关城市研究科技问题,制定科技、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系统结构方程模型及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雪原  王宏起 《技术经济》2008,27(12):36-42
为有效掌握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结构,科学、客观地制订区域科技政策,以促进科技创新资源的有效利用,本文从配置系统主体的角度出发,建立了配置系统结构方程模型,利用2001--2005年我国31个省市的相关科技指标数据进行拟合计算,在完成效度与信度检验的基础上,依据拟合结果分析了主体结构及其对配置系统运行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应根据我国当前情况采用基于科技计划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模式,以有效提高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9.
科技资源共享对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通过构建科技资源共享博弈模型,分析探讨了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进行科技资源共享的均衡条件,求得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解,并基于合作博弈中改进的Shapley值模型分析了各共享主体的所得利益,最后提出了促进科技资源共享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业绿色发展指标设计及水平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我国及各省份农业绿色发展趋势及现状,科学分析各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的优势与困境,基于2008—2018年各省份数据构建了以资源环境绿色、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科技发展、农业产出绿色化四位一体的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并构建计量模型对各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初步评估。结果表明,自2008年以来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稳中向好,全国总体水平逐年提高;农业经济、农业科技发展势头迅猛,农业产出绿色化总体水平较低,农业生态资源环境问题依旧严重;各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但个别省份表现突出,区位差异并不能完全影响农业绿色化水平。建议各级政府健全农业资源监测网络体系与农业资源大环境数据中心,总结各地在生态资源保护治理方面的经验,因地制宜,推进农业绿色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科技资源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制约湖北省科技资源利用的因素,提出了如何提高湖北科技资源利用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上海生态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利用计量模型进行检验,认为影响上海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劳动力资源、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业科技实力状况。  相似文献   

13.
基于DEA的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永明 《经济师》2008,(3):46-47
科学的评价高技术产业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对于我国高技术产业合理、有效利用科技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DEA模型对2002年至2006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全部17个行业的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评价,并分析各行业的规模收益状况。高技术产业应该在提高科技效率的前提下,逐步扩大规模。  相似文献   

14.
根据新桥镇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特点,借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等,选择经济发展指标、社会进步指标、生态与人居环境指标、资源及利用指标以及科技与教育指标等等建立小城镇建设与规划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数据库,并建立模型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该镇的综合可持续能力持续上升,但是在资源利用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不足。最后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一系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运用DEA方法,构建了科技企业孵化器效率评价模型,从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角度对北京市1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其运营效率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发掘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有半数以上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营效率小于1,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最后,针对孵化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情况,从宏观环境和孵化器自身的层面出发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力逐渐成为区域内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区域内经济增长速度与促进要素在不同空间关系密切,不同地区的创新要素集聚各有特点,创新资源集聚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力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普及,从而带动了当地经济长远发展。以“中三角”为例,从创新要素集聚角度分析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省域和地市创新资源配置现状,利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及联立方程模型探究创新资源配置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强军兴军进程。科技资源是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随着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承制军品民营企业成为国防科技创新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新生力量,其所拥有的科技资源也成为国防科技创新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承制军品民营企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水平的高低和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利用DEA模型测算了87家承制军品民营企业的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情况,对承制军品民营企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评价分析,最终提出了相应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资源营销战略管理理论,从资源集中及资源关联两个维度构造了资源营销战略模型的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之上,利用对某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获得数据建立结构方程,并对其中所涉及的拟合指数进行验证,确定了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及各级指标体系的权重,构建较为科学的资源营销战略模型,为定量分析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最大化利用提供一定的思路与框架。  相似文献   

19.
科技资源是企业创新的来源和保障,如何使企业有效获取科技资源,使科技资源顺畅流入企业内部,是企业面临的关键问题。在分析科技资源流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科技资源向智力密集型企业流动的框架模型,识别科技资源向智力密集型企业流动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实证分析,提出促进科技资源向智力密集型企业流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多层次灰色理论的科技资源整合效果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多层次灰色理论,对科技资源整合效果的综合评价问题进行了研究。将科技资源细分为人才、资金、设备、项目、成果及科技机构等6部分,并基于此构建了科技资源整合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指标所体现出的"灰色"特征,运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法构建了科技资源整合效果评价模型。最后,结合具体算例,阐明了对科技资源整合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必要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